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丹参饮中丹参、檀香、砂仁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蛋白,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将其与药物靶点蛋白取其交集,并将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参饮的活性成分78个,靶点334个,心绞痛的靶点2 578个,其交集靶点93个,对应的活性成分59个。GO生物过程20条,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酰胺结合等;KEGG相关信号通路,涉及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体现了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疏肝消脂方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探讨疏肝消脂方干预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方法:检索BATMAN-TCM和TCMSP数据库,收集疏肝消脂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从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收集AFLD的作用靶点,并与疏肝消脂方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疏肝消脂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利用CytoNCA插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属性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到的核心靶点进行GO(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R语言实现可视化分析。结果:疏肝消脂方筛选获得活性成分203种,对应靶点678个,AFLD相关靶点1 784个,交集靶点278个。核心靶点主要关联AFLD中的氧化应激、蛋白质结合、对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并且参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等,以上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介导疏肝消脂方干预AFLD潜在作用机制。结论:疏肝消脂方通过MAPK等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消痛汤治疗痛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并筛选消痛汤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收集痛风的相关基因。将所得到的消痛汤的药物靶点与痛风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得到交集基因后,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4.0.2软件对消痛汤治疗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药物-疾病交集基因146个。通过拓扑分析和CytoNCA分析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等关键活性成分15个,IL1B、IL6、TNF等12个核心基因。通过GO分类富集分析确定了2319个条目,其中涉及生物过程的2 160条,涉及细胞组分的有44条,涉及分子功能的有114条。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到了112条信号通路。结论:消痛汤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IL1B、IL6、TNF等靶点,并推断可能通过调控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痛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穿心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穿心莲的活性成分及相关的药物靶点,同时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即为穿心莲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靶点。随后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图。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结果:筛选出穿心莲的活性成分24个及作用靶点53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259个,交集靶点14个。KEGG富集分析涉及通路17条,主要包括癌症、细胞凋亡、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MA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等。结论:穿心莲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介导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枸杞子-菟丝子“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和肾病综合征(N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枸杞子-菟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及Perl语言进行规范以及转化为标准基因名称,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及PharmGkb数据库搜集DOP和NS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蛋白;对交集蛋白运用Rx4.1.3软件及R脚本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后得到枸杞子-菟丝子活性成分42个,作用靶点208个;DOP、NS疾病靶点分别为2834个、2114个,共有靶点915个,疾病和药物交集靶点86个。GO富集分析得到分子功能121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26条信号通路,靠前的通路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式检索黄芪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索黄芪的潜在作用原理。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出黄芪的活性成分,并检索出其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NCBI等数据库将其进行校正、规范。借用GeneCards及OMIM等数据库,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英文全称: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为关键词获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疾病靶点,并将其进行规范整理。运用R语言系统将获得的黄芪高活性成分蛋白基因与INFH靶点基因进行韦恩分析,获取黄芪治疗INFH的交集靶点。借用Cytoscape3.7.2软件将黄芪与INFH的交集靶基因与黄芪高活性成分建立黄芪-活性成分-疾病-疾病靶点基因网络图,并利用插件计算相关网络特征值。将黄芪-疾病交集靶点基因导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构建蛋白(PPI)互作关系网络图,并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借用DAVID数据库将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筛选出黄芪20个活性成分,得到不重复的对应靶基因197个,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靶点69个。GO...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丹参饮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丹参、砂仁、檀香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胃癌前病变疾病基因,在与丹参饮靶点映射后获得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分析该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至DAVID(2021 Updat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获得丹参饮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活性成分76个,67个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18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369项条目,KEGG富集在90条通路上。结论:丹参饮可能通过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白花蛇舌草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芪-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NSCLC靶点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疾病和活性成分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蛋白-疾病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及成分;DAVID数据库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软件和AotoDock软件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经筛选共得到653个黄芪-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靶点和6178个疾病靶点,两者交集靶点154个。GO功能富集到747个生物过程、83个分子功能和150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TGS1蛋白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均结合稳定。结论:黄芪-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黄芪的有效成分,并收集对应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 Cards、OMIM数据库获取T2DM相关靶点,并筛选黄芪有效成分与T2DM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v3.7.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蛋白-疾病"及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20个,与T2DM交集靶点57个。"药物-活性成分-靶蛋白-疾病"网络中Degree排前5的成分为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GO功能注释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16个GO注释,46条KEGG通路,按P值大小,筛选出靠前20个GO注释和KEGG富集通路。结论:结果显示黄芪治疗T2DM的主要有效成分与潜在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特点,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具体机制提供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及UniPor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STC的靶点基因,并筛选黄芪有效活性成分与STC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预测其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结果:共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16个,作用靶点172个,获得STC靶点1 824个,黄芪与STC的共同靶点有113个。PPI分析得到Dgree值较大的17个靶点,说明可能是黄芪治疗STC的关键靶点。KEGG分析得到84条通路,包括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这说明黄芪中槲皮素等16个活性成分主要通过AKT1、TP53、IL6、VEGFA、CASP3、MAPK8等113个作用靶点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84条通路发挥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结论:黄芪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促进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等药理作用干预STC,为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