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会斌  傅淑霞 《临床荟萃》2006,21(21):1585-1586,F0003
患者,男,60岁,因水肿、蛋白尿4年,发现血肌酐升高1年于2005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感冒后出现面部水肿,检查发现尿蛋白(++)~(+++),尿糖(-),诊断为“慢性肾炎”,当地医院查血压及肾功能正常,血清尿素氮(BUN)5.6mmol/L,血清肌酐(SCr)61μmol/L,血清白蛋白(A1b)/球蛋白(Glob)比值(A/G)28.4,予以“黄芪、青霉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出院后口服中药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及保肾康。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于1998年5月1日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而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予“环孢素A(CSA)+强的松(Pred)+硫唑嘌呤(AZA)”三联抗排斥治疗,肾恢复正常,重返工作岗位,几年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肾功能无异常,血肌酐(Scr)〈177μmol/L。于2006年11月,  相似文献   

3.
赵敏  王新良 《临床荟萃》2010,25(13):1175-1175
患儿,女,9岁,主因“发现尿蛋白2月余,肾功能异常3天”于2009年6月8日入院。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炎性肾病”,给予醋酸泼尼松20mg(早),15mg(晚)42天,及甲泼尼龙600mg冲击治疗3天,尿蛋白一直未转阴,入院前3天查尿蛋白(+++),血尿素氮(BUN)17.05mmol/L,遂入我院儿科。  相似文献   

4.
张悦  王惠萱  李云  陈忠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40-2442
目的:调查本区域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及病情活动状况特征,探求其免疫相关机制。方法:调查我科2000年以来血清“两对半”检测标本,选取涵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血清426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50份HBV血清标志全部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HBV感染血清模式12种,其中5种模式:“HBeAg(+)”,“HBeAg(+),抗-HBe(+),抗-HBc(+)”和“HBeAg(+)、抗-HBc(+)”以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模式检出率亦显著较低(P〈0.05),属于本室的少见模式。在12种模式中,“大三阳”模式、“HBsAg(+)、抗-HBc(+)”模式及4种少见模式均伴有显著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P〈0.05):且血清ALT及AST活性异常增高率也显著较高(P〈0.05);发现“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及“抗-HBe(+)、抗-HBc(+)”模式组亦有6.0%(3/50)及8.0%(4/50)的HBV-DNA阳性率,HBV-DNA平均含量为8.74×10^2copy/mL,同时伴有2/6及2/8的血清ALT或AST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区域内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7种模式较常见;随着近年来临床少见模式的出现,临床应注意对患者血清HBV复制及肝功能指标的观察以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一些被认为仅是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伴随出现血清中HBV的复制和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实质现象.此应引起相关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周乃菊 《临床医学》2011,31(1):78-80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联合13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对宫颈疾病的筛查能力。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门诊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患者2800例,进行TCT和13种HR-HPV(以下简称HPV)检测,对TCT检查异常、HPV(+)及阴道镜下怀疑病变的324例患者行组织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结果筛查者平均年龄38.4岁,11.6%的患者TCT≥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33.1%的患者HPV感染(+)。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TCT和HPV均(-)者,无高度病变的发生;TCT(-)和HPV(+)者中,≥CINⅡ级的检出率为11.8%(4/34),TCT异常和HPV(+)同时存在的病例中,≥CINⅠ级的检出率最高32.7%(76/232);仅TCT异常而HPV(-)者25%(12/48),且12例均为CINⅡ级,无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发生。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是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宜禄 《新医学》2006,37(10):675-676
患者男,14岁。因尿常规检查反复异常1年余而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就诊,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8个/HP,尿潜血(+++)。拟诊“急性肾炎”,予以抗炎、嘱休息等治疗半年,复查尿常规同上:又辗转到多家大医院就诊,均按“急性肾炎”治疗,复查尿常规同上。3日前患者到本院门诊就诊,拟诊“隐匿性肾炎”收住院:家族中无遗传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5mmH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ALL;cAu.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左侧颈部包块3‘月”,以“左腮腺包块”于2012年12月13日人院。心电图(ECG)无异常。血生化:K+3.8mmol/L。常规术前禁饮禁食后拟全麻下行“左腮腺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李苗 《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030-103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48例和糖耐量异常妊娠妇女32例,并随机选择同期相匹配的正常糖耐量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空腹血清CRP水平。结果GDM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CRP水平与孕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8、0.156和0.296,P值分别为0.0001、0.0178和0.0004。直线回归方程y=0.0741x1+0.0147x2+0.0397x3-1.457,r2=0.2469。结论C-反应蛋白与GDM密切相关,参与了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4岁,华裔新加坡人,主诉双上肢着地摔伤后双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5h入院。专科查体:双侧腕关节“餐叉样”畸形,局部明显肿胀,掌侧局部皮肤瘀斑。双侧桡骨远端环形压痛(+),纵向挤压痛(+),活动腕关节可闻及骨擦音,双上肢感觉、运动无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55/9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对于。肾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标志物[A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cAb^+),B组(HBskg,HBcAb^+),C组(HBsAg-,HBcAb-)]组间肾移植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A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52.0%,B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6.8%,C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8.69%,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肾移植患者合并单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对15例活动期SLE患者,11例缓解期SLE患者及1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下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B(CD19+)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NK(CD3-CD16+CD56+)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期SLE患者各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这种变化是导致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作为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SLE患者的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而误诊,现分析如下。11例肠套叠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患儿,男,2岁。因5h内腹泻6次到我院就诊,又因大便常规异常以“急性菌痢”入院。经输液并加抗生素治疗,查大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少见,以急性菌痢收入院。  相似文献   

