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晓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23-5724
近年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危重患者在留置  相似文献   

2.
110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1101例肿瘤PICCI置管患者,穿刺前评估患者的血管;选择外径细、材质柔软,王入后导管可完全漂浮在血管内,能有效减少机械性摩擦造成血管内壁损伤的聚四氟乙烯树脂或聚氨酯(硅胶类)的PICC导管;加强置管后护理,有效降低穿刺部位出血、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对我院各科室2003-08/2008—0385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32例,年龄19~75(平均47)岁。其中颅脑外伤24例,脑卒中17例,恶性肿瘤21例,心肌梗死17例,吸毒致血管破坏2例,肺炎4例。置管选择贵要静脉38例,正中静脉23例,头静脉12例,股静脉12例。置管时间8~230d,导管置入的深度42~52cm。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俊英  李虹 《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用于中期至长期(5天~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PICC不仅减少病人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06-700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入且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的限制,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可保留1a,一般为3~6个月。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消除了患者的反复穿刺,彻底杜绝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损伤,保护了皮肤的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老年重症患者,操作方便,能够安全的输注刺激性的药物。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但PICC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就2003/2008年我科PICC时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5—06/2007~12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共放置PICC导管64例,现将PICC的应用和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突显优越性,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同时在放置PICC和留置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预防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HCC)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有效的中心静脉通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2004年8月~2007年12月,我们对45例PICC肿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例经肘静脉穿刺困难或穿刺失败的老年肿瘤患者,选择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留置时间。结果4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发生出血、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及TPN。结论对于外周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不充盈,置管困难的老年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静脉化疗和TPN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徐志香  顾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93-5493
目的掌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ctral catheter,PICC)的置入方法、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5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PICC置管患者出现导管送入困难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穿刺失败2例,导管拖出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结论 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因此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从而使PICC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9月在我院实施置管的患者30例为干预组,实施认知、心理与行为护理干预,以2008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院实施置管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堵管和静脉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滑脱和导管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避免或减少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2001年7月~2008年1月为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4例,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4.81%,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落1例。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加强护理,均顺利恢复并完成治疗。结论:熟练掌握PICC的操作技能,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可以降低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1357例患者,其中5例患者发生导管体内破损或断裂,分析原因可能有:穿刺时未使用导针器、穿刺时肢体外旋、穿刺的血管位置深、肘关节长期反复伸屈、导管批号、输入药液刺激性大。经临床观察总结,提出提高置管的规范操作、保证后期的规范维护及使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和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及应急能力等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64例老年患者经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PICC)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住院老年患者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中,16例因死亡,留置时间为7—180d,另外148例留置时间为14—366d。置管后并发症:穿刺点渗血6例(3.66%),早期机械性静脉炎5例(3.05%),导管阻塞5例(3.05%),导管部分脱出4例(2.43%),导管破裂7例(4.27%),导管相关感染3例(1.83%)。结论加强PICC的规范化护理操作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推导成人PICC置管的最佳体内留置长度.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肿瘤内科应用常规测量长度方法行PICC留置术共547例(传统组),其中有367例PICC导管尖端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通过分析这367例患者的PICC置管档案,推导出PICC体内留置长度的测算方法.为了方便临床应用,我们将计算出的成人PICC体内留置长度设计成PICC长度测量卡尺.于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在肿瘤内科应用此卡尺留置PICC导管共235例(卡尺组).结果 传统组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的准确率为67.1%,卡尺组准确率为90.6%,卡尺组准确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自行设计的PICC长度卡尺测量置管长度的方法可提高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上臂中下部位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经上臂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9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A组489例和B组483例。A组经上臂中段区域置管,B组经上臂下段区域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手臂舒适度。结果A组皮下淤斑、渗液、渗血、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率低于B组,带管舒适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感染和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上臂中段区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投诉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期间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置管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庄红  谈学灵  李春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63-1465
目的评价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使用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的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总样本量2943例次。PICC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堵管发生率、导管渗漏率、局部动静脉损伤率、导管漂移率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输入化疗药物时,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We report a case of hydromediastinum in a newborn associated with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 9-day-old male infant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via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ha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 chest radiograph showed a widened mediastinal shadow and left pleural effusion, and sonography revealed fluid collection in the mediastinum and bilateral hydrothorax. Sonography is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of hydromediastinum when infants tre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hav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相似文献   

20.
PICC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静脉通路,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本文对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认知与重视,预防并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