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覆盖创面后,用水胶体敷料封闭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肌腱、骨外露面积>0. 5 cm2的5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藻酸盐+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水胶体封闭)和对照组(凡士林油纱+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每组各25例。连续观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前3次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20.556±10.214) d少于对照组(28.040±11.9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19);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0.778±12.762) d少于对照组[(40.600±17.2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23);前3次换药实验组VAS(1.893±0.9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67±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3,P<0.001)。 结论藻酸盐敷料联合rhGM-CSF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并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其早期覆盖肌腱、骨骼,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提高换药效率,降低皮瓣手术率,为无皮瓣手术条件及拒绝皮瓣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可在门诊及基层医院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松解后一期创面负压吸引结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片移植在特重度烧伤康复患者后期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昆山"8·2"事件中特重度烧伤后期康复患者36例,所有患者烧伤面积均大于8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均大于50%总体表面积,瘢痕面积均大于50%烧伤面积,烧伤后功能部位瘢痕挛缩(36处)受限。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手术组,每组18例。实验组患者行一期手术功能部位瘢痕松解后,创面持续负压吸引6 d,如创面基底良好,行二期创面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术后定期换药;常规手术组患者行功能部位瘢痕松解后,一期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换药。术后12 d,观察2组患者创面感染情况并计算2组自体皮成活率;记录植皮区植皮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3、6、10个月植皮区瘢痕评分差值;术后12个月随访,对患者功能部位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术后12 d,实验组患者自体皮成活率(94.28±3.58)%,高于常规手术组(89.0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5,P<0.05);实验组出现1例感染,与常规手术组感染例数(3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植皮术后,实验组患者植皮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3.22±0.55) d,短于常规手术组(16.44±0.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2,P=0.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3、6、10个月植皮区瘢痕评分差值分别为(4.22±0.89)、(4.72±0.23)、(6.11±0.29)分,均低于常规手术组(5.00±0.59)、(6.78±0.24)、(8.22±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7.857、6.008,P值均小于0.05)。术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患者功能部位功能恢复情况:好10例,较好7例,差1例;常规手术组功能恢复情况:好5例,较好9例,差4例,实验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0,P=0.045)。 结论瘢痕松解后创面负压吸引结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片移植可提高皮片存活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植皮区瘢痕、改善功能部位活动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功能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及分析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为23~76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扩创及人工真皮种植,二期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通过评估创面恢复情况及取皮创口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11例患者供皮区取皮后表皮再次形成时间为(15.5±2.5)d,一期手术后行二期植皮时间为(18.5±2.2)d;创面移植皮片均完好存活,愈合良好,外观平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皮肤;2例患者供皮区域出现极轻度瘢痕,1例轻度瘢痕,余8例无明显瘢痕形成,整体效果满意。 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是治疗骨外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糖尿病足伴创面感染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顽固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37岁,均接受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手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记录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踝肱指数、伤口/缺血/足部感染分级(WIFi分级)、目测类比评分与溃疡面积。结果与结论:(1)46例患者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58.07±24.82) d,46例患者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目测类比评分、溃疡面积、WIFi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未出现溃疡或感染复发。(2)结果显示,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疼痛、改善下肢血运、控制感染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后纵隔感染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负压引流组和常规换药组,每组2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常规换药组采用传统创面换药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治愈率及治疗效果。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负压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0±7.8) d,常规换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0±9.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02);负压引流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0±2.9) d,常规换药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12.0±5.