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目前已成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金标准";但对于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否应用内固定,尚存在争议。近年来,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在其治疗中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的:比较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每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随访12~29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每组JOA评分、颈椎曲度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曲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未见内置物松动、下沉。实验组治疗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3例及食管损伤2例。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可靠,均能获得治疗后颈椎的稳定性;但前者方法简单,近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7例采用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地术前训练、术后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57例患者术后7d颈部切口拆线,12d取髂骨处拆线,住院7~14d,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结论对于采用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当已出现肌张力高等阳性体征应早期手术。我科自2004-2006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钢板固定,术后行X线检查。结果:有53例得到随访,其中51例取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有助于脊髓型型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前路槽式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路槽式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2例、2节段15例、3节段2例。并对术后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平均随访8.9个月,18 四肢麻木于术后3d-22周消失,17例行走困难于后2-24周消失或明显好转,11 例深反射亢进于术后3-16周基本恢复正常,椎间隙于术后8-12周骨性融合,1例钢板螺钉动,无神经症状加重,颈椎反曲畸形及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槽式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但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解通 《临床医学》2020,40(2):55-57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1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治疗,59例)、B组(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5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 61%(57/59),高于B组(79. 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 39%(2/59),低于B组(22. 03%,1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治疗更能提升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与加用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8-01/2008-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01/2008-1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1989-01/2008-12),及所有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资料选择: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与加用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除外无对照组,或应用椎体成形术者.结局评价指标:JOA评分、并发症及骨融合率.结果:有6个临床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443例患者.其中行单纯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的对照组患者190 例,加用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的试验组患者253 例.并对6个临床对照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①加用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组(比值比OR=2.30和95%可信区间为1.32~4.01,P < 0.05).②加用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组融合率高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组(比值比OR=3.61和95%可信区间为1.44~9.08,P < 0.05).③加用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组(比值比OR=0.08和95%可信区间为0.02~0.30,P < 0.05).结论:纳入6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安全的,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比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但因纳入的样本量偏小,且对并发症报道量不大.因此仍有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问题,需要设计良好、方法学质量更高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大宗病例的临床报告并不常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01/2007-08于黄冈市中心医院骨科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固定术治疗的1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侧位X射线片,测量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6 2%;术后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值也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说明前路次全切减压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既能彻底减压又能有效矫正颈椎畸形,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 《护理研究》2009,23(28):2573-2574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护理,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 《护理研究》2009,(10):2573-2574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护理,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背景: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方法主要包括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与钛板置入内固定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置入钛板内固定。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钛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生物相容性反应。方法: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7例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27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比较两组融合节段高度和Cobb’s角、神经功能改善率、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各有4例因失随访或随访时间不到2年未纳入结果。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组23例随访26~48个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组23例随访24~53个月。两组住院时间,融合节段高度,脊髓功能改善率,治疗优良率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前组(P〈0.05),融合节段Cobb’s角的改善也较优(P〈0.05),但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提示两种方法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明显改善融合节段Cobb’s角、椎体骨质保留多、减少供骨区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方法主要包括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与钛板置入内固定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置入钛板内固定。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钛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生物相容性反应。方法: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7例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27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比较两组融合节段高度和Cobb’s角、神经功能改善率、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各有4例因失随访或随访时间不到2年未纳入结果。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组23例随访26~48个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组23例随访24~53个月。两组住院时间,融合节段高度,脊髓功能改善率,治疗优良率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前组(P<0.05),融合节段Cobb’s角的改善也较优(P<0.05),但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提示两种方法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明显改善融合节段Cobb’s角、椎体骨质保留多、减少供骨区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传统cage-钛板与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结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33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cage-钛板组(69例)和ROI-C组(6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进行24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X射线摄片测量患者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Bazaz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情况,采用kellgren标准评定邻近节段退变,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随访。ROI-C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age-钛板组[(60.9±18.2)min vs(75.4±20.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2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35% vs 3.13%,P>0.05)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5.80% vs 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应用传统cage-钛板和ROI-C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李松强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20-102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6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钛网植骨或自体髂骨植入结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后恢复满意,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29例,良18例,中10例,无效6例;JOA评分由术前(9.1±2.4)分上升至术后的(17.4±3.2)分。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或自体髂骨植入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支撑、稳定手术椎体节段和诱导成骨的优点,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并给予完善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使用或不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随访,分析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对45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A组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20例,B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术后1年以上拍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颈椎总曲度、融合节段曲度,分析这些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片测量显示,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及节段曲度在术后1周内A、B组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分别增加(3.4±0.6)mm,(1.9±0.6)mm,(6.2±8.1)°,B组分别增加(4.1±1.6)mm,(2.2±0.8)mm,(7.1±5.3)°,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t=1.932,1.484,0.420),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术后2~4个月尤著,而B组在术后长期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均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t值为2.435~4.701。颈椎总曲度在术后1周内亦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增加(10.4±7.7)°、B组增加(8.1±3.4)°,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t=1.364);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没有关于按颈椎损伤机制分类治疗的报道,尤其是针对伸直型损伤合并后部结构复合体损伤病例,是否单纯前路就可以满足治疗需要没有详尽的阐述。文章从颈椎损伤机制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目的:观察颈前路Cage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颈椎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加锁定钛板内固定的伸直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例,其中损伤与治疗节段均为单节段10例,多节段5例。对比治疗前后JOA评分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根据内固定前、内固定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标准侧位X射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屈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结果与结论:随访8-37个月,1例Cage轻度下沉、移位,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1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后一过性咽部不适。与内固定前相比,内固定后1周、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融合节段颈椎屈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内固定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颈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13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3个月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做好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路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者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2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13.8分,平均改善率59.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基本恢复至正常的曲度,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椎间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