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兰州市区城市人口为主的4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3~12岁男女儿童3 200人进行体格测量。计算BMI百分位数分布,通过拟合BMI界值模型,最终确定兰州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肥胖、超重BMI界值。结果:建立了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按照本研究初拟界值判断,兰州市7、9、10、12岁组儿童超重问题最突出,每10人当中至少有1人超重;3~6岁儿童超重、肥胖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其中在5岁期间增长幅度迅速增大;10岁组肥胖比例最高。结论:本研究各年龄组儿童除9岁和10岁男童超重、肥胖BMI界值在P80和P90百分位数,其余各组儿童主要集中在P85和P95百分位数。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男童8.57%,女童9.39%),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男童6.07%,女童4.32%),男女童在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上并不总是男童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开设儿童发热门诊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就诊的学生急剧增加,我院于5月19日开设儿童发热门诊,将患者分为:5月19日以前组和5月19日以后组。2020年3月30日至5月31日期间,共1 70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5月19日以前组449例,5月19日以后组1 254例。结果:5月19日以前组和5月19日以后组的人均就诊费用为747.7 ± 298.8元和355.6 ± 294.2元(P<0.001)。随着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的开学,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就诊的学生人数呈暴增趋势,且年龄呈下降趋势。结论:开设儿童发热门诊不但可以为学生群体提供快捷、高效的就医途径,还可以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给予个性化的筛查和诊疗,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苏州市3~6岁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查找存在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儿童体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3~6岁儿童共4 341人,测试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素质指标。结果 苏州3~6岁儿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总体上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基本规律。身体素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2.1%,男童体质达标率为90.2%,女童为94.2%,呈现“女强男弱”趋势(P<0.01);所有测试指标中除了坐位体前屈这一项,其他指标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个年龄段男童的身高及体重均大于同龄女童,素质指标中,男童灵敏度及上肢、腰腹部力量优于女童(P<0.05),而柔韧性则弱于女童(P<0.05);形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值(P<0.01),素质指标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公办、民办幼儿园在身高(P=0.1)及反映灵敏度的10 m折返跑(P=0.59)上没有差异,其他素质指标显示,民办幼儿园均优于公立幼儿园(P<0.01)。 结论 苏州3~6岁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根据发育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提升体质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OVID-19疫情前后对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手外伤患者急诊处置时间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方法通过查阅患者急诊病历和住院登记册统计手外伤患者住院前急诊处置时间。分为两组;组1疫情前组为2019年2月4日0时到3月26日0时手外伤住院患者。组2疫情后组以天津市2020年1月24日0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开始节点,到4月18日0时手外伤住院患者。统计急诊处置过程时间,同时观察疫情前后患者检查项目、发热门诊专家会诊过程等流程。结果 COVID-19疫情爆发前同期手外伤患者平均急诊处置时间31.78±19.19 min;疫情爆发后手外伤患者平均急诊处置时间68.51±41.53 min;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疫情开始后手外伤患者平均急诊处置时间明显延长。优化急诊外伤患者就诊流程可能会缩短患者急诊处置时间,增加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原类型,为制定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20年苏州市208 662例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208 662例,年均发病率为5 009.92/10万,其中重症手足口病2 253例,重症比例为1.08%;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偶数年份发病率高于奇数年份)和波动上升趋势;男童报告发病率为女童的1.34倍,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2岁组(8 185.09/10万)、3~4岁组(6 520.91/10万)和2~3岁组(5 958.66/10万);发病率南部高于北部、高于中部;发病的主高峰、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每年的5—7月和9—12月。2011—2020年苏州市手足口病病原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普通病例2013年以后、重症病例2018年以后优势致病病原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优势病原类型不断变化,农村地区、1~3岁低龄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最新颁布的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国家标准与WHO及国际标准,描述苏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方法 选取苏州市7 34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男性3 821名,女性3 519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分别采用WHO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依据WHO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消瘦检出率分别为2.3%,8.4%,5.2%(两两比较均P<0.05);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0.0%,19.6%,17.4%(中国标准低于WHO和国际标准,P<0.0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5%,6.7%,14.1%(两两比较均P<0.05)。