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2,(3)
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及APT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26例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 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DWI、APTWI及动态增强扫描, 并从DWI和APTWI分别获得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偏移量为3.5 ppm的非对称性磁化传递率[MTRasym(3.5 ppm)]。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DWI和APTWI参数的差异,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PTWI及两者联合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226例乳腺病变患者(226个病灶), 恶性病变124个、良性病变102个。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1.03(0.93, 1.13)×10-3 mm2/s]和MTRasym(3.5 ppm)[1.95%(1.10%, 2.88%)]均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分别为1.38(1.11, 1.55)×10-3 mm2/s、3.30%(2.20%, 4.20%)]...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4.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钼靶或彩超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行双侧乳腺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600、750、1000 s/mm2.同时选取10名知情的健康志愿者及4例患者对侧正常乳腺作为对照组.观察乳腺病变在DWI上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24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600、750、1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及b=600、750、1000 s/mm2时ADC值差异.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计算3组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113,P<0.0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P<0.0001),良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P<0.0001);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39,P<0.0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P<0.05).b=600、750、1000 s/mm2时,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7%、70.8%和79.1%,特异性分别为89.4%、89.4%和93.6%,准确性分别为93.0%、69.0%和88.7%.结论 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索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联合T2-mapping对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3.0T MRI扫描、经病理证实的32例PCa和29例BPH患者资料。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APT值和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有差异参数单独及联合对两组鉴别诊断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及联合参数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两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0.75)。PCa 组的APT值[(2.36±0.56)%]大于BPH[(1.69±0.53)%]组,PCa组的T2值[(76.29±8.64)ms]小于BPH[(91.36±10.07)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T2值及二者联合鉴别PCa和BP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89、0.920。APT值与T2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要优于APT值单独诊断效能(P<0.05)。APT值与T2值呈负相关(r=-0.35,P<0.001)。结论:APT值、T2值可有效鉴别PCa和BPH,APT值和T2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两者联合的鉴别效能明显提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行MRI及DWI检查,b值取50、450、850s/mm2。计算DWI的病灶检出率,比较不同b值时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以及肿块样病变和非肿块样病变的ADC值。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阈值,计算不同b值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DWI对病灶的检出率为95.4%(62/65),包括32例恶性病灶和30例良性病灶;3例导管原位癌未显示。b=50~850s/mm2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83.3%、85.5%、84.8%、86.2%,高于b=50~450s/mm2时的84.4%、80.0%、82.3%、81.8%、82.8%。不同b值时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之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样与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之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MR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但诊断时需结合常规MR扫描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8.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49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14例取5个b值(b为扩散敏感度),余者取2个b值,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1例原位癌和1例小腺瘤外,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0.9608±0.2043)×1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对b值使用进行优化。方法:34例患者共20个良性和16个恶性乳腺病灶纳入研究,同期20例正常乳腺受检者列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行乳腺DWI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0,750 s/mm2,1000 s/mm2,1250 s/mm2。比较不同b值DWI图像质量,测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时DWI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2,P=0.0516>0.05)。b=750 s/mm2时病灶的CNR明显优于b=1000s/mm2及1250s/mm2时(P值为0.004及0.000),而b=1000s/mm2与1250s/mm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00>0.05)。相同b值时,正常乳腺组织的平均ADC值>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P均=0.000)。以各b值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界定乳腺癌ADC的阈值,则b=750 s/mm2、1000 s/mm2、1250s/mm2时,ADC阈值分别为1.33×10-3mm2/s、1.25×10-3mm2/s、1.16×10-3mm2/s。以上述阈值判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1.25%、87.5%、85.71%,81.25%、77.5%、78.57%及81.25%、82.5%、82.14%。三个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1925>0.05)。结论:乳腺的3.0T DWI中,以b=750s/mm2时病灶CNR最高,值得推荐应用。应用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需要结合ADC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DWI扫描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时乳腺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四组不同b值的良恶性病变分别做ROC曲线,以b=1 000 s/mm2时,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以ADC值为1.23×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9.8%,准确性为89.9%。结论 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在鉴别儿童颅内肿瘤和感染性肿块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02至2019-08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35例儿童颅内肿瘤患者以及12例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均进行了APTw MRI成像和常规MR序列扫描,比较肿瘤性肿块和感染性肿块的APTw值,比较不同颅内肿块病变(ICMLs)(低级别颅内肿瘤、高级别颅内肿瘤和感染性肿块病变)的APTw值,评价APTw值在鉴别肿瘤性病变和感染性肿块病变,以及鉴别ICMLs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感染性肿块病变的APTw值要显著低于肿瘤性肿块病变的APTw值。