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3,P=0.001);负压引流组患者经过持续负压引流,20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切口完全愈合,治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 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心脏外科术后纵隔感染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下肢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7例合并糖尿病的下肢烧伤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期60例非糖尿病的下肢烧伤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创面处理、抗感染、基因重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等常规疗法;糖尿病组加用降糖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创面溃疡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隔离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及出院后治疗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治疗后7 d,糖尿病组患者的创面组织中FGF2蛋白(87.4±7.8) ng/mL,VEGF蛋白(106.3±14.2) ng/mL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61.3±9.2) ng/mL、(68.8±13.1)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5、19.88,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组患者的FGF2 mRNA(11.5±4.7)×104拷贝数、VEGF mRNA(8.7±3.9)×104拷贝数表达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4.9±2.6)×104拷贝数、(2.8±1.7)×104拷贝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10.52,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组患者创面组织中MVD(14.6±2.5)个/视野低于非糖尿病组的(23.9±5.4)个/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P<0.01)。糖尿病组患者的隔离治疗时间(8.9±7.2)d与非糖尿病组(8.6±6.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16.3±5.5)d长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0.8±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例31.9%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需家庭护理、社区治疗、康复设施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下肢烧伤患者的创面组织中MVD低表达表明创面愈合血管化受到抑制,这可能是延缓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同时合并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对烧伤患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烧创伤后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烧创伤后骨/肌腱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创面修复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常规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观察组患者Ⅰ期行手术清创及双层人工真皮移植;待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后,Ⅱ期去除人工真皮的硅胶层,再次修整创面,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待创面具备植皮条件后行单纯皮瓣或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比较2组患者皮片/皮瓣成活率和创面愈合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瘢痕生长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创面植皮术区皮片均成活,皮下无淤血及积液,皮片成活率为100%;对照组4例皮片移植患者皮下淤血较明显,皮片溶解坏死,2例皮瓣移植患者部分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缺血坏死,皮片/皮瓣成活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 P=0.03)。术后28 d,观察组创面全部愈合,术区无渗液、无红肿,创面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有6例患者创面未完全愈合,创面愈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 P=0.03)。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8.31±3.39) d、(6.58±1.21)万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5.42±4.22) d、(3.27±1.10)万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11.13,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4.72±1.93)分,对照组为(5.88±2.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 P<0.05)。 结论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烧创伤后骨/肌腱外露创面,皮片/皮瓣成活率及创面愈合率高,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瘢痕增生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氧条件下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自体皮移植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换药、控制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择期给予清创手术。清创手术后,按照患者创面大小将Vacuseal材料进行裁剪后贴于创面,在距离创面3 cm正常皮肤处进行开口并将引流管从中引出,将贴附的材料与创面边缘间断缝合,再将生物半透膜紧贴于患者整个皮肤创面。贴附完成后将引流管与中心负压装置进行连接,保持持续性负压吸引,负压吸引压力值维持在40 kPa左右,每日负压吸引时间约为6 h。每天均按先纯氧再臭氧的顺序进行VSD供氧,纯氧氧流量为5 L/min,1 h/d;臭氧氧流量为10 mL/min,30 min/d。每天换药时对患者创面进行评估,当创面分泌物少,肉芽组织色泽鲜艳红润,质地坚实无水肿,无炎症现象,血糖控制达到标准,进行自体皮移植。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将患侧肢体抬高并制动。术后4 d进行首次换药,而后根据创面移植皮肤生长情况进行换药,间隔2~3 d。治疗期间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不给予纯氧和臭氧治疗,其余治疗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周创面瘙痒、肉芽组织形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截肢率、植皮存活率和植皮痊愈时间;治疗结束后1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变化。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创面瘙痒、肉芽组织形态和VAS评分分别为(2.18±0.34)、(2.10±0.29)、(5.49±0.87)分,治疗结束后1周分别为(1.03±0.26)、(1.07±0.18)、(2.43±0.4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创面瘙痒、肉芽组织形态和VAS评分分别为(2.21±0.39)、(2.13±0.32)、(5.53±0.98)分,治疗结束后1周分别为(1.64±0.31)、(1.58±0.23)、(3.39±0.53)分,2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周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创面瘙痒、肉芽组织形态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61、12.348、10.131,P<0.05)。2组患者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植皮存活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9);观察组患者植皮痊愈时间(14.73±1.42) d,少于对照组患者[(18.32±1.8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MMP-2和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285.34±28.19、363.29±20.81,治疗结束后1周分别为167.49±21.08、241.38±17.84;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P-2和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279.81±29.35、359.89±24.31,治疗结束后1周分别为213.53±34.26、283.53±22.19,2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周MMP-2和MMP-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血清MMP-2和MMP-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93、10.468,P<0.05)。 