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瘤患者舳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切除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术后3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臂皮肤感觉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Ⅰ,Ⅱ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Ⅰ,Ⅱ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PAL)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TAL)各110例.P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淋巴结(Ⅰ,Ⅱ组淋巴结)清扫术,T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 随访5~10年,PAL组胸部局部复发4例,占3.8%(4/106),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TAL组胸部局部复发5例,占4.9%(5/103),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AL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5例,占4.7%(5/106);TAL组12例,占11.7%(12/10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使PAL可减少患肢的术后功能障碍,不增加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胸肌间径路清扫腋窝水平III组淋巴结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30例II期乳腺癌行保留胸大小肌、经胸大小肌间隙清扫水平III组淋巴结的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了解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及术后的效果。 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臂丛等的副损伤;发生胸肌间动脉损伤行动脉结扎2例(6.67%);发生胸前神经牵拉损伤3例(10.0%);术后患侧上肢活动功能整体良好;有轻度上肢水肿2例(6.67%);术后病检淋巴结均15~45枚(直径最小3 mm),平均26枚;手术时间平均为170 min。 结论:经胸肌间径路清扫腋窝水平III组淋巴结是安全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是足够的,术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保留相关功能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87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5 2例 ,采用经胸大肌前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 ,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及肋间神经。B组 (对照组 ) 35例 ,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 ,切除胸小肌 ,切断肋间臂神经 ,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术后重度胸大肌萎缩 :A组 ,0例 ,B组 2 8例(80 % )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1 34,P <0 0 1)。腋窝及患侧上肢感觉异常 ,A组 3例(5 8% ) ,B组 31例 (88 6 % )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2 2 4 ,P <0 0 1)。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防止胸大肌萎缩和患侧腋窝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NAC)后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行NAC达ycN0的45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腋窝淋巴结处理方法包括双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其中部分病人因SLNB失败或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改行ALND。所有病人术中均行亚甲蓝染料法ARM。分析术中ARM施行情况、淋巴结保留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ARM淋巴结保留13例,ARM淋巴结切除32例。随访截至2019年6月,随访时间为37.5(12~48)个月。ALND组和SLNB组ARM成功率分别为93.1%(27/29)和40%(8/20)。ARM淋巴结与SLN重叠3例,ARM淋巴结肿瘤转移1例。ARM淋巴结保留病人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ARM淋巴结切除者(P=0.010),腋窝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对于NAC后达ycN0的乳腺癌病人,术中行ARM成功率较高,ARM淋巴结肿瘤转移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乳腺癌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局部畸形的发生。方法11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应用肿胀技术充盈腋筋膜使腋窝各壁与腋筋膜的界限清晰,血管神经与淋巴结之间间隙增宽,清扫中有利于保护血管神经免受损伤;同时保留了完整的腋窝壁减少术后局部畸形的发生;应用生物蛋白胶进行创面涂抹闭合开放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结果改良组术后局部疼痛、患肢功能障碍、患肢淋巴水肿、腋窝积液和腋窝畸形程度等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腋窝肿胀技术可有效保护血管神经和腋窝周壁的完整,生物蛋白胶局部应用可有效闭合开放的血管和淋巴管,从而减少术后局部畸形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阴性患者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SLNB后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61例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41例仅行SLNB的患者为非腋窝淋巴结清扫组(NALND组),220例加行ALND者为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L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疗效。 结果NALND组和ALND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2±1.3)d和(8.1±1.8)d(t=1.450,P=0.003),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3.7%(9/241)和73.2%(161/220)(χ2=283.239,P<0.000 1),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0(0/241)和10.9%(24/220)(χ2=7.735,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5.5%(χ2=0.231,P=0.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ALND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可与ALND相媲美,本研究结论支持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须进行ALND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乳腺癌诊断手段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上不能触及而由影象学检查发现的乳腺癌呈上升趋势,这些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但其清扫仍属必要,因为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制定放疗和化疗方案直接有关。如何避免腋窝淋巴结传统清扫术的并发症,如上肢淋巴回流性水肿及患侧上肢疼痛等,而又可以了解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我们试用腋腔镜(即将普通腹腔镜器械用于腋窝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与传统清扫术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09—2016-08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均先实施患侧腋窝SLNB清扫切除、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观察组(35例)病理检查结果示SLNB阴性,随给予单纯乳房切除术。对照组(43例)病理检查结果示SLNB阳性,行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结果末次随访,2组患者患侧上肢的麻木、疼痛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LNB病理检查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单纯乳房切除和SLNB清扫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而且对患侧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过程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期间1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时间被分为两期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于淋巴结清扫前于患侧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5 ml进行上肢淋巴定位。一期(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患者22例行常规ALND,术中分检出上肢淋巴结和水平Ⅱ淋巴结,水平Ⅱ淋巴结进行术中印片细胞学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分别对水平Ⅰ、Ⅱ、Ⅲ和上肢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评估ALND过程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二期(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患者102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组(保留组)。对照组患者30例,所有操作同一期患者;保留组患者72例,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和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定无水平Ⅱ淋巴结转移且可见蓝染者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观察记录二期的2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术中可见上肢淋巴结蓝染者119例(96.0%),术中水平Ⅱ淋巴结联合病理学检查与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为99.2%(123/124)。一期患者及二期对照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无水平Ⅱ淋巴结转者均未发现上肢淋巴结转移。