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分泌代谢病房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模式在临床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按照亚专业分组,在内分泌代谢病房建立并实施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后,在患者满意度(98.08±0.81)、护理质量(97.17±0.83)、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21.8±3.20)及专业技术水平(23.4±2.40)得分方面均较实施前得分[(96.42±0.92),(95.66±0.99),(14.60±2.85),(15.6±3.65)]有所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5.56,-11.07,-10.96;P〈0.05)。结论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岗位管理模式下合理设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种及护理工作量方面有代表性的4个病区,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内科4病区、外科8病区)和对照组(内科3病区、外科7病区)。两组分别根据工作量测算结果及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1∶0.4配置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压疮、管路滑脱、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压疮发生率试验组患者为0.19%,对照组为0.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5);实施后试验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4±0.5),(98.8±0.6),(97.3±0.3),(98.7±0.8)分,均高于对照组(93.5±1.6),(93.9±1.3),(94.9±0.8),(95.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7,-24.20,-17.78,-15.23;P<0.05)。结论合理的人员配置、明确分工可以使各级护理人员人尽其才,发挥护理人员的最大化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效益,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分配制度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应用量化考核绩效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得分分别为(96.38±0.91),(98.26±0.90),(97.39±0.93),(98.69±0.96),(97.28±0.74),(98.57±0.98),(99.26±0.93)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2.36±0.72),(90.38±0.75),(89.26±0.76),(91.57±0.78),(89.93±0.76),(91.23±0.78),(91.38±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647,90.990,82.833,10.910,636.529,60.461,13.177;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各项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750,22.733,49.430,41.483,12.926,8.980,8.517,7.806,12.920;P〈0.05);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各项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336,12.975,14.344,18.237,25.745,13.100;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45,P〈0.05)。结论将量化考核绩效管理融人护理管理中,体现优劳优酬、按劳取酬的原则,是护理管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质量改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项人才培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实施康复护理专项人才培养,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满意度)考核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分别为(95.3±1.0),(97.2±1.1),(97.5±1.3),(95.0±0.9),(97.5±1.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3.5±1.3),(90.5±1.0),(93.3±1.4),(92.0±1.7),(95.8±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89,9.32,8.35,8.27,7.53;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专项人才培养,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NSS)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6月入院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入院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ICNSS评分系统对ICU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测评,并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护理文书、操作技术、消毒隔离以及并发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护理文书与操作技术方面的评分分别为(95.6±3.2)、(96.7±1.7)、(94.6±2.3)、(96.3±1.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3.98,4.32,5.17;P<0.05)。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2.7%,高于对照组的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结论 ICNSS应用于ICU,能合理有效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提高肝病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肝病区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并与2011年1-12月未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前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医护合作态度及医、护、患三方面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护士专科知识考核评分(92.36±4.62)分、实操评分(91.25±3.7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85.78±5.02),(85.32±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323,4.116;P<0.05)。实施医护合作后医生合作态度评分(65.36±10.46)分、护士合作态度评分(64.33±11.27)分显著高于实施前(52.36±8.28),(51.98±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86,6.023;P<0.05)。实施后医生、护士、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00%,93.33%,96.00%显著高于实施前55.56%,53.33%,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986,7.129,9.442;P<0.05)。结论对肝病区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可提高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促进科室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建立“双三级”结合的护理质量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主动报告安全事件、落实护理会诊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网格化管理建立与实施后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和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8.22±1.12),(91.97±1.67),(97.16±2.41)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9±1.67),(87.92±1.98),(87.89±1.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7,2.69,4.72;P〈0.05);护士落实安全事件报告、护理会诊、查对等核心制度较实施前有明显变化;给药错误、跌倒和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相对减少。结论护理质量网格化管理的建立能保障护理核心工作制度的落实,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督导检查组及制定评价标准,进行个案追踪检查,包括查阅病历资料、提问护士、实地查看、现场谈话、满意度调查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追踪,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结果实施个案追踪检查后,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得分分别由实施初期(90.31±2.21),(91.80±1.66)分提高到实施6个月后的(97.14±1.99)、(98.23±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65,-7.341;P<0.05)。两个病区护理质量综合得分由实施初期的(91.63±3.78)分提高到6个月后的(97.64±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P<0.05);患者满意度由(87.88±3.08)%提高至(95.5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411,P<0.05)。结论个案追踪检查法对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是一种较为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江苏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质控意识,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种软件资料,质控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督查。比较质控改进前后护理质量情况。结果2011年护理质量检查中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护理文件书写及功能科得分分别为(98.5±0.5),(94.5±0.6),(96.6±0.3),(98.4±0.4),(99.4±0.2),(98.8±0.3),(94.8±0.3)分,均明显高于2009年的(92.5±0.5),(90.5±0.5),(91.5±0。3),(90。4±0.2),(96.4±0.3),(95.5±0.3),(91.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456,17.741,36.062,53.666,24.962,23.335,18.007;P〈0.01)。结论进行护理质控改进,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护理人员梯队合作,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构建肝胆外科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结果护士对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反馈量表认同率为85.5%;实施前后在特护、一级、基础护理检查得分[(91.86±1.64)比(98.00±0.97)分],患者满意度与调查信回复率(20.0%比50.0%),护士观察病情、沟通及急救能力考核合格率(60.0%比90.O%)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X2分别为22.82,8.10;P〈0.01)。