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浩  顾晓  杨进  陶华志  董颖 《江苏医药》2008,34(12):1226-1227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S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31例(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3例(BPH组)资料,测定两组MRS代谢图上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值.结果 PCa组和BPH组(Cho+Cre)/Cit值分别为(1.76±0.17)和(0.51±0.13) (P<0.05).以(Cho+Cre)/Cit0.99为诊断标准,诊断PCa的准确率为91.6%.结论 前列腺MRS为无创检查方法,对确诊PCa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梁建晓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36-263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普通扫描及功能成像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20例,均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平扫及强化图像特征,测量并比较各感兴趣区表面扩散系数(ADC)值、NAA/Cho、NAA/Cr、Cho/Cr、Lip/Cr及ADC值的不同.结果 病变呈等或略长T1信号,等或略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16例病灶呈均匀性明显强化,4例病灶强化不均匀.淋巴瘤实质区Cho/NAA、Cho/Cr及Lip/Cr数值均显著高于瘤周水肿区,瘤周水肿区Cho/NAA及Cho/Cr数值均显著高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95、3.900、4.6972、2.800、3.167,均P<0.05).肿瘤实质平均ADC值为(0.551±0.088)mm2/s,瘤周水肿区平均ADC值为(0.932±0.141)mm2/s,健侧对照区平均ADC值为(0.799±0.081) mm2/s,肿瘤实质区ADC值显著高于瘤周水肿区,瘤周水肿区ADC值均显著高于健侧对照区(t=10.251、3.657,P<0.05).结论 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中,磁共振普通扫描、MRS及DWI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SA 灰区值时,MRI+MRS 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PSA4-10ng/ml 患者行MRI+MRS检查,对MRI 异常和(或)MRS 检查(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0.75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MRI+MRS无异常者,有手术指征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无手术指征定期随访。结果73例MRI异常和(或)Cho+Cre/Cit≥0.75穿刺后,12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示前列腺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包膜,19例MRI+MRS无异常者术后病理1例前列腺癌。阳性组(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值与阴性组(前列腺增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4-1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行MRI+MRS,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以Cho+Cre/Cit≥1.29为穿刺的最佳临界值,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界定。  相似文献   

4.
MRI和MRS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胡建新 《河北医药》2009,31(8):931-93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及随访证实的36例PC和6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常规MRI和MRS扫描。MRI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MRS观察枸缘酸盐(Cit)、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的波峰与(Cho+Cr)/Cit值。结果MRI显示36例PC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2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异常低信号区或前列腺带状结构破坏,周围带与中央带界线消失。7例位于包膜内,25例突破包膜侵犯精囊或血管神经柬,其中1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和(或)骨转移。MRS显示PC患者的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Cr)/Cit值为2.8±1.0;而BPH患者的Cit波峰明显升高,Cho波峰下降,病灶区平均(Cho+Cr)/Cit值为0.57±0.20。结论MRI和MRS在PC诊断中具有特异性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极大提高了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对PC与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成像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探讨DCE-MRI联合DWI对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9例经过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外周带癌病例,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DCE-MRI和DWI的影像学特点,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T2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呈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前列腺外周带癌DWI多呈高信号,ADC值为(0.783±0.133)×10-3 mm2/s,对侧正常前列腺周围带ADC值为(1.465±0.118)×10-3 mm2/s,二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DWI成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能为临床诊治前列腺癌提供有力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即T2加权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对外周带慢性前列腺炎(C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Mp-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外周带CP及38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Ca)患者Mp-MRI资料。CP组年龄(64.3±7.8)岁,PCa组年龄(73.7±8.5)岁。按病理结果及Mp-MRI上前列腺外周带病变范围,将所有入选病例再分为弥漫性慢性前列腺炎(CP1)、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P2)、弥漫性前列腺癌(PCa1)、局灶性前列腺癌(PCa2)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外周带正常组织、CP、PCa及CP、PCa各亚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P、PCa及其各亚组间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诊断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计算Mp-MRI(T2WI+DWI-ADC+DCE)诊断C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3例外周带CP中CP1亚组16例、CP2亚组7例,38例外周带PCa中PCa1亚组21例、PCa2亚组17例。外周带CP、PCa、正常组织间ADC值[(1.15±0.23)×10-3 mm2/s、(0.85±0.28)×10-3 mm2/s、(1.54±0.19)×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P<0.01);CP1、CP2、PCa1、PCa2亚组间ADC值[(1.17±0.11)×10-3 mm2/s、(1.10±0.18)×10-3 mm2/s、(0.81±0.17)×10-3 mm2/s、(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P<0.01);CP与PCa组ADC值[(1.15±0.23)×10-3 mm2/s比(0.85±0.28)×10-3 mm2/s]、CP1与PCa1亚组ADC值[(1.17±0.11)×10-3 mm2/s比(0.81±0.17)×10-3 mm2/s]、CP2与PCa2亚组ADC值[(1.10±0.18)×10-3 mm2/s比(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7.48、2.31,均P<0.05);CP1与CP2、PCa1与PCa2亚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30,均P>0.05)。以ADC值>1.02×10-3 mm2/s为诊断CP标准,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8.52%。