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病大鼠血清Bcl-3、Gal-3、TGF-β1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将2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CKD组,n=10),模型组给予腺嘌呤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第3、6周处死大鼠,留取血检测尿素氮、肌酐及Bcl-3、Gal-3、TGF-β1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情况及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KD组各时间点的血尿素氮、肌酐、Bcl-3、Gal-3和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KD组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Masson染色可见蓝色胶原沉积明显增多,同时α-SMA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CKD组肾间质胶原纤维相对面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Bcl-3、Gal-3、TGF-β1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呈正相关(rs=0.776,P<0.001;rs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腺嘌呤灌胃和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而得到生化、免疫组化及病理指标更符合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备后续实验使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腺嘌呤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UUO)组3组,后两组分别运用腺嘌呤灌胃和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E-cadherin、β-catenin及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腺嘌呤组24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有较为显著升高(P0.01);UUO组24h尿蛋白有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有较为显著升高(P0.01)。与腺嘌呤组比较,UUO组24h尿蛋白显著性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腺嘌呤组、UUO组的E-cadherin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性降低(P0.05),α-SMA和β-catenin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5);与腺嘌呤组比较,UUO组β-catenin有显著性降低(P0.05)。病理显示,腺嘌呤组肾小管损伤较UUO组严重。结论:UUO建立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在生化、免疫组化及病理指标优于腺嘌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嘌呤诱发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正常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mL/kg,模型组给予腺嘌呤250mg/kg,共24d,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钙离子和磷的含量.剖取肾脏,行HE和直接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纤维的增生程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α-SMA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BUN,Scr含量明显升高,血清钙离子含量明显下降,磷含量显著升高.模型组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肾间质内胶原纤维、α-SMA和Ⅳ型胶原阳性面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腺嘌呤诱发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和Ⅳ型胶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对腺嘌呤所诱发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灌胃给予200mg/(kg.d)腺嘌呤24d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健脾补肾方小、大剂量组.建立模型后治疗第4周末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Ca和P含量.取肾组织行HE和直接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肾组织中α-SMA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西药组比较,健脾补肾方大剂量组大鼠血清BUN与Scr值明显降低,Ca与P平衡改善(P<0.01);西药组及健脾补肾方小、大剂量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及间质纤维化减轻,胶原纤维、α-SMA和Ⅳ型胶原阳性面密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01).[结论]健脾补肾方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腺嘌呤诱发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达格列净在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中的保护作用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雄性ICR背景小鼠,利用高腺嘌呤饲料诱导HN模型,予以达格列净干预。小鼠分为以下4组:正常组(n=8)、腺嘌呤组(n=8)、正常+达格列净组(n=8)和腺嘌呤+达格列净组(n=6)。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肾纤维化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达格列净治疗的腺嘌呤肾病小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均发现,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肾中α-SMA表达显著上调,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中α-SMA得到明显抑制(P<0.05)。MASSON染色显示,腺嘌呤肾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13.25±0.21)较正常组(1.49±0.12)严重(P<0.05),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程度(8.6...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肾间质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6只)、依那普利治疗组(6只).术后9天处死各组大鼠,肾组织标本用过碘酸-席夫染色(PAS)确证肾间质纤维化病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肾组织内tTG 和CTGF的表达部位,以及细胞外基质成份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分析肾组织内tTG 和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tTG,CTGF和FN分别在肾小管、肾间质区仅有微量表达,肾小球内无阳性表达;模型组大鼠tTG、CTGF和FN在肾小管、肾间质区的表达信号比假手术组强;依那普利治疗后三者表达减少.双重染色结果显示,在模型组肾间质tTG阳性表达部位同时表达CTGF,并且强度相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tTG和CTGF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依那普利治疗组tTG和CTGF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各组大鼠肾内tTG蛋白水平与CTGF蛋白水平之间(r=0.683,P<0.05)以及tTG蛋白水平与肾间质内FN半定量水平之间(r=0.737,P<0.05)均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tTG和CTGF可能共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依那普利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通过下调两者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IF-1α、CTGF在慢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六味地黄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5/6肾切除法制作慢性肾衰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六味地黄汤组.造模后12周,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的沉积;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HIF-1α、CTGF在肾组织中的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HIF-1α、CTGF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肾组织中HIF-1α、CTGF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HIF-1α上调CTGF的表达促进肾间质纤维化,六味地黄汤可下调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抗肾间质纤维化的 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和依那普利治疗组(n=8)。对模型组和依 那普利治疗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hral obstruction,UUO)模型。术后14 d处 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分别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 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染色检查肾小 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凋亡蛋 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 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均 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TUNEL染色显示模 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 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显示模型组肾组织FADD,APAF-1和CHOP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 增多(均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组织FADD,APAF-1和CHOP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可通过抑制UUO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对环孢素A诱导的肾病大鼠肾组织炎症反应及Snail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孢素A制模,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改变,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Snail 蛋白的表达及分布,RT-PCR检测Snai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Masson染色: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肾排毒方抗肾纤维化的机制,为中药复方防治肾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益肾排毒方和尿毒清颗粒,分别干预腺嘌呤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益肾排毒方低、中、高剂量).