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7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血糖监护、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效果显著47例(60.3%),效果良好23例(29.5%),无效8例(10.3%),总有效率为89.7%。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栓塞、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CABG手术146例,其中术后新发房颤35例,发生率为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栓塞、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CABG手术146例,其中术后新发房颤35例,发生率为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CI),血小板聚集率(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8小时,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且在减少输血及血血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例.结果 145例患者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三年来本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经验.结果 除3例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术后10~30 d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症护理,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1998—07-2004-08对12例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策略,并观察治疗效果,为减少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52例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进行临床随访,其中46例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发生移植血管的再狭窄来我院进行复查和治疗。46例发生再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介入治疗组放置球囊膨胀狭窄血管,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抑制血管内膜细胞增殖、水蛭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继续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再狭窄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与放置之前比较,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在随访6个月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P<0.05),延缓了狭窄的进展。同时统计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情况,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而单纯介入治疗组发生直接内再狭窄8例,χ2=4.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在解决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同时预防了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龚艺 《海峡药学》2014,(11):141-142
目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在理想范围;同时监测术后12h内该药对患者血浆中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变化,从而为临床药物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106例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善采血术前、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结果 1对照组术后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2h内仍有进一步上升趋势;治疗组患者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亦高于术前,在监护室内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控制心率在理想范围,监测得NT-proBNP水平上升速度明显下降。2冠心病患者术前多伴有高血压,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艾司洛尔除观察到心率控制外,其收缩压下降较明显,血压控制较理想;而舒张压下降不明显。而冠脉供血主要依靠舒张期及舒张压的维持。所以艾司洛尔对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结论心脏术后患者血浆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其变化规律对判断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及转归具有预测价值。艾司洛尔可降低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212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CI支架组149例和CABG组63例,记录其临床与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和住院临床结果等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与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2.0%vs12.7%,χ2=10.3,P〈0.05);院内死亡率较低(2.O%V87.9%,χ^2=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5)。平均随访19个月(中位时间579d)显示,2组MACCE(17.2%VS13.7%,P=0.57)、再次血运重建(P〉0.05)、卒中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与CABG组相比,PCI组随访期间MACCE风险较低(P〈0.05)。结论与CABG相比,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院内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右美托咪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不给予术前用药,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15 min泵注完毕后给予0.5μg/(kg·h)维持直至手术完成。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用法用量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其他麻醉过程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PP)在给药前、给药后5、10、15 min、插管前(T4)、插管后即刻(T5)、插管后5 min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各个时间段上,同一项目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与T5 SBP、DBP、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4与T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很好的起到稳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 (CAS) 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2015 年 6 月择期行 OPCAB 治疗的 3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 CAS 组 71 例(单侧或双侧狭窄≥50%)及对照组 271 例(狭窄<50%或无狭窄), 比较 2 组基本资料, 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CAS 的危险因素。比较 2 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对术后死亡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 组患者年龄、 吸烟史、 高血压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显示, 高龄(OR=1.050, 95%CI 1.014~1.086, P<0.01)、 高血压病(OR=2.566, 95%CI 1.299~5.071, P<0.01)、 COPD(OR= 7.573, 95%CI 1.106~51.834, P<0.05) 是 OPCAB 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有 CAS (OR=4.530, 95%CI 1.361~15.078, P< 0.05)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OR=7.685, 95%CI 2.289~25.800, P<0.01)是 OPCAB 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高血压病、 COPD 是 OPCAB 术患者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 CAS 患者行 OPCAB 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早期心房颤动(AF)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单纯CABG病例101例,按术后有否发生AF进行分组,并分别对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CABG术后早期AF的发生率为21.8%(22/101),两组比较,AF组平均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均明显大于非A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CA近-中段狭窄〉50%的患者AF的发生率高达81.8%。性别、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VEF大小和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与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后AF的发生率为21.8%,77.3%发生在术后1~3d内。CABG术后AF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年龄、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RCA近-中段狭窄〉50%为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存在AF的患者术后依旧存在AF。采用OPCAB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AF的发生率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10~2006-10连续10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106根)、游离右乳内动脉(42根)、桡动脉(46根)和大隐静脉(86根),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无胸骨、前臂并发症;下肢切口感染2例,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治疗后痊愈。结论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65例术前未发生心房纤颤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新发AF的治疗经验。结果 65例OPCAB术后有18例发生了新发心房纤颤,发生率为27.7%,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AF均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OPCAB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术后房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结果12例中6例患者对桥血管行介入治疗,另6例患者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12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复发、无心肌梗死、无再次血运重建、无死亡。随访9—21个月,其中2例有心绞痛复发,给予药物治疗,元死亡、无心肌梗死、元再次血运重建。结论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解会敏 《河北医药》2012,34(22):3518-351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接受CABG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手术对年龄的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3月,连续对16例病人行OPCABG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及中心静脉压(CVP),有心梗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0.40,留置Swan-Ganz导管进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14例(2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16例,回旋支14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MPAP,PAWP及CVP升高,较诱导后差异显,心排指数(CI)及MAP较诱导后下降显,而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诱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较小,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