APTw值鉴别肿瘤性和感染性肿块病变最佳临界值为2.3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6%和70.8%,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APTw MRI成像可以很好地区分儿童颅内肿瘤性病变和感染性肿块病变,以及不同类型的ICM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其中良性病变22个,恶性病变18个;均行DWI检查,测定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应用SPSS 16.0软件比较其平均值,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作ROC曲线,求其最佳诊断阈值。结果: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55±0.35)×10-3和1.00±0.18)×10-3 mm2/s,其rADC值分别为(0.82±0.19)和(0.52±0.08)。良恶性病变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以ADC值及rADC值为诊断标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中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0.04),rADC值的AUC为(0.965±0.03),诊断阈值分别为1.17×10-3 mm2/s、0.66,相应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88.9%)和(95.5%、94.4%),rADC值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ADC值。结论: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rADC值有更好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7例宫颈癌,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CSC)64例、宫颈腺癌(CA)23例;将含有分化程度信息的50例CSC分为低分化组36例和高/中分化组14例,含有盆腔淋巴结信息的65例患者分为LNM组14例和无LNM组51例。2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各组酰胺质子转移(APT)值,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APT值评估CSC病理分级、CSC和CA鉴别及预测宫颈癌盆腔LNM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分化组CSC的APT值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0,P<0.05),APT值诊断CSC低分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阈值为2.33%,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54、0.963);CSC组的APT值低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APT值诊断CA的曲线下...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行双乳MRI检查。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界、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照Fischer评分标准对影像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第5版(BI-RADS)进行分类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DCE-MRI、DWI、DCE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22例中恶性80例,良性42例。DCE-MRI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87.5%,符合率86.9%。以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1.225×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5.7%,特异度78.9%,符合率83.6%。DCE联合DWI的诊断敏感度达93.8%,特异度90.5%,符合率92.6%。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0.915)高于单独诊断(0.866,0.855)。结论: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DCE与DWI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ADC)测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DWI检查采用EPI技术,分别测量乳腺病灶及正常乳腺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50例中浸润性导管癌34例,黏液腺癌6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4例和髓样癌2例。乳腺癌和正常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1±0.06)×10-3及(2.06±0.04)×10-3mm2/s。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乳头状癌及筛状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6,P〈0.05),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及筛状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导管癌与乳头状癌及筛状癌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1和0.333)。结论:不同类型乳腺癌因病理基础不同,ADC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异,ADC值测量有助于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比分析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宫颈鳞癌并评估其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APT、DWI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n=11)与鳞癌组(n=39),并根据病理分级将鳞癌组分为低分化组(n=12)与高中分化组(n=27),测量宫颈癌组织的不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 asym)、平均ADC值、最小ADC值,分别比较宫颈腺癌组与鳞癌组、宫颈鳞癌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及最佳诊断阈值,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参数相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宫颈鳞癌组MTR asym[(3.03±0.06)%]低于宫颈腺癌组[(3.12±0.05)%],平均ADC值、最小ADC值[(0.94±0.03)×10^-3 mm^2/s、(0.85±0.03)×10^-3 mm^2/s]低于宫颈腺癌组[(0.98±0.03)×10^-3 mm^2/s、(0.88±0.03)×10^-3 mm^2/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3.66、3.55,P值均<0.05);低分化宫颈鳞癌组MTR asym值[(3.08±0.03)%]高于高中分化鳞癌组[(3.00±0.05)%],平均ADC值、最小ADC值[(0.92±0.02)×10^-3 mm^2/s、(0.82±0.02)×10^-3 mm^2/s]低于高中分化鳞癌组[(0.95±0.03)×10^-3 mm^2/s、(0.86±0.02)×10^-3 mm^2/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2.55、4.08,P值均<0.05);在诊断宫颈鳞癌及低分化宫颈鳞癌时,MTR asym均有最佳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932,以MTR asym=3.08%、3.06%为阈值,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9.5%、85.2%,特异度分别为81.8%、83.3%。结论:与DWI相比,APT在诊断宫颈鳞癌并评估宫颈鳞癌分级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上皮组织来源.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一种息肉样赘生物,是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主要附着于宫腔内壁.在常规MRI的T2WI图像中,EC多呈等或稍高信号,EP多呈稍低或等信号,两者信号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乳腺肿块的37例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获得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8个,恶性病灶19个。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良性和恶性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12例良性病变在DWI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但ADC值升高或下降不明显,6例良性病变DWI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下降;19例恶性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下降。良性病变组ADC值为(1.474±0.441)×10^-3mm^2/s,恶性病变组ADC值为(1.082±0.160)×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测量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