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胸腔镜切除手术(VATS)的82例老年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4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肺段切除组,将48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肺叶切除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并比较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2组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肺段切除组手术耗时(170. 43±25. 90) min,显著长于肺叶切除组的(158. 70±22. 76) min (P 0. 05);肺段切除组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 82%,低于肺叶切除组的12. 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随访显示,2组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病例,而肺段切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的下降率均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P 0. 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均是治疗老年早期NSCLC患者的有效微创术式,二者近期手术疗效相近,但前者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肺功能较差或不耐受肺叶切除的老年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分析其与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探讨导致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行单侧肺切除术的患者90例,应用床旁超声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48 h、72 h监测患者双侧膈肌移动度。根据术后膈肌移动度分为膈肌功能障碍组(DD组)54例和膈肌功能正常组(ND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预后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DD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复张不全、术后残腔、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D组近期预后(肺完全复张时间、术后带管时间)均较ND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侧膈肌移动度均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健侧膈肌移动度术后48 h保持不变,从术后72 h开始代偿性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史、肺叶切除均为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4.347、3.153,均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膈肌功能障碍导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不利于近期预后;床旁超声可用于测量围术期膈肌移动度,早期发现膈肌功能不全,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骨骼肌功能的影响,以及膈肌功能变化与外周骨骼肌功能、活动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7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肺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肺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EDP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肱二头肌厚度(BRT)、股四头肌厚度(QMT)、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score)、莫顿活动指数(DEMMI),机械通气(MV)和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DE、DTF、BRT、QMT、MRC、DEMMI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E、DTF、BRT、QMT、MRC、DEMMI均升高(P<0.05),MV和ICU入住天数均降低(P<0.05)。DE、DTF的提高与BRT、QMT、DEMMI的提高成正相关(P<0.01)。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肺康复能够通过改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外周骨骼肌功能,间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活动能力,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且膈肌运动和收缩力的提高可明显改善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厚度和DEMM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膈肌功能与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和近期预后的关系,分析导致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行单侧肺切除术的患者9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48 h、72 h四个时间运用床旁超声监测患者双侧膈肌移动度(DE)。根据术后膈肌移动度分为膈肌功能障碍组(DD组)和膈肌功能正常组(N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预后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DD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复张不全、术后残腔、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D组近期预后(肺完全复张时间、术后带管时间)均较ND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侧膈肌移动度均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健侧膈肌移动度术后48 h保持不变,从术后72 h开始代偿性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史、肺叶切除均为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肺切除术后膈肌功能障碍导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不利于近期预后;床旁超声可用于评估围术期膈肌移动度,早期发现膈肌功能不全,为临床制定对应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在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中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7例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根据损伤部位分为颈椎组22例、胸椎组30例和腰椎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以及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并分析评估患者膈肌超声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分析超声膈肌收缩功能表现与肺移植术后撤机呼吸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肺诊疗中心收治的肺移植手术后患者114名,根据肺移植后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 SBT)的初次撤机结果进行分组,撤机成功组93例,撤机失败组21例,SBT期间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参数,应用超声评估膈肌收缩功能指标膈肌移动度(Diaphragmatic excursion,DE),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撤机期间呼吸监测与膈肌收缩功能关联性。结果 肺移植术后患者存在差异性的膈肌功能下降,呼吸机撤机过程中的DE与氧分压(SPO2)、潮气量(VT)、RSBI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分别为0.478、0.734、-0.593、-0.567,P均<0.05)。结论 DE与氧分压、潮气量、RSBI及呼吸机使用天数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肺移植术后呼吸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WanFang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13日,搜集VATS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NSCLC的临床对照研究,对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2515例患者,其中肺段切除术783例(肺段切除组),肺叶切除术1732例(肺叶切除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OS[HR=1.02,95%CI(0.77,1.34),P=0.905]、DFS[HR=1.06,95%CI(0.85,1.31),P=0.6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NSCLC其远期疗效相当,VATS下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早期NSCLC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60例肺部疾病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1例分离上肺静脉导致右上肺尖后段动脉出血、1例支扩因胸腔广泛粘连改常规开胸手术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初期用时较长,平均时间为150~200 min.结论:术前仔细检查有关特殊器械性能、型号,熟悉操作步骤,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多肺叶或双侧支气管扩张时肺切除术造成肺功能损伤较大 ,为尽可能多保留肺功能 ,我们自 1998年以来 ,应用肺叶切除、支气管剔除术加膈肌上移术治疗重症支气管扩张 12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8~ 5 1岁 ,平均 36 .2岁 ,均有反复咯血、咳脓痰及肺部固定性罗音 ,经支气管碘油造影 ,胸部 X线摄片及胸部 CT检查确诊为多段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纤维化、实变或毁损。 1病变范围 :左肺下叶 舌叶 7例 ,右肺下叶 中叶 3例 ,左肺下叶 舌叶 右肺下叶 2例。2病变程度 :4个肺段 3例 ,5个肺段 6…  相似文献   

