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血流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在冠心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显示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症状,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等[1].AMI为中老年人内科常见急症,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玉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75-1175,117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对其病程转归十分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其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病情易变多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根据5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石林 《华夏医学》2012,25(3):444-44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临床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 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21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及心电图变化,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2月收入院的216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动态变化。【结果】具有典型AMI症状及,或心电图演变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90.74%;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的占4.17%;以晕厥、低血压就诊的占0.93%;以快速房颤伴意识障碍就诊的占1.85%;以上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就诊的占1.85%;以发作性右胸痛为主要症状的占0.46%。这些不典型的AMI患者均为老年人伴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或发病时出现低血糖者。【结论】重视AMI患者的不典型症状,监测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以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1]。患者大部分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胸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其典型症状是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痛,心电图有动态演变过程,往往能得到临床医务人员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但不典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容易被人忽视,甚至误诊漏诊,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的血流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的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肌发生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的疼痛、发热等不适,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及心电图出现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典型的胸痛超过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典型的心电图变化,持续异常的Q 波或两个以上的导联出现 QS 波,持续24 h以上;血清学变化酶测定值或心肌蛋白标志物持续异常或先升高后降低[1]。如何在发病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对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有重要价值。我们对97例AMI患者采血检测肌红蛋白( MYO)及高敏肌钙蛋白( hs-TNT )含量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心梗是老年人常见急症之一,病情重,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而用力排便是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因素之一.根据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因大便秘结,排便过于用力引起猝死者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以往AMI诊断主要依靠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改变,文献上曾以系列测定CPK桵B作为发病24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急性胃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不可逆性)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业已证明,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是所有在症状发作后12h内就诊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若无禁忌症均可考虑溶栓治疗,发病虽超过12h但仍有进行性胸痛和心电图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该病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血运重建,以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死范围,防止梗死延展,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