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镇痛泵静脉泵注吗啡用于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9例癌症患者均不适合口服用药或外贴用药,而采用便携式电子镇痛泵静脉泵注吗啡镇痛.观察记录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睡眠质量,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观察记录患者因镇痛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2~3次负荷剂量NRS评分达到3分以下,维持期间7例患者均有一次或以上因爆发痛使用自控按钮超过3次而上调背景剂量,1例因出现谵妄下调背景剂量.维持期间所有患者的日平均按压自控按钮次数小于1次.结论 电子镇痛泵静脉泵注吗啡用于癌痛的镇痛滴定与维持能降低癌痛患者的耐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吗啡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3例中重度癌痛住院患者进行静脉吗啡滴定,每15分钟通过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价患者疼痛变化程度,记录和处理其不良反应,调整静脉用药剂量,24 h后统计静脉吗啡累计剂量,通过与控缓释剂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剂量转换,改用口服剂型或透皮剂维持镇痛。结果在所有静脉吗啡滴定患者中,在0~3 h内疼痛NRS评分皆下降,3~6 h内NRS评分至少下降3分,24 h镇痛有效率为100%;在毒副作用的观察方面,24 h内发生急性呼吸抑制1例,1~2度急性呕吐5例,3度呕吐1例,头晕8例,经及时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相比于口服速效类阿片类药物或奥施康定等滴定镇痛,静脉吗啡滴定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肯定等特点,对于住院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静脉吗啡滴定安全,毒副作用可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方法:84例IV期中到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治疗组54例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传统方法口服或肌注吗啡类药物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自控镇痛泵治疗期间,疼痛明显缓解,显效率7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生存质量提高,不良反应轻。结论:自控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痛病人,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氢吗啡酮和吗啡在癌症晚期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9例患者,甲组患者给予氢吗啡酮进行静脉自控镇痛,乙组患者给予吗啡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自控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v AS评分少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3.915,P=0.000)。甲组患者平均的自控按压次数少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28.124,P=0.000)。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02,P=0.032)。结论癌症晚期患者PCIA中,氢吗啡酮的应用效果优于吗啡,明显改善了患者疼痛感,减少了自控按压次数,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患者自控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晚期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将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套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置管,外接镇痛泵( PCA),采用首量+连续+自控模式给药。记录并观察患者疼痛程度( VAS)评分、吗啡用量、血压、心率、呼吸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院终止治疗。镇痛时间10~31天,治疗前患者VAS评分(6.2±1.4)分。药物用量治疗前9例硬膜外吗啡用量为(15.1±4.5)mg/d,7例静脉吗啡用量为(31.6±8.5)mg/d,全部患者改用蛛网膜下腔用药后吗啡平均用量为(1.4±0.3)mg/d。结论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应用药物剂量小、安全等优点,可作为晚期癌痛治疗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和吗啡在鞘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氢吗啡酮组泵内药物:氢吗啡酮10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即0.1g/L;吗啡组泵内药物:吗啡50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即0.5g/L.镇痛泵运行模式为背景持续输注+患者自控镇痛(PCA),根据患者入...  相似文献   

7.
曾媛  王国华  杨勇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6):4537-4545
背景 难治性癌痛患者常伴有口服困难,增加了治疗难度,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实现持续、有效及安全镇痛。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及吗啡在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PCIA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肿瘤科及安宁疗护中心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氢吗啡酮PCIA组、舒芬太尼PCIA组、吗啡PCIA组,各34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每日等效口服吗啡剂量(MED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02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中男51例、女51例,平均年龄(60.2±6.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NRS评分、MEDD、原发肿瘤类型、疼痛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降低,组别与时间对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存在交互作用(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植入式药泵联合自控镇痛系统用于癌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相应的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皮下植入药泵,经皮连接自控镇痛系统,持续注入吗啡布比卡因复合止痛液。结果25例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均为显效,其中19例为A级,6例为B级的效果,未见明显呼吸抑制、尿潴留及呕吐等副作用,无硬膜外间隙感染。结论植入式药泵联合自控镇痛系统治疗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倪曙民  曾少华  吴骁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27-122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居家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3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吗啡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5 mg/d(共25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疼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居家治疗是一种方便、有效、廉价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癌痛患者吗啡剂量滴定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3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吗啡剂量滴定时的准确的疼痛评分、给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副反应护理,使剂量滴定顺利进行,达到理想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氯胺酮200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瘁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立荣  莫静机  吴耀辉 《医学综述》2013,19(18):3437-3438