DCE SI-T曲线类型在CP组和PCa组、CP1亚组和PCa1亚组、CP2亚组和PCa2亚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病理对照,Mp‑MRI(T2WI+DWI-ADC+DCE)诊断外周带CP的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91.80%。结论 Mp-MRI对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较高,能较准确区分CP和PCa,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外周带CP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8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DWI和ADC图像表现进行分析,测量病灶区ADC值,对两组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中央带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35±0.35)×10-3 mm2/s.34例前列腺癌中,16例病灶局限在外周带,8例发生在中央带,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9±0.25)×10-3 mm2/s.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 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别是ADC值定量分析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用于腰椎间盘脱出伴髓核游离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腰椎间盘脱出伴髓核游离患者118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游离髓核ADC值和游离髓核ADC差值,术中评估游离髓核粘连程度及手术难度等指标,分析腰椎间盘脱出伴髓核游离患者术前评估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中游离髓核和神经根未粘连患者62例比较,术中游离髓核和神经根粘连56例患者的游离髓核ADC值降低、游离髓核ADC差值升高以及游离髓核ADC值≤1.18×10-3 mm2/s、游离髓核ADC差值≥0.18×10-3 mm2/s、神经根滑动差和神经根剥离困难的比例升高(P<0.05)。游离髓核ADC值≤1.18×10-3 mm2/s、ADC差值≥0.18×10-3 mm2/s、神经根滑动差和神经根剥离困难是腰椎间盘脱出伴髓核游离患者术前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DC值对腰椎间盘脱出伴髓核游离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检测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31~68(49.35±9.64)岁,均行DWI及DCE-MRI检查,以术前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t检验比较直肠癌分化程度与检测参数ADC值及Ktrans值的关系,χ2检验DWI检测、DCE-MRI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150例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黏液腺癌患者16例,ADC均值为(1.179±0.173)mm2/s,黏膜性腺癌患者134例,ADC均值为(0.896±0.141)mm2/s,黏液腺癌组ADC值显著高于黏膜性腺癌组(t=4.328,P<0.05);黏膜性腺癌组ADC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Ktrans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48、51.125,均P<0.05);术前DWI检测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10/12)、86.36%(38/44)、94.67%(71/75)、89.47%(17/19),总准确率为90.67%(136/150);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8.57%(11/14)、88.64%(39/44)、95.95%(71/74)、94.44%(17/18),总准确率为92.00%(138/150);DWI结合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12/13)、93.02%(40/43)、97.30%(72/74)、90.00%(18/20),总准确率为94.67%(142/150)。结论 DWI结合DCE-MRI检查有助于提高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ADC为(0.81±0.09),最大强化率为(138.98±36.34),1 min强化率为(132.87±35.35),2 min强化率为(133.09±41.21),流出分数为(17.72±7.88).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效果较为理想,与病理学诊断较为接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鉴别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5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资料,平均年龄65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Gleason评分≤6分,20例)和中高级别组(Gleason评分≥7分,3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71例与无效组49例,其中有效组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90例,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90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DWI扫描,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表现和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WI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晓玲  范晓黎  吴晓莉  方正 《安徽医药》2017,21(10):1833-183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多种功能成像(f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多种f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结果 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淋巴结在DWI上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癌肿平均ADC值低于(0.892±0.082)×10-3.1H-MRS常出现明显的复合胆碱(Cho)峰,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为流出型或平台型,剪影图能反映癌肿的血供情况.结论 乳腺癌在多种fMRI检查中有各自特异性表现,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诊断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点分辨解析采样方式对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右侧额叶、海马和丘脑行MRS检查,分析的代谢产物有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及相互间比值在两组间的差别。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左额叶、右额叶、左海马、右海马、左丘脑和右丘脑的NAA/Cr分别为1.41±0.33、1.40±0.36、1.43±0.27、1.42±0.26、1.46±0.30、1.45±0.28,低于健康组对应位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cr分另4为1.36±0.38、1.37±0.29、1.30±0.31、1.31±0.28、1.20±0.20、1.22±0.19,高于健康组对应位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Cho+Cr)分别为0.60±0.14、0.61±0.16、0.62±0.20、0.63±0.23、0.66±0.18、0.66±0.21,明显低于健康组对应位置,且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NAA/Cr、NAA/(Cho+Cr)的下降幅度和Cho/Cr的上升幅度,额叶〉海马〉丘脑。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MRS改变,主要体现在NAA的下降和Cho的上升,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春洪  生晶  丁乙  陈剑华 《江苏医药》2004,30(7):489-491,i001
目的 建立SD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对DAI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前景。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自由落体法复制弥漫性脑轴索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损伤前及损伤后4h、8h、24h、48h行MRS检查,观察NAA/Cr、Cho/Cr的变化,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打击后24h即可见轴索损伤的病理表现;MRS示轴索损伤后NAA/Cr4h显著下降;8h起逐渐恢复上升,但48h又明显下降;而Cho/Cr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DAI急性期可能存在短暂可恢复的时间窗。MRS有望为DAI的早期诊断、预后和疗效判断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