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瀛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117-119
综述了近年来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和疗法。着重介绍了多针浅刺法、穴位注射、温针灸、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等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以春秋季节常见[1]。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的“口僻”、“面瘫”、“口眼唱斜”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邪气乘虚入中头面阳明、少阳脉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临床报道,现将近年来的治疗概念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汀 《山西中医》2007,23(3):67-69
周围性面瘫,古称“口僻”,近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口眼[口呙]斜为主症,言不变,志不乱,无半身不遂等症状和体征,多由卫气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障碍,肌肉拘急纵缓而成.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以春秋季节常见[1]。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查阅了近年文献资料,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同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时常见的联合治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简要的点评,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时机和波形选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尚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急性期是否可以使用电针治疗。对于波形的选择,疏密渡、断续波、连续波3种波形在临床上皆有使用,临床报道疗效显著,但样本量较小,且意见不一,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前电针治疗本病尚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电针治疗的介入时机;(2)各参数的量化。今后研究当以上述两个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以针刺方法为分组条件,以介入时机为分层条件,分组对比研究,以求筛选出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的最佳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检索近年国内期刊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针灸临床相关文献。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从针灸疗法、针药联合和其他疗法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临床疗效,从而理清思路,掌握本病诊疗方案,以期为提高周围性面瘫的针灸疗效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便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又称为贝尔麻痹.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吊线风.中医学认为当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时,风寒或风热趁虚侵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肌肉失于约束,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则发为面瘫.西医学认为,由于风寒致面部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其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其治疗方法分以针刺(电针)为主的治疗方法和针刺结合其他疗法两大类.其结论为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研究偏于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方法有:单纯针刀治疗、针刀结合电针、针刀结合药物、针刀结合推拿、针刀结合拔罐等,均能有效改善难治性面瘫的症状.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作用机制为:松解粘连,解除压迫;改善循环,消除水肿.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刀治疗难治性面瘫可在难治性面瘫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引入肌电图等客观数据,并针对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开展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10余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现状,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并认为今后研究应按照循证医学随机对照试验的要求,加强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使针灸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可分为:单纯腹针、腹针配合体针、腹针配合走罐、腹针配合康复按摩、腹针配合灸法、腹针配合特殊针刺法、腹针配合中药。取穴以引气归元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组(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为主。采用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痛苦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为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为该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培俊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94-1995
<正>面瘫[1]是以一侧口眼斜为主症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神经麻痹。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  相似文献   

18.
彭易雨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51-2352
面瘫是以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略多,常为单侧发病,偶见双侧,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病急速,表现为单纯的一侧面部肌肉突然瘫痪,口角歪向一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弛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425.7/10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岁~4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又以春、秋两季多发。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面神经核和面神经的病变,多由茎乳突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水肿压迫面神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约占面神经麻痹的70%-75%。西医学认为本病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本病起病突然,少数患者可于起病前数日有耳后或耳下部疼痛,面部发紧感,其临床表现为患侧不能皱额、抬眉、闭眼、鼓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