目的 探讨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的癌症合并中重度疼痛、经口服或肌内注射阿片类等药物效果不良患者60例,以一次性电子微量泵吗啡静脉输注,按需要调整剂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呼吸抑制1.7%,头晕、嗜睡13.3%,恶心、呕吐15.0%,皮疹5.0%,尿潴留18.3%,便秘60.0%.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病例.结论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高,但对症治后均可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镇痛药哌替啶1 mg/kg或吗啡0.1~0.2 mg/kg镇痛和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 mg+咪唑安定20 mg +生理盐水至50 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调查患者对镇痛方法 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比较,皮下自控镇痛在治疗后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方法 (P<0.01).结论 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癌性晚期疼痛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合剂用于晚期癌痛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60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自控镇痛泵中加入舒芬太尼150 μg、吗啡20 mg加生理盐水至150 mL;对照组(B组)自控镇痛泵中加入曲马多8 mg/kg、吗啡20 mg加生理盐水至150 mL.记录两组用药后的镇痛、镇静程度及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使用后2、4、8、16、32 h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B组(P〈0.05);B组的镇静评分在使用后2、4、8 h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合剂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强于曲马多合剂,是一种较好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癌痛治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总结大剂量吗啡静脉止痛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 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aectodermal tumors,PNET) 所致的恶性疼痛应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同时应用吗啡静脉滴定,后期出现全身接触性疼痛时给予大剂量吗啡静脉镇痛.结果 患者疼痛评分从10 分降至3 分,生活质量提高,睡眠时间延长.结论 大剂量吗啡缓慢静脉输注,可提高止痛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I组)和小剂量氟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I组内含吗啡4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氯胺酮200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l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I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I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I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低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组与单纯吗啡组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用于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晚期癌痛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分别给予配制100mg氯胺酮,10mg吗啡的100ml镇痛液和单纯20mg吗啡的100ml镇痛液,背景剂量2ml/h,单次按压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记录1,3,6,12,24,48h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估。结果:联合组镇痛效果、抑郁情绪评估优于单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按压次数、吗啡用量皆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低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在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吗啡和氢吗啡酮在腹部手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50—60岁,体重50~65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吗啡组(M组)和氢吗啡酮组(H组)(n=30)。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min·kg,异丙酚0.2mg/min·kg,间断推注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h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预防反跳痛,缝皮时开始全凭静脉自控镇痛(PCIA)。吗啡组(M组)0.7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氢吗啡酮组(H组)0.12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自控镇痛泵设置:持续输注2ml/h,自控给药量2ml/次,锁定时间30min,极限量6ml/h。记录两组患者48h内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其他副作用。结果术后8、16、24h,H组的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H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M组(P〈0.05)。H组发生恶心3例,皮肤瘙痒2例;M组患者发生恶心5例,皮肤瘙痒3例。结论氢吗啡酮在临床中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吗啡组,镇静效果强于吗啡组,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俞南南  钟泰迪 《浙江医学》2018,40(8):839-842,847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镇痛效果及血清疼痛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6例常规进行抗癌治疗的晚期乳腺癌癌痛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采用盐酸氢吗啡酮静脉镇痛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米磷酸二钠静脉镇痛泵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8d进行VAS评分和KPS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1、2、4个月的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等应激激素水平,并分析其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水平与其癌痛治疗效果以及KPS评分改善效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组VAS评分和KPS评分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4个月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2、4个月的激素水平均降低(均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晚期乳腺癌癌痛患者血清5-HT、NO、PGE2、Cor、GH、PRL水平与其癌痛治疗有效率和KPS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静脉镇痛泵给药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药物,其机制可能和盐酸氢吗啡酮对疼痛反应相关激素水平抑制作用更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彭程  阮妮  罗有钰  陈东  贾传锋  陈晓锋 《海南医学》2014,(10):1454-1456
目的:探讨居家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Ⅳ期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用吗啡(初始给药剂量根据当时日口服吗啡总量1/3加上日肌注吗啡总量的2/3的2倍作为24 h泵注的连续背景输注剂量)+氟哌利多5 mg+胃复安40 mg用0.9%生理盐水配成100 ml,视患者镇痛效果调节药物浓度,病情需要可应用辅助药,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激素等。结果患者在PCIA镇痛期间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早期40.6%(13/32)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93.25%(30/32)的患者癌痛达到中度以上缓解,只有6.2%(2/32)的患者未达到满意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吗啡剂量的增大,平均初始剂量为(69.5±20.7) mg/d,治疗终点的剂量为(256.5±75.6) mg/d,平均治疗时间为(48.3±13.5) d,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轻。结论居家晚期疼痛患者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具有可行性,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