10.
李磊  李静  喻鹏铭  何成奇 《中国康复》2019,34(6):299-302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膈肌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ICU获得性衰弱患者6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观察组A 21例、观察组B 2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早期心肺康复,常规治疗+早期心肺康复+体外膈肌起搏。在2周后进行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最大吸气压(MIP)、Barthel指数、ICU住院时间测量,并记录。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膈肌活动度、MIP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膈肌活动度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示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A无统计学差异(P=0.362),观察组B分别与对照组及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P: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膈肌厚度及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ICU住院时间: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能够有效增加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回顾性选取完全胸腔镜下的肺部手术治疗肺部小结节89例,其中肺段切除26例,肺叶切除术6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所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钉仓数目、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比较,肺段切除术组相比于肺叶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天数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术中使用钉仓数多(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一样安全有效,但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膈肌破裂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治疗1例。手术方法包括经胸膈肌破裂修补术8例,经腹膈肌破裂修补术5例,胸腹联合膈肌破裂修补术2例;脾切除2例,脾修补术1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空肠破裂修补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结肠破裂造瘘术1倒。结果死亡1例,其余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创伤性膈肌破裂应争取尽早诊断,一经诊断应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切口和术式。  相似文献   

13.
张红  丁洁  杨丽亚 《全科护理》2021,19(26):3681-3683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机械通气病人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5月收治48例AECOPD机械通气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2月)及观察组(2019年3月—2019年5月)各24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活动、营养护理、心理干预,观察组在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的24 h内开始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在病人机械通气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用B超监测呼气末膈肌厚度及活动度,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病人的氧合指数.结果:两组病人第7天氧合指数、膈肌移动度及呼气末膈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OPD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能够延缓膈肌萎缩,增加膈肌的收缩力,改善肺通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组织多普勒(TDI)测量膈肌组织运动峰速度结合其他膈肌超声指标,评价老年机械通气(MV)患者膈肌功能。方法 34例MV患者分为长期MV组15例、短期MV组19例,另选择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于自主呼吸试验第15 min应用超声TDI模式测量患者膈肌收缩期峰值速度(DSVp)和膈肌舒张期峰值速度(DDVp)。使用M型模式测量患者膈肌位移(DD)和膈肌吸气时间(DTi),并计算膈肌收缩期平均速度(DSVm)和膈肌位移-浅快呼吸指数(DD-RSBI)。使用肺超声技术测量腋中线肺底移动度(LBD)。比较3组间膈肌指标差异。结果长期MV组DD、DTi和LB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SVp、DDVp和DD-RS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期MV组DD显著低于短期MV组(P0.05);短期MV组DD、DT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SVp、DDVp和DD-RS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SVm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与LBD呈正相关(r=0.443,P0.05),DSVp与DSVm无相关性(r=0.192,P0.05)。结论 MV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膈肌功能障碍,TDI技术监测DSVp、DDVp可作为评价膈肌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文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以评价VATS辅助肺叶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肺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表,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半年及1年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我们研究发现术后半年,VATS肺叶切除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患者,常规开胸患者术后1年较半年前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但仍低于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结论 VATS辅助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是一有价值的手术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分别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早期NSCLC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n=39)、亚肺叶切除组(n=39).肺叶切除组采用VATS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亚肺叶切除组...  相似文献   

17.
徐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609-4610
目的分析VATS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1.1±13.6min,与对照组132.6±12.4min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156.1±9.1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6.3±8.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4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0.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3.3%、远处转移发生率5.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8.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优越性,术后远期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患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将在临床上得到更为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予以电动起立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DP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膈肌移动度(DE)、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的PaO2均高于治疗前(P<0.01),PaCO2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1),而PaCO2治疗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2组的DE均高于治疗前(P<0.01),而CPI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E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CPIS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DP联合电动起立床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受损的膈肌功能,同时减轻肺感染,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后患者肺功能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胸肺叶切除术组1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48例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14例。将3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时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FVC、FVC%、FEV1、FEV1%、FEV1/FVC、PEF、MVV、TLCO、TL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李迎新  蔡海波 《护理与康复》2013,36(6):410-411,414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对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连续收集我院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38例,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71例(VATS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67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术后第7天,术后30d肺功能。监测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及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与开胸组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MVV及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VATS组与开胸组FEV1[(1.8±0.4)vs(1.64±0.38)L]、MVV[(72.1±15.3)vs(62.8±14)L/min]、PEF[(5.16±1.19)vs(4.82±1.26)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VATS组与开胸组FEV1[(1.91±0.39)vs(1.74±0.38)L]、MVV[(76.6±15.9)vs(66.9±12.7)L/min]、PEF[(5.32±1.23)vs(4.9±1.14)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对肺功能影响小,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