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氨基酸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住院患者21例,采用自制的氨基酸腹膜透析液,白天的3袋为正常腹膜透析液,夜间以氨基酸腹膜透析液留腹8 h左右,应用8周,观察CAPD患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腹膜透析液渗透压为341 mOsm/kg·H2O,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渗透压提高到365~379 mOsm/kg·H2O,与2.5%腹膜透析液渗透压基本相似,但单袋出超量较1.5%及2.5%腹膜透析液增加。治疗8周后,患者血ALB由(27.49±3.82)g·L-1增加到(28.64±4.41)g·L-1(P<0.05);多数患者血ALB水平升高,最高增幅为8 g·L-1左右。患者血BUN、UA、血P水平均降低(P<0.05),血HB水平升高(P<0.05),但血Cr及血C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短暂恶心、呕吐,未观察到有腹痛、腹泻及腹膜炎的发生。结论:应用自制的氨基酸腹膜透析液对CAPD患者进行夜间留腹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透析效能,并改善营养状态,纠正营养不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41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继续PD治疗.3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拔出腹透管,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强透析前后患者的培训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伟  廖蕴华  薛超  杨桢华  黄燕林 《广东医学》2007,28(8):1292-1294
目的 探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 腹透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每个月1/28患者(0.5次/患者/年),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营养状况好、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71.4%)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哌拉西林(71.4%)及庆大霉素(44.4%)耐药率较高.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有关,加强透析患者管理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大部分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王青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S):13-14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7年3月在我科因尿毒症接受CAPD治疗的门诊患者76例透析月龄为3~58个月;观察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为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询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门诊腹透患者家境等情况。结果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我院引起腹膜炎的诱因中操作不规范有17例,占53.1%,而且腹膜炎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CAPD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及操作培训,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囊肾病(PKD)的存在是否增加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24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原发病类型分为PKD组和非PKD组,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2岁组和>62岁组。时间线按照患者CAPD开始到停止的总暴露月数来计算,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泊松回归,并根据年龄和性别等协变量进行调整后得到置信区间并进行假设检验,对每个分组进行泊松回归分析(非多囊/多囊组、≤62岁组/>62岁组),计算出每起发作月数的95%CI。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9例患者,女性患者117例(46.9%),年龄范围为26~93岁,其中PKD 14例(5.6%)。PKD患者年龄大于非PKD患者[(62.57±10.01)岁 vs (62.33±15.07)岁,P=0.933]。非PKD组和PKD组CAPD中位持续时间(最小~最大值)分别为42.50(1.00~137.7)和55.35(9.60~131.5)个月。非PKD患者和PKD患者的总体腹膜炎发生率相似(分别为0.438和0.354例/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也相似(分别为0.089和0.085例/患者年)。经过泊松回归分析得到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PKD组相比,PKD组的腹膜炎发生率也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z=1.244,P=0.213)。非PKD和PKD者每次G-腹膜炎发作间隔月数分别为134.72个月和141.1个月。考虑到所有因素(年龄、发作次数、腹膜炎性质)等,表明多囊肾状态对发生腹膜炎事件没有任何影响。结论 PKD不会增加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居家环境和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并分析引起环境不达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义乌市辖区内86例PD患者进行家访,按既往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史将患者分为初发腹膜炎组(19例)与未发腹膜炎组(67例);自设调查表,对居家环境进行现场评分,按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居家环境合格组(47例)和居家环境不合格组(39例);按医院Ⅲ类环境标准对换液间环境(空气和桌面)进行细菌采样培养。结果与未发腹膜炎组相比,初发腹膜炎组患者透析龄较长,个人年经济收入较低,本人操作比例较高(均P<0.05);透析龄长、个人年经济收入低是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居家环境合格组、居家环境不合格组患者个人年经济收入、工作状况、腹膜炎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人年经济收入低是患者居家环境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换液间采样培养结果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空气灰尘大、紫外线灯强度不合格是换液间环境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居家环境不合格、经济条件欠佳的PD患者,应加强透析间环境的维护,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有助于降低腹膜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生物电阻抗测量的相位角(phase angle,PA)在评估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营养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于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271例。使用InBody S10(韩国Biospace公司)检测50kHz频率下的PA,分为正常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A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271例PD患者中正常PA组108例(39.9%),低PA组163例(60.1%)。低PA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高于正常PA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体脂肪率、浮肿指数和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呈负相关,与肌酐、前白蛋白、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3, 25(OH)D3]、血清铁、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质量、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骨矿物质含量、VFA、基础代谢率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NLR、AMC、SMI与PA独立相关。结论 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技术测量PA值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无创、快速等优点。