结论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使护士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护士层次使用得到很好的体现,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针对新生儿病房特点,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士培训,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n=1578)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n=1507)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改进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基础护理达标率为96.7%,护理文书书写达标率为98.0%,均高于实施前91.1%,91.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27,11.368;P〈0.01),其他护理指标达标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后环境设施(4.71±0.31)分,人文关怀(4.56±0.34)分,均高于实施前评分(3.72±0.69),(3.95±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1,41.74;P〈0.01),其他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护理缺陷发生率实施后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07,8.993,6.563;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因此,在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名护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士专业成就感、考试成绩、护理质量、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工作模式后,150名责任包干护士专业成就感分数由(6.91±1.79)分提高至(11.92±2.39)分,理论考试成绩由(89.04±8.34)分提高至(95.17±5.45)分,技术操作成绩由(86.03±11.01)分提高至(94.25±1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41,6.33,6.89;P〈0.05);1年中护理投诉由0.22%降低到0.09%,护理缺陷由0.43%降低到0.25%,患者满意度由92.31%上升至9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8.871,1.190,17.419;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中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4方面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投诉及护理缺陷,促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刘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6):3182-3183
目的通过将“3H”护理服务模式引入社区医院输液服务管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个性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门急诊输液室通过建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改进硬件设施、增强护理人员沟通礼仪培训等措施,落实“3H”护理服务模式,并对患者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教育认知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中工作的现状实施前(34.57±5.53)分,实施后为(37.86±4.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输液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实施前(20.45±2.48)分,实施后为(22.35±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7,P〈0.01)。结论“3H”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医院输液服务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护理管理指标变化情况,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长管理效能的影响。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中特一级护理、静脉治疗管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理、安全管理得分分别由(93.08±1.03),(94.48±0.82),(95.46±0.50),(95.30±0.68),(95.70±0.63)分上升至(95.88±0.88),(96.48±0.76),(97.29±0.59),(97.09±0.59),(97.42±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928,-8.697,-19.018,-14.898,-15.910;P〈0.0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年不良事件由4件下降为1件,为实习生锐器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110,P〈0.01)。结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打造活力团队,促进护士长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护理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技术职称、资历、能力水平将病区护士分为3组,各组采取分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效果、直接护理时间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护理质量合格率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2,P〈0.05);实施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可能突发情况了解人数比分别为97.50%,97.50%,92.50%,均高于实施前的85.00%,85.00%,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14,3.914,4.501;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7.96±12.54)min高于实施前的(329.12±20.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4,P〈0.05);实施后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分别为100.00%,100.00%,96.67%,分别高于实施前的91.11%,80.95%,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86,4.421,4.043;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模式结合了分层级管理、责任制小组护理以及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系统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增进护患问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BC连续排班模式在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优质护理病房实施ABC连续排班模式,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住院患者共120名和护士4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侧重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的对比。结果:实施ABC排班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得分由(81.06±4.12)分提升到(92.13±4.82)分(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由(87.27±5.84)分上升到(95.54±2.12)分(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63.514-5.01)分上升到(68.11±7.23)分(P〈0.01)。结论:ABC连续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了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是一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拓展及健全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采用问卷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情况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7.82±6.919)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评分为(50.52±3.4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迎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如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1月选择内科及外科共14个科室作为研究对象。由护理部组织专家领导小组,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梳理护理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整改和提升,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落实于临床管理工作中。最后3个月为冲刺阶段,统计冲刺前及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3个半月5个时间点的护理质量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经过近1年的准备及冲刺,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中重患者护理、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患者安全质量、理论操作水平、应急预案演练、制度知晓率、护理台账评分分别为(98.86±0.95),(97.73±0.92),(99.29±1.14),(98.93±1.33),(99.93±0.27),(98.93±0.83),(98.14±0.86),(100.0±0.00)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4,3.13,7.89,12.44,17.08,12.33,9.66,10.79;P<0.05)。结论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健全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修正护理质量标准、完善管理路径及人力资源管理,积极迎接医院等级评审,可全面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转变服务思想、营造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实施责任制小组护理等优质护理模式,选取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各100名患者及20名内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的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被表扬和投诉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入院宣教、护理技能操作、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工作积极性评分、表扬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优化基层医院服务,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满意,是患者获得最佳护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成效。方法采取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配合多点立体式管理以及全方位零距离支持模式,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评价指标变化。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前,护理质量满意度86.0%,患者满意度88.2%,患者平均住院(16.91±0.08)d,平均住院费用(15634.5±30.56)元,实施后分别为98.2%,99.5%,(12.1±0.52)d,(12150.13±77.3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0.78,21.47,t分别为4.79,7.96;P〈0.01)。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促进了医疗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