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837-1837,1839
从全面提升住院孕产妇的幸福指数入手,以孕产妇为中心,通过制定产科优质护理标准,让孕产妇能够享受从住院到生产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达到孕产妇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自然分娩的540名产妇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2012年2-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自然分娩的540名产妇为对照组,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11例,总产程(8.97±2.11)h;对照组产后出血27例,总产程(10.92±2.81)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3,U=12.890;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总产程明显缩短,产妇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产科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产期全程产前访视与及时产后回访。结果:观察组血压升高3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以上、心率加快20%以上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产前紧张情绪缓解者和产后回访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访视与及时产后回访可以显著降低产妇焦虑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保证了产妇的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妊娠结局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待产的1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抑郁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妊娠结局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5月我院住院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抑郁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质量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房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3月~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均为住院分娩产妇,根据分娩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房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产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顺产率82.0%低于观察组96.0%,对照组新生儿窘迫发生率14.0%高于观察组2.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产妇不良情绪状态,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窘迫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心理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孕产妇心理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孕产妇心理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孕产妇心理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产妇产后身心舒适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0年3~12月的产妇12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试验组产妇躯体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心理功能中除认知活动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重视护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提高患者身心状态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春芝  邓彩芬  陈弟 《全科护理》2012,10(8):743-74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92例住院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6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产程进展顺利,产程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缩短产程时间,保证母婴的安全,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金春盆 《护理与康复》2005,4(4):312-313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rl_,它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本院产科运用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现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婴专科护理门诊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血糖、体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月6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孕期教育及孕期营养指导;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接受母婴专科护理门诊指导,根据每位孕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血糖水平、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食谱、运动方案,进行一对一咨询和个性化指导。结果干预后,两组孕妇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相比,除了饮食控制知晓情况,坚持少食多餐、控制甜食,定时检测血糖这3项外,其他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孕妇在孕32,36,40周和分娩当天餐后2 h血糖与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23.33%,30.00%,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57,7.9245,5.4545;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为(3316.13±364.78)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1)。结论母婴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可有效提高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减少妊娠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子宫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产妇,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各4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子宫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乙组产妇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及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甲组,且干预后乙组产妇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天津市孕妇对婴幼儿家庭意外伤害防护认知现状,为提升婴幼儿家庭应对意外伤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南开区、河西区抽取2所社区医院妇产科门诊对190名孕妇采用婴幼儿家庭意外伤害防护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90名孕妇中,仅有18.9%的孕妇知道对家中布置应进行居家安全5S检查,年龄、孕周、工作状况、文化程度、胎次等对孕妇的认知有影响(P<0.05),既往接受儿童安全教育培训比例仅为15.3%。结论:天津市孕妇对婴幼儿家庭意外伤害防护认知不全面,孕妇的知识来源有限,且培训比例低。今后有待依托社区医院,针对孕妇实行个性化、发展性的系统培训教育,尝试整合线下及线上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社区与医院联合动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产科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量性研究:采用孕产妇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分别对该模式实施与否的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总满意度和各分项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质性研究:通过孕产妇的小组焦点访谈方式提炼关于孕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相关主题.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总满意度及各分项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组访谈结果也反映研究组有很好的满意度.结论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了孕产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溢思  郭鸣  袁秀珍 《现代护理》2006,12(30):2852-2854