早期识别患者营养状态并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是提高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腹膜透析(P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腹痛、发热、透析液浑浊等临床症状,是PD患者发生技术失败及住院的主要原因。PDAP主要分为细菌性腹膜(BP)和真菌性腹膜炎(FP)。与BP相比,FP相对罕见,病死率较高,且治疗方法相对有限,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及更低的治愈率。目前针对FP的疾病特征、治疗和预防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及2022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指南,旨在为下一步FP治疗和预防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降低FP的发生率及提高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A组(RRF〈3ml/min)和B组(RRF≥3ml/min)。患者均采用常规处方透析,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尿素清除指数(KT/V)、周肌酐清除率(Ccr/w)、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w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83,0.80),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33),与PV/S无关。A组患者Ccr/w,KT/V及血浆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三酰甘油、清蛋白及胆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患者腹膜炎发生与低血钾的相关性。方法:进行规律随访的145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规律腹膜透析至少半年以上。根据是否合并有腹膜炎发生分为合并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最近一次随访血钾的检测结果。结果:合并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龄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低血钾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10.7%,合并组的低血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血钾与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有相关性,腹透患者合并低血钾者易致腹膜炎;同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在低血钾患者中肠源性杆菌监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FP)者23例,糖尿病状态3例(13.0%)。FP发生前4周使用抗生素者19例(83.6%),使用免疫抑制剂1例(4.3%),9例(39.1%)患者因疼痛剧烈使用了镇痛剂。透析液培养结果为白色念珠菌18例(78%)。4例保管抗真菌治疗并继续腹膜透析,治愈2例;20例(87%)拔管改作血液透析;死亡2例(8.7%)。结论对真菌性腹膜炎提倡立即拔管,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予以适当考虑保留腹膜透析管。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需设计更好的前瞻性研究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细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从而为腹膜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结果 在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27例,阳性率为5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51.85%),革兰氏阴性菌12例(44.44%),真菌1例(3.7%).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 本腹透中心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7年3月在我科因尿毒症接受CAPD治疗的门诊患者76例透析月龄为3~58个月;观察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为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询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门诊腹透患者家境等情况。结果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我院引起腹膜炎的诱因中操作不规范有17例,占53.1%,而且腹膜炎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CAPD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及操作培训,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陈源根  周志成 《四川医学》1989,10(4):201-202
导管相关感染及并发腹膜炎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并能诱发腹膜硬化终至丧失透析功能而改血透或肾移植。本文报告我院1984年以来215例CAPD治疗慢性肾功衰竭(CRF)过程中发生的7例硬化性腹膜炎(SCP)及其相关因素,略加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bbit model corresponding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METHODS: Twelve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ritoniti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infused standard liv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3 x 10(9) colony forming unit (cfu) (peritonitis group) or 0.9% NaCl 1 ml (control group). After 48 hours, Laboratory rabbits in acute uremic model underwent regular dialysis for 6 hours.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in dialysate and the dialysate/plasma (D/P) ratio of the concentration creatinine (Cr), total protein(TP), album(Alb) and IgG,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in dialysate and water ultrafiltrate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D/D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and D/P ratio of Cr, TP, Alb and IgG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all P < 0.05). The drained volume was lower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rabbit model infused intraperoneally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transport peritoneum of low and large molecular weight solutes is increased, (2) the volume of ultrafiltrate is decreased, (3)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in dialysate is increased. These change in this model is basic all correspond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patient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So this rabbit model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is a successful experimental infe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9.
阮玉琚 《广州医药》1996,27(2):26-27
本组58例患者共患者共透析1160个病人月,发生腹膜炎共95次,平均11.3个月病人月发生一次,较国内的发生率要高。作者提出腹膜炎的治疗的关键在早期,一旦出现出现腹膜炎征象,应立即给予治疗,同时提出预防腹膜炎的措施,并希望同道们尽快研究一系列的腹膜透析导管装置,赶超国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腹膜透析(CAPD)常并发腹膜炎,影响CARD的进行[1,2,3,4],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一并发症,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治疗方法11资料:引起尿毒症的原发病因,见表1。表141例病人原发病因病因A组B组总数%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