15.
董建玲  杨静  张羽  邹晋梅  田岚  李思吟 《华西医学》2012,(11):1621-1624
目的探讨"5.12"地震后北川羌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RA患者细胞免疫之间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98例北川羌族RA患者、112例健康对照,以及同期绵阳郊区84例RA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RA疾病活动性采用DAS28测定,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调查RA人群中的PTSD患者,应用PTSD检查表平时版(PCL-C)检查对PTSD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北川羌族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患者(分别为58例、3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数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羌族RA活动组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RA患者中PTSD者(38例)与非PTSD者(60例)比较,PTSD组CD3+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C对北川RA患者中PTSD的测定发现,PCL高分组CD3+T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PCL低分组(P〈0.05)。结论 "5.12"地震后一部分RA患者出现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且免疫功能异常与PTSD有关,对合并有PTSD的进行RA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联合经直肠超声(T RU S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行TRUS引导下系统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法,B组行TRUS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C组行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比较三种方法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 A组检出前列腺癌9例,检出率为22.5%;B组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32.5%;C组检出前列腺癌17例,检出率为42.5%。C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 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减少前列腺重复穿刺次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2号染色体三体(+22)在诊断inv(1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红、绿荧光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的基因探针CBFβ对18例存在+22克隆异常的AML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与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AML患者。结果18例存在+22的AML患者中,CC分析未发现inv(16)阳性,而FISH检测发现11例inv(16)阳性、1例del(16)(q22)。这11例阳性患者中,9例CC分析为单纯+22异常,1例伴有+8,1例患者为del(16)(q22),而FISH检测为inv(16)。M—FISH检测4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患者,除+22外,未发现其他异常。结论+22是预测inv(16)AML的重要标志,具有潜在的诊断inv(16)AML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程洁  王博  徐苑苑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87-3287
患者女,39岁,因停经39^+4周,腹渐隆,要求剖官产于2007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6月22日,停经30d测尿 HCG(+),诊断早孕,孕4个月余觉胎动.孕早期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无患病服药史,孕期无下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水,产前检查无异常。患者现停经 39^+4周,因要求剖宫产入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患者为育龄期女性,31岁,因“停经2^+月,不规则阴道出血1月,右下腹痛半月”于2013年8月17日入院。16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8d,持续4d,量少,痛经阳性(以右下腹为著)。末次月经(LMP):2013年6月3日。  相似文献   

20.
徐静  贾晓璐  叶春梅  仇惠英 《临床荟萃》2005,20(18):1069-1070
患者,男,28岁,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年余,骨髓移植术后50天”人院。该患者2002年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染色体t(6;9;22),BCR/ABL融合基因(+),予羟基脲、亚砷酸、干扰素治疗2年。2004年4月复查骨髓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单变趋势),原始+幼单为0.19,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1个疗程达部分缓解(PR),继格列卫(STI-571)治疗重回慢性期(C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