目的了解孕妇心理压力水平,探讨引起孕妇心理压力的主要压力源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帮助孕妇有效降低心理压力。方法为描述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妊娠压力量表对206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的总体心理压力处于轻度水平,(1.528±0.380)分。引起孕妇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为确保母子健康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1.972±0.600)分。影响孕妇心理压力的因素主要有:籍贯、计划内/外怀孕、人均收入。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孕妇的心理压力,根据其压力源给予针对性护理,帮助其顺利度过妊娠及分娩期,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孕期护理干预方法,减少其对母婴的危害。方法采集病史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居住环境、婚姻、性行为方式、孕期治疗情况、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等。对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在知情同意下行梅毒血清学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plasmareagintest,RPR)筛查,凡RPR阳性者均进一步检测RPR滴度,并以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pallidum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检测加以确诊。将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感染者847例随机分为孕期护理干预组427例和对照组420例。孕期护理干预组按一对一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知识,进行一次家庭成员的面谈以取得配合,常规检测和治疗配合;同期对照组仅常规检测和治疗配合。两组均跟踪随访至产后7d。结果干预组接受治疗的依从性(98.1%)远高于对照组(61.7%),其中接受孕早晚期规范治疗和孕中晚期2个疗程治疗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2,17.8;P均〈0.01)。实施孕期护理干预的孕周越小,接受规范治疗的依从性越好(P〈0.01)。干预组发生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围生儿23例,少于对照组的1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2,P〈0.01)。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改善妊娠、围生儿结局,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吴利  周才  黄瑞玉  刘艳 《检验医学》2014,(10):992-994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正常孕妇664例、非孕正常女性对照者100名(正常对照组),产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静脉血栓患者18例。将正常孕产妇按孕周分为5组:(1)孕20周(127例);(2)孕20~32周(86例);(3)孕32周至临产≥32周(191例);(4)产后第1天(130例);(5)产后第2天(130例)。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所有正常孕妇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孕妇D-二聚体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18例产后发生DIC或静脉血栓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验证该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 D-二聚体随着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升高,从20周开始至32周逐渐上升,32周以后升高幅度最大,孕20周组、孕20~32周组及孕≥32周组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1.54 mg/L、3.46 mg/L及4.96 mg/L;分娩过程中D-二聚体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产后第l天急剧升高,至产后第2天明显下降,基本恢复至妊娠末期水平。产后第1天及产后第2天参考区间分别为11.76 mg/L、5.87 mg/L。5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和孕妇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排除DVT临界值(0.5 mg/L)的比例分别为92.3%、55.1%、7.0%、1.0%、0.2%和0.7%。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18例产后发生DIC或静脉血栓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均为阳性结果。结论初步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妊娠中后期D-二聚体已不具备特异性,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37~41周临产前入院孕妇心理状态、临产及分娩知识认知度以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入院孕妇200例,根据入院时临产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入院时有规则宫缩伴宫颈扩张>1 cm的孕妇作为临产组,先兆临产或无临产先兆的孕妇为未临产组,每组各100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临产及分娩知识得分调查问卷,对两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产妇分娩结局。结果未临产组孕妇SAS、SDS得分分别为(49.21±6.09),(58.97±6.43)分,均高于临产组[(42.96±5.61),(49.95±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74,4.146;P<0.01);未临产组孕妇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均高于临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4,5.64;P<0.05)。临产组孕妇临产及分娩知识合格率63.0%,未临产组为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1)。未临产组剖宫产65人,其中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44人;临产组剖宫产19人,其中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8人;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1)。结论孕妇产前的心理状态、临产及分娩知识知晓率是导致孕妇未临产提前入院的主要原因,未临产入院孕妇的心理状况及临产、分娩知识认知情况均不如临产入院孕妇,应加强孕期心理保健,增加临产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配套支持系统的建设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组织协调,成立静脉配置中心、中央运输中心,食堂及环境保洁实行社会化管理,职能部门工作前移服务临床,减轻护士人力资源压力,落实非护理专业项目的减负工作。比较配套支持系统建设实施前后护理时间、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配套支持系统建设实施后护士为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由实施前的(2.97±0.40)h增加到(3.86±0.50)h,输液配制时间由(5.03±0.40)h减少至(3.46±0.12)h,护理质量平均得分由(96.11±0.70)分提高到(99.38±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9138,13.9137,10.44;P〈0.01);患者满意度由95.13%提高到9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P〈0.01)。结论配套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使护士直接护理患者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孕妇不同孕周体重指数(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孕妇及其新生儿100例,观察并记录妊娠期各个月份的BMI和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与身高,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孕妇BMI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妊娠5~9个月期间,孕妇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以5,6,8个月时的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均呈正相关。结论孕妇的BMI越大,所生新生儿体重也越大。应根据孕妇的BMI,在妊娠中、晚期给予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以减少巨大儿、难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