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可聚然升高至39℃以上,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危重征象之一 ,主要是由于丘脑下角散热中枢受损所致 ,多见于丘脑、脑干、脑室出血及脑干梗死 ,亦常见于脑疝形成时。其临床特点是 :非感染性高热 ,多无寒战 ,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 (48h内 )可骤然升高至 39℃以上 ,多呈稽留热 ,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肤温度不高 ,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 ,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 ;皮肤干燥无汗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 ,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2月本院收治脑卒中致中枢性高热患者 130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32~ …  相似文献   

3.
老年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是脑部体温中枢受到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血管意外、脑炎、恶性肿瘤 (脑浸润 )易引起中枢性高热。老年患者是以上 3种疾病的高发人群 ,因此易出现中枢性高热。其发热特点为 :①体温可骤然升高至 4 0℃以上 ,持续不降 ,但无寒战 ;②四肢皮肤温度不高 ,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 ;③皮肤干燥无汗 ;④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高热可以使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增加 ,造成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细胞损害[1] 。高热导致机体代谢大量增加 ,热能消耗 ,从而加速了各器官的衰竭。我科于 1 999年 1月—2 0 0 1…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是指颅脑损伤后由于脑水肿、出血、脑组织挫伤、脑疝形成、颅骨骨折等因素,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其特点是:1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周围血象正常;2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热型呈稽留热,但无寒战;3四肢皮肤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温度极高;4皮肤干燥无汗;5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病例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9~75岁,平均46岁,T39~41℃68例,41~42℃22例。原发病均为颅脑损伤,均行CT检查证实。其中脑挫裂伤27例,占27%;颅骨骨折22例,占22%;…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58例患者,随机分为物理降温护理组和药物降温护理组各29例,分别予物理降温护理与药物降温护理,对比降温效果。结果物理降温护理组短期降温效果优于药物降温护理组(P<0.01),远期降温效果与药物降温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物理降温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枢性高热病人应用冰毯机降温的效果观察。方法:对中枢性高热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冰毯机降温和传统物理降温,比较两组病人降温效果。结果: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冰毯机降温明显优于传统物理降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自拟清热解毒开窍方治疗急性脑卒中继发中枢性高热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奎  张亮  薛素霞 《中医研究》2006,19(1):39-4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开窍方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发的中枢性高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9例患者使用清热解毒开窍方配合物理降温进行治疗。结果:患者体温均下降至正常范围,并且下降的时程较短,同时意识障碍也明显减轻,体温下降后不易反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开窍方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引发的中枢性高热,有助于意识恢复及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中枢性高热是因中枢调节体温系统受损后出现的发热,常常反复高热难退,单用物理降温或者西药降温,降温效果不佳,笔者曾以伏邪论治疗1例脑肿瘤并发持续中枢性高热患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有助于意识恢复及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顾群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32-13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的影响。方法:14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预见性护理组及普通护理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准对中枢性高热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中枢性高热发热温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中枢性高热温度39.1℃,普通护理组中枢性高热温度41.4℃,预见性护理组低于普通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发热持续时间3d,普通护理组发热持续时间7d,预见性护理组低于普通护理组。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发热的程度,减少发热持续时间,对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发热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