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性别分组,基于不同标准的营养状况差异不同。WHO和国际标准一致性(Kappa=0.705)、中国和国际标准一致性(Kappa=0.692)低于WHO和中国标准对不同营养状况检出率的一致性(Kappa=0.811)。 结论 儿童营养健康(消瘦、超重、肥胖)成为苏州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标准与WHO及国际标准检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2~6岁超重、单纯性肥胖儿童及低体质指数儿童的下肢骨矿物密度(BMD),探究肥胖和超重对骨骼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幼儿园入园体检及超声骨密度检查儿童为研究对象,按体质指数(BMI)将被研究对象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健康儿童118人,超重组儿童101人,肥胖组儿童100人,低BMI组117人,共计436人。利用方差分析对4组儿童BMD的检测值(Z值)进行比较,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4组儿童的BMI、性别、身高和体重对BMD的影响。结果超重组与对照组、低BMI组与对照组、低BMI组与超重组的Z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Z值分别明显低于与对照组、超重组及低BMI组的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性别、身高、体重4个因素中,BMI及身高水平与BMD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BMD下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与正常健康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和低BMI儿童骨密度并无明显差异,而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下降。较高的BMI和较高的身高可能是BM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市海淀区1997~2003年0~6岁散居儿童单纯性肥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散居儿童近年来单纯性肥胖状况,找出今后儿童单纯性肥胖管理工作的重点。方法:对海淀区1997~2003年散居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几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散居儿童身高别体重≥M+2s居高不降,年龄分布以0~2岁组的发生率最高,3~4岁组有逐年增高趋势。2003年监测全区散居儿童21965人,检出肥胖儿童1333人,超重发生率为3 18%,肥胖发生率为2 89%,以0岁~组为主,其次为1岁~组;分度中以超重为主,其次为轻度肥胖。结论:散居儿童肥胖干预的工作重点在0~2岁的婴幼儿,其中0岁~组的婴儿是干预的重点对象。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检出超重的儿童,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成都城区2~18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分布趋势以及超重、肥胖流行状况。方法: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和美国CDC2000标准对成都市城区10520名2~18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成都城区儿童少年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男9.6、5.2,女7.1、2.3(WGOC标准);男9.5、2.8,女7.1、1.1(IOTF标准);男8.0、5.7,女6.0、2.1(CDC2000标准),男生肥胖率普遍>女生,BMI均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回升趋势,肥胖-超重比女生>男生,均大于可接受水平。结论:成都城区儿童少年处于肥胖流行早期阶段,发生肥胖潜在危险性高,并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早期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肥胖儿童体质指数与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单纯肥胖儿童体质指数(BMI)与血脂的影响。方法 检测324名8~12岁单纯肥胖儿童的血脂,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BMI,同时使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他们的ApoE基因型。结果 E3/3是最常见的基因型,ApoE基因型分布为:E3/3 198人(61.1%),E3/4 36人(11.1%),E2/3 54人(16.7%),E4/4 36人(11.1%),未检测到E2/2和E2/4两种基因型。在ApoE 3组中,BMI与所有血脂指标呈明显相关。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载脂蛋白B(ApoB)外,其他血脂指标与BMI的相关性在其他ApoE组中则不尽相同。在ApoE2组中,BMI与TG呈明显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 I无明显相关;在ApoE 4组中,BMI与HDL-C,ApoA I明显相关,而与TG无明显相关。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单纯肥胖儿童BMI与血脂的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在深圳成年人的分布特征和体重自我评价情况。方法2008年3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些时间段在深圳市某连锁餐饮单位所有的成年消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703份。样本人群BMI的均值为(21.34±2.94)kg/m2,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5.1%、15.6%和2.6%;女性的消瘦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男性的超重比例显著高于女性;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样本人群对自身体重评价与BMI值的一致率为66.3%,男性和女性对自身体重评价与BMI值的一致率分别为65.5%和67.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性别和年龄有密切关系,正确地认识自身体重状况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体重指数与死亡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水平与总死亡及不同死因死亡的关系。