结论供氧条件下VSD联合自体皮移植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良好,且可以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植皮痊愈时间,降低血清MMP-2和MMP-9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肌腱或骨外露创面39例,其中急性创面26例(外伤10例,烧伤11例,热压伤4例,虫咬伤1例);慢性创面1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2例,烧伤后期创面7例,瘢痕溃疡4例)。在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下行创面清创,在肌腱或骨外露处植入加强型人工真皮支架,外加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术后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间歇性灌洗,直至组织红润,达到二期植皮手术要求。观察并记录人工真皮支架使用次数,清创后人工真皮支架植入与二期植皮间隔时间和植皮成活情况。 结果39例肌腱或骨外露的急慢性创面经清创后覆盖人工真皮支架,术后经不同冲洗液间歇性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均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二期经刃厚皮片植皮手术,植皮均100%成活,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人工真皮支架植入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地覆盖外露的肌腱和骨,是急慢性创面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有效修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曾穗茹  王蓉梅 《医学信息》2018,(19):137-138,141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降钙素原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降钙素原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PCT为(0.45±0.28)μg/L,白介素6(IL-6)为(16.12±5.87) pg/ml,C反应蛋白(CRP)为(7.86±1.59) mg/L。低于对照组(0.68±0.33) μg/L、(29.62±6.05) pg/ml、(12.31±3.2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降钙素原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付云杰 《医学信息》2018,(24):84-8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为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hc-CRP、PA及PCT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组血清hc-CRP及PCT水平分别为(15.44±1.76)mg/L、(0.92±0.22)ng/ml,高于非重症肺炎组(9.24±1.14)mg/L、(0.67±0.15)g/ml和对照组(2.66±0.26)mg/L、(0.16±0.02)g/ml(P<0.05),血清PA(87.62±6.74)mg/L低于非重症肺炎组(165.49±21.26)mg/L和对照组(297.54±34.63)mg/L(P<0.05),非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c-CRP、PA及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敏感度最高,PA特异性最高,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hc-CRP、PA及PCT对于重症肺炎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并且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内外营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0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 = 15)和对照组(n = 15).创面治疗方案均采取手术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创面基底床准备充分时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实验组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早期清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96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清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脉冲冲洗联合VSD组)49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伤口清创时采用脉冲冲洗伤口、清创后原位植皮、VSD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冲洗伤口、清创后原位植皮、加压打包。观察两组患者植皮成活情况、检测术后1周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创面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47/4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72%(37/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CRP仅1例患者高于10.0 mg/L,对照组仍有6例患者高于10.0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创面培养阳性率观察组为4.08%,对照组为19.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清创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清创效率、提高皮肤软组织成活率、降低伤口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对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18例和非感染患者102例的静脉血,ELISA检测血浆降钙素原浓度,统计分析其对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浓度(3.7±1.9)μg/L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并将患者按是否接受温针灸分为实验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5-氟尿嘧啶加顺铂化疗方案,实验组于每次化疗后第一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与气海穴,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最佳方法.方法 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n=1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A组,n=2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N治疗组(NA组,n=20,门冬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N),比较3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所需胰岛素剂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及感染发生例数、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CSII组、GA组和NA组空腹血糖[(6.32±1.18)、(6.25±0.88)、(7.44±1.36)mmol/L]和餐后2 h血糖[(7.72±1.53)、(7.32±1.17)、(8.52±0.76)mmol/L]、所需胰岛素剂量[(35.40±1.60)、(36.20±0.80)、(40.50±2.40)IU]、血糖波动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及感染发生率、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相比较,CSII、GA组明显低于NA组(P<0.05),而CSII组与GA组间无显著差异,但GA组更经济、实用.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是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