术后6个月时对照组和保留组患者中施行腋窝水平Ⅰ、Ⅱ淋巴结清扫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2%(4/22)和2.0%(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34,P<0.05)。结论亚甲蓝上肢淋巴定位可有效显示腋窝上肢淋巴结。术中可选择无水平Ⅱ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两种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以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术后采用腋窝及胸壁放置双管负压引流并加用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简称“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n=112)和仅腋窝及胸壁单纯放置双管负压引流(简称“单纯负压引流组”,n=84)2种不同方式预防术后皮下积液发生,通过对比其术后并发症、术后3d引流量、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本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均为女性。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纯负压引流组和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的胸壁拔管中位时间(7.00d比7.00d,P=O.053)、腋窝拔管中位时间(15.00d比16.00d,P=-O.080)、术后3d中位引流量(368mL比365mL,P=O.080)及皮下积液发生率(19.1%(16/84)比17.8%(20/112),P=O.922]和皮瓣坏死发生率[2.4%(2/84)比5.4%(6/112),P-O.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率明显高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76.2%(16/84)比22.3%(25/112),P〈0.001]。2组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结论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相比,单纯负压引流在没有增加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周径测量法对患者淋巴水肿状况进行测量,将未出现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水肿患者列入水肿组,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瘤体大小、放射治疗与上肢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年龄、放射治疗(P<0.05);通过对比,水肿组上肢肿胀感与沉重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应当对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41例,另切除该组神经的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上臂内侧、腋部及胸壁皮肤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04.7±10.3)min vs (97.0±7.2)min]、[(100.8±15.2)ml vs (97.1±9.3)ml]、[(18.6±2.6)枚 vs (19.3±2.3)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14.6% vs 62.8%、17.1% vs 74.4%,两组相比保留神经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保留神经组(P<0.01)。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皮肤感觉障碍及胸大肌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酶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9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交替分组研究,术后观察组术后3 d每天由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对照组仅行负压引流,统计2组术后72 h引流总量、拔管时间及拔管后皮下积液例数;对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根据拔管时间顺序交替分组,皮下积液观察组抽尽积液后采用凝血酶皮下积液腔注射并加压包扎处理,对照组仅行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处理,统计2组的皮下积液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术后72 h引流总量明显少于术后对照组(P〈0.001),拔管时间明显早于术后对照组(P〈0.001),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对照组(P〈0.05),术后第2 d引流液颜色明显较术后对照组浅(P〈0.001)。皮下积液观察组皮下积液平均愈合时间在积液量少的患者中与皮下积液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或大量积液患者中皮下积液平均愈合时间较皮下积液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由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可明显减少引流量并缩短拔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对中~大量术后皮下积液患者行凝血酶皮下积液腔内注射可促进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比改进组225例和对照组176例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不同的腋窝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区别。结果改进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例(5.8%)及71例(40.3%),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5例(2.2%)及54例(30.7%),出现患肢水肿分别为0及42例(23.9%),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腋窝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分别为(350±50)ml vs.(430±70)ml,(5.7±0.7)d vs.(7.3±1.5)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改进皮瓣游离方法、腋窝引流的方法及伤口包扎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时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对减少皮下积液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1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研究组病人在手术时用0.25%亚甲蓝行上肢淋巴管显影,同时行显影淋巴管结扎;对照组病人常规手术不行淋巴管显影。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拔管时间和拔管后积液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8.6±10.3)d;对照组为术后(11.5±12.3)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拔管后发生积液5例,发生率为5.8%;对照组13例,发生率为15.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进行显影,并将断端予以结扎,可缩短拔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乳房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的疗效及肋间臂神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乳组75例和根治组75例,术后两组患者随访3年,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P0.05);术后保乳组(2.6%)上肢水肿、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44.0%)χ2=25.814,P0.05;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根治组,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创伤更小,能避免对肋间臂神经的损伤,对于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保乳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牛正宣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11-12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院1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136例术后皮瓣坏死18例(13.2%),皮下积液21例(15.4%),患侧上肢水肿15例(11.0%),术后出血2例(1.4%),经综合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并发症的原因较多较复杂,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及时妥善处理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PAL)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TAL)各1 1 0例。P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淋巴结(I,II组淋巴结)清扫术,T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随访5~1 0年,PAL组胸部局部复发4例,占3.8%(4/1 0 6),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TAL组胸部局部复发5例,占4.9%(5/1 0 3),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 5)。PAL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5例,占4.7%(5/1 0 6);TAL组1 2例,占1 1.7%(1 2/1 0 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5年和1 0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II期乳腺癌实施使PAL可减少患肢的术后功能障碍,不增加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20.
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214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3):155-157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乳腺癌(Ⅰ期66例,Ⅱ期141例,Ⅲ期7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2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2例(5.6%),皮缘坏死16例(7.4%),上肢淋巴性水肿8例(3.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1例(5.1%)。3年生存率为82.3%,5年生存率为63.4%,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为79.6%,Ⅱ期5年生存率为56.3%。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重视术后早期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重视创面综合处理可减少皮下积液,重视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