检测大鼠TGF-β1、ColⅣ、SOD.结果 益肾排毒方可以降低TGF-β1、ColⅣ水平,增高SOD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排毒方具有抗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中毒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大鼠中毒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药物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4周和含汞等重金属的饲料喂饲造模8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药物组以扶正化瘀方自第5周起灌胃,1次/d,共4周.肾组织HE染色及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metheramine,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炎症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盐酸水解法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观察胶原生成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坏死与脱落,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增宽,大量胶原沉积;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出现皱褶;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含量上升,肾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扶正化瘀方药物组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肾小管炎症坏死与肾间质胶原沉积,减轻肾组织Hyp含量,降低异常增高的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结论:DMN腹腔注射与汞等重金属饲料口服可造成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扶正化瘀方可明显改善大鼠肾功能,有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方法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动态观察4周。治疗的第12、、3周末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等指标,观察肾功能变化;4周末采用HE染色、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PASM)染色和丽春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上升;模型组大鼠大部分肾小球呈玻璃样变,硬化的肾小球周围所属肾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管消失;少数残存的肾小球肥大并周围肾小管扩张严重;肾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该模型有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特征,且死亡率低,适合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性肾病肾间质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ed kinase 1,SGK1)的表达及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hodin Perchlorate,DP)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DP治疗组,分别在造模第3、7、14天后处死各组大鼠,采集静脉血检测肾功能(BUN、SCr)变化,肾组织标本用碘酸-席夫(PAS)染色确证发生纤维化病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SGK1蛋白的表达及DP干预后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7、14天血清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与模型组比较,仅有DP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肾功能指标好转(P<0.05),肾间质纤维化好转.模型组大鼠肾间质SGK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其表达呈增强趋势;仅DP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的肾间质SGK1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在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SGK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DP对SGK1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病变起到一定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茶水提取物对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CRF模型,同时用肾茶灌胃治疗。治疗第17 d测定尿液尿酸含量; 4周后,采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菊粉清除率代表肾小球滤过功能。取大鼠肾脏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肾茶治疗组肾脏病理改变轻,尿液尿酸含量增加,血清Cr、BUN、MDA含量降低,菊粉清除率升高,bFGF表达减少(均为P<0.05)。 结论 肾茶对CRF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肾茶增加尿液尿酸排泄、抗氧化作用和抑制肾小管及肾间质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转录因子-核因子κB (NF-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每组12只,后三组行5/6肾切除术诱导大鼠肾衰模型,假手术组同期手术,但不损及肾脏.、造模术后3d进行灌胃干预.灌胃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残肾NF-κB 、MCP-1 、Col-Ⅲ的表达.结果 (1)观察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细胞形态学,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汤、依那普利组可减轻大鼠肾间质损害及纤维化程度;(2)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六味地黄汤组肾皮质的NF-κB、MCP-1及Col-Ⅲ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依那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下调NF-κB 、MCP-1及Col-Ⅲ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减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抑制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8.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24)和依那普利治疗组(n=24).治疗组从造模前24 h开始以依那普利10 na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天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应用Westem免疫印迹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指数评分逐渐增加,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逐渐增大,Ⅰ型胶原mRNA和CTGF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依那普利治疗后,肾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下降,Ⅰ型胶原mRNA和CTGF蛋白表达均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在第3,7,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1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可减轻梗阻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肾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CT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对慢性环孢素肾病大鼠(CCN)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三组舒洛地特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实验末取肾组织行HE、PAS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分析各组小动脉透明样变性、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4周后所有用药组体质量均高于模型组,尿素氮、肌酐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可见典型CCN改变,各用药组大鼠的CCN病变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细胞核固缩,间质见较多胶原纤维,各用药组病变较轻.结论 舒洛地特干预用药可减轻环孢霉素肾毒性,早期干预效果更好,舒洛地特预防环孢霉素A肾毒性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大鼠肾功能的改善及可能机制。方法 6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灌胃0.9%氯化钠溶液、阿克曼菌,实验组同时灌胃腺嘌呤及阿克曼菌。4周后收集大鼠血清检测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肾功能。Masson染色及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基膜厚度。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液层厚度、杯状细胞数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cr、BUN均升高(P<0.01),实验组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1)。肾脏组织Masson染色及PAS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严重,肾小管扩张、基膜增厚,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阿克曼菌干预的实验组纤维化及肾小管扩张程度减轻(P<0.05)。结肠组织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量较正常组减少(P<0.05),而实验组上述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肠组织PAS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腺体萎缩、变形,黏液层厚度明显减低,杯状细胞密度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结肠组织黏液层增厚(P<0.05)、杯状细胞密度增多(P<0.01)。结论 阿克曼菌可改善慢性肾脏病大鼠的肾功能以及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阿克曼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