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畸病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的关系。方法:参照川畸病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65例川畸病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本病早期发热、眼结膜弃血、唇红干裂、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00%,86.1%,90.8%,76.9%;肛周皮肤潮红94%出现在7天内;卡介苗接种疤痕反应常在3天以。结论:川畸病患儿发热,皮肤粘膜改变是川畸病早期临床表现。肛周皮肤损害及卡介苗接种疤痕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短期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患儿的护理技术,并对26例川畸病患儿进行科学护理。方法:重视环境对治疗的影响,输液期严格控制病儿体温于38.5℃-以下,室温低于30℃,液体温度低于25℃;严格观察药物疗效及反应,防范并发症;控制单位时间的入液入药量,输液速度为0.8-1.4ml/min,于10小时内完成输液;做好伴随症状护理,促进康复。结果:26例病儿应用以上护理方法,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液过程并发症和川畸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损害,符合临床治愈标准出院。结论:早期、短期内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如有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输液反应及心血管损害是可以避免的,并能有效地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探究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20例川畸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疾病分型不同分为两组,将10例典型川畸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将10例不完全性川畸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对比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ESR、CRP、ALB、ALT、HB、WBC等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皮疹例数、体温升高例数、指/趾端及肛门周围的脱屑例数、结膜充血例数、口腔黏膜充血例数、四肢硬肿例数(3例、2例、2例、3例、3例、3例)与对照组患儿(8例、7例、7例、8例、9例、9例)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加强对不完全性川畸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石世云 《中外医疗》2010,29(19):57-57
目的探讨儿童川畸病发病早期临床特点及诊断,以期减少误诊误治,从而早期治疗减少心脏并发症发生。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1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最后确诊的患儿患病早期均有发热并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眼膜及咽峡部弥漫性充血、血沉增快。结论儿童川畸病现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多数病例早期达不到现行诊断标准,因而治疗延迟而可能增加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当放宽诊断标准,早期治疗,对防止心脏并发症有利。  相似文献   

5.
吴正文 《中原医刊》2003,30(21):8-9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点,以期发现其中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不典型川畸病的认识。方法:对不典型川畸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例入院均未诊断明确,均有发热,其中皮疹19例,眼结合膜充血13例,口腔粘膜改变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3例,手足硬肿7例,指(趾)端脱皮15例,肛周红14例,心脏彩超冠状动脉扩张10例。结论:不典型川畸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小儿,指(趾)脱皮、肛周红、血小板数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早期确诊,并应用IVIG的治疗对降低心血管并发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照非典型川畸病诊断标准筛选28例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非典型川畸病临床表现各异,早期不易确诊,误诊居多,易致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诊断非典型川畸病并正规治疗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善萍  张英  李红 《海南医学》2011,22(10):89-90
目的 探讨小儿川畸病(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8例川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川畸病好发于<5岁儿童,男孩多发,不完全性KD占29%;冠状动脉病变12例,复发2例,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斯匹林治疗,68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对持续高热>5 d...  相似文献   

8.
川畸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总结 58例川畸病患儿的护理经验 ,强调对症施护 ,观察心梗的早期征象 ,心理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对降低川畸病心梗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萍 《西部医学》2010,22(9):1645-1645,1647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方法,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方法对2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24例川崎病均符合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结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可以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川畸病临床特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从近2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中进行皮损和实验室部分分析。结果:所有川畸病患儿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皮肤损害中最早出现球结膜充血,平均出现在病程的3.4天,其次为躯干部分皮疹3.6天,在病程5天左右出现口唇干、杨梅舌,手足硬性水肿,淋巴结肿大。结论:皮肤科医生应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川畸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首先由日本的川畸医师报道,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血管炎,患儿50%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严重者可因冠状动脉瘤破裂,急性心肌梗塞而摔死。因此,确诊川崎病后减轻冠状动脉损伤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近年来,国外推荐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治疗)【I畸病,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国内报道较少,作者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13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川畸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发病年龄最小者4月,最大者6岁,病人诊断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畸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  相似文献   

12.
骆文康 《当代医学》2012,18(11):136-13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对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68例川畸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TnⅠ的浓度。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扩张总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63.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TnⅠ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Ⅰ浓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川畸病能够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对患儿的心肌功能有改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川畸病的更有效方法。方法对36例川畸病病人分为两组,急性期治疗首选阿司匹林,对高危病人加用潘生丁,恢复期加服维生素E。10例病人每日应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结果 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热程明显缩短(一般应用2-3d体温降至正常),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川畸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方法对26例确诊为川畸病患者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综合预防治疗。结果26例中出现冠状动脉病变4例,发生率仅为15.38%。随访19例半年~5年无复发,其中4例冠状动脉病变者有所恢复。结论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和阿斯匹林可降低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不能改善川畸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实验室指标在小儿不典型川畸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川畸病患儿173例,根据川畸病诊断标准分为不典型组65例和典型组108例.总结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观察两组的脑钠钛(BNP)、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1)、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传统的临床特征诊断与临床特征联合实验室指标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咳嗽、咯痰、指趾端脱皮及皮疹等症状;不典型组的BNP、WBC计数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典型组(P<0.05);联合诊断的3d、5d、7d、9d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传统诊断的3d、5d、7d、9d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不典型川畸病发病早期阶段BNP、cTn1、WBC计数和C-CRP等实验室指标均升高,且BNP、WBC计数和C-CRP在诊断中有一定特异性,4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不典型川畸病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川畸病,又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早期诊断尤其重要。为提高川畸病诊断水平,现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39例川畸病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肌损伤心肌标志物测定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心肌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病毒性心肌炎,川畸病致心肌损伤,重症肺炎致心肌损伤,肠道病毒感染致心肌损伤,白血病细胞侵润致心肌损伤等.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川畸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为患儿父母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例川畸病父母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川畸病患儿父母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敌对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川畸病患儿父母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章星  王勇 《广西医学》2000,22(4):881-882
川畸病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其合并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应用阿斯匹林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对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起重要的作用。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川畸病48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诊情况作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日本厚生省制订的川畸病诊断标准(1)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住川畸病患儿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发病年龄11个月至8岁,≤4岁34例(占70.9%)>4岁14例。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川崎病患儿发病不同阶段的彩色超声诊断,重点分析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初发病例中,发现冠状动脉扩张(CAD)43例(82.69%),冠状动脉瘤(CAA)5例(6.92%),巨大冠状动脉瘤(BCAA)1例(1.92%),冠状动脉血栓或狭窄3例(5.77%),随着病程进展及治疗,CAD和CAA比例逐渐下降,而冠状动脉血栓和狭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利用彩色超声诊断及随访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准确、方便、安全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