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师从张学文教授,对张教授所提倡的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观点深有体会,现对张学文教授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特点探讨湿毒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湿毒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特点相似。基于湿毒角度,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肝、脾、肾三脏共同影响着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探讨其辨证论治方法,应针对湿毒所致并密切结合调整三脏功能入手,故健脾利湿化毒疗法应贯穿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始终,以此选药组方,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3.
程锦国从三焦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肾脏病是指不论是否为原发病,肾脏异常表现持续3个月以上,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根据病程分类可以具体表示疾病进展,是迄今称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中除去极少部分急性疾病的综合概念。程锦国老师从事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程师从三焦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加以整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间质纤维化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刘荣奎主任医师指出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为毒邪,发病根源为热毒,并提出以败酱草清热解毒为基础来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根据肺毒致病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从肾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低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于此,我们从补肾抗衰论治高尿酸血症,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郑平东论治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认为病机关键是痰瘀互结,治法是化痰逐瘀。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医药》2020,(3):244-246
胡荫奇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风湿病等内科疑难杂症。胡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导致脾肾功能失调,内生痰浊湿毒,湿浊是高尿酸血症(HUA)重要的病理因素。利湿化浊是HUA的治疗大法。自拟利湿降浊汤作为治疗HUA的专病专方。根据HUA患者不同体质、证候表现、病情轻重及疾病阶段,在利湿降浊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在符合传统中药饮片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的前提下,结合现代药理循证遴选具有降尿酸药理作用的单味中药饮片。胡教授治疗HUA充分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循证选药。在药物治疗同时,重视强调HUA生活方式调整,男性慎饮食,女性避寒凉。  相似文献   

8.
近年中医文献中有关毒邪、邪毒的论述颇多,但其概念模糊。笔者认为毒邪与邪毒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病因概念。毒邪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侵入人体后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外感邪气,是引起多种毒症性外感疾病的直接病因。邪毒是毒邪所含有的毒素或邪气在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病理产物,是染病后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罪魁祸首。凡是毒邪均含有邪毒,而一般邪气并不一定含有邪毒。对毒邪与邪毒作出明确界定,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痤疮是一种易反复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肖定远教授认为,治疗痤疮应当抓住“湿热毒邪胶结”这一核心病机,按叶天士三焦辨证为法则分期论治,湿热初起当轻宣湿热为主,搏结阳明当调畅中焦、健脾祛湿为主,湿热毒盛当清热解毒燥湿为主,湿邪留阴经当健脾补肾、化痰散结为主,同时治疗过程中始终兼顾脾胃,注重后天之本,攻药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因地制宜,整体调护,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毒邪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邪,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毒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在中风病中具有毒性猛烈、毒性火热、依附性以及败坏形体、易攻脏腑等特点。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交阻,是中风病病机的核心,并构成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腑气不通是毒邪形成的枢纽;毒邪鸱张、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经络,变证丛生;脑络受损,痰瘀交阻贯穿始终。解毒通腑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从脾肾论治高尿酸血症,通过对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分析,认为高尿酸血症以脾肾亏虚为主,治疗健脾补肾为根本,利湿泄浊为治疗之要务。  相似文献   

12.
伏邪的特点为邪气潜藏于体内,逾时而发.高尿酸血症的病机特点为痰浊淤毒,伏于体内,日积月累,久而发病.根据二者特点,提出高尿酸血症该当从伏邪论治.去除伏邪,当用三法:远离肥甘厚味,勿使劳倦;健脾补肾,提高体质;祛痰泄浊,解毒通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行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常常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因此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毒"的含义,探讨毒邪学说的理论,指出时行感冒的辨证应重视其外感与内生之毒邪,进而分析临证时应如何从毒论治时行感冒。  相似文献   

14.
王孟庸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主要以脾虚失运、三焦气化失职所导致的水道失调为本,脾肺肾气虚、津液内停、湿邪内生、湿滞成痰、痰湿郁滞久滞化瘀致使机体代谢障碍形成为标;疏风散结类药物贯穿治疗的始终,主要以健脾利湿为法,配合疏风散结、化痰活血行瘀等方法,则湿池之邪难以留滞,经络运行畅通,病无由以生.  相似文献   

15.
王郢  田春雨  李继安  陈建敏  李凤红 《新中医》2021,53(21):210-214
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痛风、肾脏损害等组织器官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越来越大。以往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水湿之邪内盛为发病关键。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痰湿是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除脾肾失调外,肺与三焦的功能异常均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治疗要攻补兼施,肺脾肾同调,宣、化、渗、泄并举。  相似文献   

16.
毒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毒,《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广雅·释诂》“毒,犹恶也”,所论毒者,之深之甚也,险恶深重,超态之常。中医首论毒溯及《内经》,如“毒药攻邪”、“大毒治病”、“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所论大指毒物、药物祛邪,寓治疗之意。《神农本草经》亦有“解毒”、“逐毒气”之论,亦从治法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论阴阳毒,华佗《华氏中藏经》直言“毒邪”致病,“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疔”。晋·王叔和以“内伏寒毒化温”阐述温病之成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述毒邪致病及病势趋向:“结胸者,谓热毒聚于心胸…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从"毒邪"论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学伟  郭会军  刘琦  郭玉明  彭勃 《中医杂志》2006,47(11):803-805
从以下方面论述艾滋病(AIDS)与毒邪的关系:(1)“毒邪”学说的内涵。(2)艾滋病与“毒邪”致病:认为“毒邪”为艾滋病的直接致病因素。(3)艾滋病发病与中医“毒邪”的致病特点:包括广泛性、从化性、兼夹性等10个方面。(4)艾滋病从“毒邪”论治的实践依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了中医清热解毒扶正方法治疗艾滋病的科学性。(5)依“毒邪”论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邪毒内伏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顽痹"范畴,病变多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肢体废用。该病为何如此难治,笔者认为邪毒内伏是其根本原因。1传统医学对伏邪致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可引起痛风、肾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脏腑亏虚,湿、痰、瘀阻滞血脉为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湿贯穿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全过程,根据痰湿为之首、湿热为之渐、湿瘀为之终的演变规律论治,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以化湿泄浊为本,兼以补虚、祛痰、清热、化瘀等,同时固护脾肾,调节脾肾运化水液功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