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优于三苯氧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坤  杨学宁 《循证医学》2003,3(3):163-166
1 文献类型 治疗2 证据水平1b3 文献来源Mouriden H, Gershanovich M, Sun Y, et al. Phase Ⅲ Study of Letrozole Versus Tamoxifen as First-Line Therapy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alysis of Survival and Update of Efficacy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etrozole Breast Cancer Group [J]. J Clin Oncol,2003,21 (11): 2101-21094 背景 问题:来曲唑能否取代三苯氧胺作为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 三苯氧胺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来曲唑和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中32例患者给予来曲唑;另33例给予三苯氧胺共5年。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来曲唑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P=0.035),复发率明显低于三苯氧胺组(P=0.03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曲唑用于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疗效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3.
Li L  Wang SZ  Zhang ZY  Zhai Y  Jiang HC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5-173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治疗后发生妇科良性疾患的特点.方法 采用随访性研究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间确诊并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或未辅助三苯氧胺治疗并且经过妇科检查及妇科随访的163例乳腺癌患者的妇科疾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2~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乳腺癌患者术后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9.20%,其子宫肌瘤的发生同服用三苯氧胺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未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牛率明显高于服用者(32.72%比17.59%),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者(P<0.05),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三苯氧胺无相关性(P>0.05).绝经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者(P<0.05).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附件囊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应用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生育期附件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生育期患者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泽飞  廖宁 《循证医学》2005,5(1):12-14
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是口服三苯氧胺5年,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出现。三苯氧胺的金标准地位受到了挑战.肿瘤界提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三苯氧胺与芳香化酶失活剂序贯应用5年比单用三苯氧胺5年疗效更好且能改善预后吗?  相似文献   

5.
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2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三苯氧胺10 mg,每天2次口服,5~8个月后改为来曲唑2.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3年,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22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1例,CR+PR总有效率为31.8%,CR+PR+SD>6个月为临床获益,其所占比例为81.8%,进展(PD)4例占18.2%,治疗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内分泌治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十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绝经后雌激素受体和催乳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5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0.6%。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苯氧胺,起效时间更短且不受Cerb B-2的影响。结论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来曲唑疗效明显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7.
Arimidex是AstraZeneca公司生产的一类治疗乳腺癌的新药;美国已批准其作为治疗乳腺癌的首选药物,用于绝经后妇女的晚期乳腺癌治疗。一项为期5年的临床研究证实,Arimidex的疗效明显超过标准治疗三苯氧胺(它莫西芬)的作用效果;与应用三苯氧胺的病人相比,接受Arimidex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无癌生存的比例增加10%,且疾病复发间期延长约20%。  相似文献   

8.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肉分泌治疗进入了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晚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检测与内分泌治疗相关性。方法 80例为围绝经期病人,通过卵巢功能检测,E2、FSH达到绝经标准者其中20例采用阿那曲唑1毫克每日1次口服,其中20例采用三苯氧胺20毫克每日1次口服;未达到绝经标准者其中20例采用三苯氧胺20毫克每日1次口服,另外20例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毫克(诺雷得)每月1次药物去势治疗,同时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瑞宁得)1毫克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结果绝经后阿那曲唑组优于三苯氧胺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绝经后阿那曲唑组和绝经前药物去势组均分别与绝经前组总有效率及PFS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经后阿那曲唑组与绝经前药物去势组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相近;绝经后三苯氧胺组优于绝经前三苯氧胺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获益率及中位生存期四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病人通过检测卵巢功能判断是否绝经可能成为选择内分泌治疗手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苯氧胺是一种非留体抗雌激素化合物,能竟争具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受体,从而降低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对低雌激素水平患者,三苯氧胺具微弱的雌激素作用。三苯氧胺广泛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缓解妇女绝经前后晚期乳腺癌复发者的症状。且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