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右心旁路手术治疗9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27例),68例行双向格林术,26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3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结果 双向格林术围手术期手术死亡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3%).结论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4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8例)。19例行双向格林术,5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4中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2例双向格林术术后再次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4.2%),乳糜胸及低氧血症各1例。结论①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较好;③技术达标后可尝试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2例,其中16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旁路行单侧双向格林术,6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格林术。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0.72±0.04,术中肺动脉压为14.1±2.5 mmHg。结果全组无死亡,术中腔肺转流时间34±12 min,术毕经皮血氧饱和度升高至0.89±0.03,术后肺动脉压16.1±3.2 mmHg,胸腔及心包引流液192±68 ml,呼吸机辅助时间12±5 h,ICU监护时间21±13 h,住院时间14±5 d。术后2例出现乳糜胸,无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的手术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建立足够大的腔静脉和肺动脉吻合口、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近、远期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术后处理和疗效。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6例。3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临时转流,自上腔静脉入右房处横断上腔静脉,封闭近心端,不阻断肺动脉的情况下应用可吸收线端侧吻合远心端与右肺动脉,前壁用自体心包片加宽。3例利用双上腔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腔肺分流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缩短,不用输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5~45h,肺动脉压由术前的(15.20±3.34)mmHg升高到(18.40±4.67)mmHg,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SO2)由术前0.76±0.06升高到0.92±0.04,胸液量130~640ml。结论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少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管理,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进行治疗。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14例。单侧手术患者20例、双侧手术患者10例、半房坦手术患者2例。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事件发生,共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行2~48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心功能改善,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液流畅。结论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该项术式治疗需注意适应证及各项手术细节,以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陈丽骊 《浙江医学》2011,33(4):603-604
双向格林术即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治疗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姑息手术,也常用于二期行Fontan类手术的过渡手术。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克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可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轻了体外循环后肺阻力增加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对上腔静脉回流的影响。我院近年来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配合术后护理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1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 (Glenn术 )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会。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3年8月 ,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19例行双向Glenn术。其中 17例建立上腔静脉 -右心房旁路行单侧双向Glenn术 ,2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 ,术后并发乳糜胸 1例 ,远期无肺动、静脉瘘发生 ,动脉血氧饱和度从术前 ( 78± 11) %上升至术后 ( 92± 6) % ,活动耐力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下行Glenn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在吻合口前壁用自体心包片加宽 ,可获得良好的吻合口通畅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和疗效。方法:2例患儿分别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单心室与右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1岁、4岁,体重31kg与15.5kg,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转流,完成上腔静脉-肺动脉端侧吻合。结果:2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SpO2上升至88%~96%。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简便、微创、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2例,其中9例存在双侧上腔静脉。根据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结果,7例行双侧双向Glenn术,2例直接结扎较细侧上腔静脉,其中2例体外循环下实施,7例行非体外循环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随访。结论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取决于:①两侧上腔静脉之间是否存在交通支;②上腔静脉直径与相应肺动脉是否匹配;③可在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治疗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其中单心室5例,三尖瓣闭锁例,重症Ebtein畸形1例。右房隧道的建立采用Gore-Tex血管片者9例,自体右心房壁者1例。10例均痊愈出院,经2-36个月随访,满意,心功能1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的管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的患者的 再次手术类型、围手术期临床数据、术后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8 647例,再次手 术147例,占1.7%。间隔缺损残余分流修补术(30例,20.4%)、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解剖矫治(28例,19.0%)和Fontan 手术(20例,13.6%)是最常见的再次手术类型。在147例再次手术中,140例(95%)采用再次胸骨正中切口。144例(98%) 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00例(68%)被阻断主动脉,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时间21~447(135.5±87.8) min;主动脉阻断时 间0~202(49.9±49.7) min。围手术期死亡10例(6.8%)。术后24例(16.3%)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7例(4.8%)肾功能 不全,14例(9.5%)呼吸功能不全,2例延迟关胸,4例再次开胸止血。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风险较大;重复胸 骨正中切口是再次心脏手术的主要途径;提高复杂畸形矫治水平、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将有助于降 低再次心脏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选择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24岁,平均(10±5)岁,体重13~55kg,平均(28±11)kg,病种包括单心室16例,右心室双出口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饲,三尖瓣闭锁6例,二尖瓣闭锁1例。其中,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18例行右房内侧隧道法,1例行心外管道法,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10例行心外管道法.非体外循环下2例行心外管道法。1例行分次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结果:早期发生双侧胸腔积液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出院时指端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1.5%~84.5%提升到91%~96%;心功能改善。全组随访2个月~8年,无早、晚期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内畸形等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应用不同方法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均强 《吉林医学》2012,33(9):1805-180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9例适合封堵术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别是10例、3例、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果:29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52.6±20.5)mm Hg(1 mm Hg=0.1333 kPa)下降到术后(14.3±9.5)mm Hg。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虽较单纯型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超声心动图能对多种心血管结构改变进行诊断,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对手术方式、预后等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5月~2010年6月我科共为508例复杂重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均转入心胸外科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治疗,通过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患儿96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结果:96例术后心律失常患儿中,92例痊愈,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心律失常是婴幼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应早期发现、及时采用抗心律失常治疗并积极去除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正确及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急诊手术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各类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的急诊手术过程,总结新生儿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并分析死亡原因。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的104例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急诊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9例患儿死亡,死亡率8.6%。生存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D-TGA延期关胸伤口感染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心内型TAPVD术后因残余肺静脉回流梗阻再手术1例。结论及时诊断与手术是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手术方法、优化的体外循环方案以及精细的术后监护,将提高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ASD+TR)6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H)5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1例,合并TR 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结果死亡1例,24例治愈出院,随访1-38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满意的畸形矫治和合并肺动脉高压、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处理,积极的围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例先天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的检查与治疗。方法对200例临床疑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脏各房室大小,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等。结果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年龄6~68岁,男89例,女111例;18岁以下者54例(27%),18~44岁者115例(58%),45岁以上者31例(15%)。房间隔缺损62例,室间隔缺损55例,动脉导管未闭19例,室间隔膨出瘤15例,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49例。47例进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3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助于临床进行介入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