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后外侧融合术的PLF组、经后路椎体融合术的PLIF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②手术后,二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前,椎间隙高度高于手术前,且PLIF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低于PL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PLF组;③术后3,6,9,12个月时,PLIF组的ODI评分均低于PLF组。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并取得与后外侧融合术(PLF)相当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5.
腰椎融合术为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畸形、创伤、结核及肿瘤等的基本技术.随着手术入路、器械及植骨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脊柱融合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常用的术式包括后外侧(横突间)椎体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360°融合术及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等.目前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临床应用有一定的盲目性.伴随人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腰椎融合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共206例,根据患者住院时自行选择分为多模式镇痛组114例和常规镇痛对照组92例.观察两组术后的6h、12h、24 h、48 h时和72 h疼痛的VAS 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模式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的VAS评分分别是:(3.2±1.1)和(4.7±0.7)、(3.5±1.0)和(5.5±0.9)、(4.0±1.1)和(5.4±1.2)、(2.9±1.4)和(3.6±1.1)、(2.9±0.6)和(3.1±0.6);首次下床时间为:(4.3±2.8)d和(5.4±2.2)d;住院日数为:(13.2±2.8)d和(14.8±4.6)d.两组相比较,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较常规镇痛方式能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出引流管的不同时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引流管的拔出时间不同分为3组:A组65例,术后24 h拔管;B组128例,术后48 h拔管;C组22例,术后72 h拔管。比较3组的术后伤口引流量、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伤口引流量A组<B组<C组( P<0.05);3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乙级愈合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B、C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6),但A组明显低于C组(P=0.023);3组术后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而A组低于C组(P=0.004)。结论拔管的时机不同对总失血量影响不大。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术后24 h拔管在伤口愈合方面优于术后72 h拔管,但因为隐性出血的积存造成功能恢复较差。术后72小时拔管患者术后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存在伤口渗出的问题。相比之下术后48 h拔管似乎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和骨质疏松症均好发于中老年人,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联合围术期治疗策略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是,骨质疏松对腰椎融合术后骨融合有一定影响,而近年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告仍不够系统,其防治措施也无统一标准。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对该类患者围术期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4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cage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5~2年,术前的腰痛症状消失。结论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赵宇  李战宁  马丁  刘勇军  佘江  张健  贺西京 《中外医疗》2014,(8):73+75-73,7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1与研究组2,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然后进行植骨融合术,研究组1给予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2给予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研究组1患者,有2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40例研究组2患者,有19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进行PLIF与PLF,可有效提高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口服塞来昔布联合芬太尼PCIA组(试验组)和单纯应用芬太尼PCIA组(对照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后48h内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塞来昔布联合芬太尼PCIA多模式镇痛可缓解腰椎后路融合术后48h内疼痛,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腰椎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腰椎融合术主要分为后入路和前入路手术。本文针对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优缺点、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融合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5~9年的随访资料.以JOA评分改善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并以此分为疗效优良组和疗效欠佳组.采用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病程、术前滑脱率、术前...  相似文献   

14.
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平均随机分为PLF组和360°环形融合组各50例,PLF组行传统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60°环形融合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JOA腰椎评分、Oswestry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行组间对比。结果 PLF组和环形融合组手术后Cobb's角均明显下降至小于10°,组间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环形融合组治疗后运动能力、感觉能力、膀胱功能及JOA总分、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以上指标前后差值组间比较,环形融合组恢复优于PLF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能更好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提高JOA评分和Oswestry评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结核、创伤、肿瘤、畸形矫正、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ICD-9-CM-3(2011版)中腰椎融合术分类轴心为手术入路和融合部位,主导词查融合术,其分类编码于81.06前柱腰和腰骶部融合,前路法;81.07后柱腰和腰骶部融合,后路法;81.08前柱腰和腰骶部融合,后路法.目前腰椎融合方式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时分别采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和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LIF)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具体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与OLIF组,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Oswestr...  相似文献   

17.
蒋芝英 《医学文选》2002,21(6):963-964
胸部创伤或开胸术使胸膜破裂后 ,空气进入胸膜腔内致使肺萎陷 ,常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使气液从胸膜腔内排出 ,并预防其反流 ,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平衡压力 ,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 ,以使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手术后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胸外科自 1 997年元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行胸部手术 97例 ,其中男 66例 ,女 31例 ,年龄 1 7~ 76岁 ,平均 5 1 .8岁。其中肺叶及肺段切除术 45例 ,食管癌根治术 2 4例 ,血气胸 2 8例。本组并发症皮下气肿 1例 ,引流管脱出 1例。91 %病人于术后 48~ 72 h顺利拨管 …  相似文献   

18.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腰椎异常负荷承载方式的有效方法[1],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退行性腰椎不稳、椎体滑脱、椎管狭窄广泛减压以及腰间隙感染等疾病[2].  相似文献   

19.
下腰痛是指第四腰椎至骶尾部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下腰痛的重要病因是下腰椎不稳。运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其中又以椎体间融合最符合生理要求。目前临床使用双侧四枚椎弓根螺钉配合一枚椎间融合器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合并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症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合并糖尿病的腰椎管狭窄症并行腰椎融合术33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5~77个月,平均32.2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