方法;1982-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10组人群中(年龄35-39岁)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研究对象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30560人(男性15723人,女性14837人),随访至1999-2000年,登记各种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15.2年的随访中,共死亡3212例,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共死亡676例,恶性肿瘤死亡1281例,其他原因死亡1255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0估计低BMI组(BMI<18.5)、正常BMI组(BMI为18.5-23.9)、超重组(BMI为24-27.9)和肥胖组(BMI≥28)总死亡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21,1.00,0.901,1.12,呈“U”形关系,当同时剔除前5年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低BMI组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而肥胖组增加,正常BMI组的相对危险最小。 随着BMI水平的上升,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增加,恶性肿瘤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其他原因死亡的相对危险与BMI水平呈“U”形关系,当剔除早期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这些趋势依然存在。结论:BMI在正常范围内,总死亡的相对危险较低,且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恶性肿瘤死亡及其它原因死亡的 综合风险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BMI与体质指标之间关系,为客观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海淀区7~18岁中小学生1 10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及偏相关对各项人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在不同BMI等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BMI与握力(r=0.30)、50 m跑(r=0.17)、50m×8往返跑(r=0.45)、男生1 000 m(r=0.49)、女生800 m跑(r=0.29)呈显著正相关;BMI与斜身引体(r=-0.26)、引体向上(r=-0.28)、立定跳远(r=-0.23)、仰卧起坐(r=-0.1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超重、肥胖学生比例的增加,对身体素质评价的影响也在增大;需要建立更为客观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周北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目的:确定我国成人适宜的体重指数(BMI)范围和超重肥胖的划分界限。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国内现有体量指标和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数据组织了汇总分析。方法:有13项1990年以后的调查资料人选,共计20-70岁以上成人23972人,有腰围数据者111411人,有血脂和血糖化验数据者8万余人。数据进入分析的人群分布于大陆21个省市、自治区儿台湾。汇总方法是由各负责单位根据统一制定的表格和标准提供数据,汇总分析中心进行核对、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甘油三酯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一个人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现患率均随BMI或腰围的增高而上升。通过不同BMI和腰围切点对于检出各项危险因素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提出敏感度特异度较好、假阳性率较低的BMI切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特异度达90%的BMI切点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结论:切点以上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显示:将BMI控制到24以下,可能防止人群中45%-50%的危险因素聚集。对BMI在28及以上者药物控制到此点以下,可能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病危险。男性腰围控制在85cm以下,女性腰围控制到80cm以下, 可能防止约47%-58%的解除因素聚集。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80岁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BMI)水平, 确定高龄老年人主要营养不良问题类型及不同BMI水平人群分布特征。方法共纳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7-2018年横断面研究9 481名高龄老年人数据, 通过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加权均值计算和五分位数分组分析等描述高龄老年人BMI水平及其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1.9±7.7)岁, 加权BMI水平的P50为21.9(95%CI:21.8~22.0)kg/m2。BMI水平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 100岁前下降较快, 之后趋势变得平缓。约30%的高龄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足问题, 而营养过剩的比例仅约10%。BMI五分位数人群分布特征表明, BMI水平较低的高龄老年人具有的特征:人口社会经济学上, 年龄较大、女性、少数民族、未婚/离异/丧偶、在农村居住、未接受过教育、生活费水平不足、位于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活方式上, 吸烟、不锻炼、休闲活动缺乏、膳食多样性差;功能状态上, 咀嚼能力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损伤、认知功能损伤、听力损伤、视力损伤、自评健康状况差;患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龄老年人BMI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4326名7~12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用公式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BF%×体重/身高2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体重-BF%×体重)/身高2.结果 FMI、FF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呈一定程度正相关,7~12岁儿童F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432~0.531(男生)、0.413~0.485(女生),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16~0450(男生)、0.345~0.421(女生).FF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214~0.366(男生)、0.108~0.383(女生);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090~0.250(男生)、0.063~0.214(女生).血压与FMI的相关性高于FFMI.血压偏高儿童的体成分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以FMI差距最大.结论 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控制体脂肪、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