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肉训练,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226例,有效率为94.17%,子宫脱垂治疗有效76例,有效率为90.48%,尿失禁治疗有效119例,有效率为95.97%。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182例,有效率为75.83%,子宫治疗有效脱垂53例,有效率为60.92%,尿失禁治疗有效84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及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4.04±0.35)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8±1.56)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11±1.51)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2±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01)%。对照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3.32±0.41)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05±1.24)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42±1.33)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4±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1±0.02)%。观察组盆底肌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有显著效果,对改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情况也起到有效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倪艳萍  庄云娇 《北方药学》2021,18(4):121-122
目的:分析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实行盆底康复技术和戊酸雌二醇联合疗法的价值及其改善盆底肌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0例,在患者知情和自愿基础上,因治疗方法差异性实行分组,试验组20例实行盆底康复技术和戊酸雌二醇联合疗法,对照组20例实行盆底康复技术,通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电反馈治疗仪治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集288例盆底功能性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治疗组138例患者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盆底肌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生物电反馈治疗后临床效果满意。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同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调查产褥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产科门诊部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盆底肌训练知信行和需求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产妇盆底肌训练知信行现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产妇盆底肌训练知信行总得分(68.91±11.8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妇盆底肌训练知信行水平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孕期增重、产次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增重情况(P=0.029)和文化程度(P=0.016)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盆底肌锻练知信行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后康复宣教时应注重孕期超重、文化程度偏低人群的认知评估,以便更好地制订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操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并发症、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产妇中随机选取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常规护理+盆底康复操训练),观察患者不良情绪、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等。结果产后6、14周,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Ⅰ级所占比例均为0,相比对照组的52.38%、28.57%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Ⅳ~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2.79%、83.72%,相比对照组的0、9.52%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14周,观察组患者平均SAS、SDS评分分别为(42.58±8.21)分、(42.18±6.8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9±8.47)分、(47.62±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加强盆底康复操训练,可促进其盆底肌肌力获得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总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治疗的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压力、收缩持续时间,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盆底症状影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问卷(PFIQ-7)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5.455,P=0.020);治疗后,2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收缩持续时间及PISQ-12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FDI-20、PFIQ-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恢复盆底结构,改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地肌肉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进入我院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依次编号01~68,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体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体操训练基础上另加以盆底肌肉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训练后盆底肌张活力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盆底肌肉恢复远差于实验组,实验组的肌电活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盆地肌肉训练的方法,康复效果明显,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产后早期不同时段,盆底肌力不超过3级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时间段将其分为3组:A组(30例),产后42~56 d;B组(30例),产后57~70 d;C组(30例),产后71~91 d。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的A、B、C组的I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次数及最大肌电位值等盆底肌力情况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A、B、C组的阴道干涩、阴道松弛及尿频尿急等盆底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初产妇进行常规凯格尔运动训练,实验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进行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初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平均肌电压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初产妇盆底肌平均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初产妇盆底肌平均肌电压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初产妇盆底肌平均肌电压(21.08±1.46)μV高于对照组的(16.65±1.19)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初产妇的盆底肌肌电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浏  张妤  卫兵  王文艳 《安徽医药》2015,36(5):522-525
目的 探讨3种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后第42天经与产妇详细讲述治疗方法后,征求产妇意见进行分组。A组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家庭阴道哑铃治疗;B组行家庭阴道哑铃治疗;C组行盆底肌锻炼即Kegel运动。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辅以阴道哑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状态,分析影响产后女性盆底肌力评级的因素.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盆底肌力检测的产后女性共2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HENIX 2诊断系统平台,结合评价盆底肌肉综合肌力的指标Oxford评分(MOS)对盆底不同类别的肌纤维进行肌力评级,并对影响肌力评级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PHENIX评估和MOS评分对盆底肌力的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②近4/5的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异常.③孕前体重越大及孕前BMI越小,盆底Ⅰ类肌异常的风险越大;而产后体重越小及产后BMI越大,盆底Ⅰ类肌的风险越大.④顺产、孕周和产次的增加,都可导致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风险增加.⑤选择适当的会阴切开方式(胎头位置、长度、角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盆底肌纤维肌力.⑥在42~60 d的研究范围内,年龄、身高、胎儿体重不是影响盆底肌力的相关因素.结论 妊娠及分娩是影响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产后盆底肌力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118例足月妊娠产妇进行研究,分为联合组(n=41)、电刺激组(n=37)和训练组(n=40),电刺激组采用盆底电刺激治疗,训练组采用Kegel运动和阴道哑铃治疗,联合组为三者联合治疗,比较3组产妇治疗效果、压力、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产妇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电刺激组和训练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在治疗后30、90 d时盆底收缩压、静息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优于电刺激组和训练组产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对孕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252例。均为单胎初孕,首诊孕周为16+~30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炼指导并进行持续的盆底肌肉锻炼至少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指导,观察两组孕妇于首诊时、首诊8周后相关盆底功能情况,分娩时第一、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以及产后3个月SUI发生的情况。结果首诊8周后,两组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0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SU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能提高盆底肌肉张力、缩短第二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改善孕期盆底组织功能,有利于孕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产后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肌纤维水平改善率、脏器脱垂率、疼痛评分、产后尿潴留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的76.0%,肌纤维水平改善率80.0%高于对照组的48.0%,脏器脱垂率6.0%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3.2±0.4)分低于对照组的(6.7±1.3)分,尿潴留症状改善时间(2.5±1.1)d短于对照组的(4.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妇产后强化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产妇肌纤维水平,缩短尿潴留症状持续的时间,减轻产妇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1日-2012年1月113在本院妇产科门诊通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尿失禁改善情况、性生活情况及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盆腔脏器脱垂测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肌收缩力、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等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丽  晋雅凌  樊晓君 《安徽医药》2016,37(2):140-144
目的 探讨妊娠和产后盆底肌锻炼对盆底肌活力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7例孕妇随机分成训练组58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采用阴道测压计测定盆底肌强度,通过测定尿流率和3 d的排尿日志判定排尿功能;通过UDI-6、ⅡQ-7和OAB-q问卷调查泌尿系统功能。结果 产后6~8周训练组的盆底肌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9,P=0.003);训练组在产后6~8周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训练组在产后6~8周尿急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产后6~8周UDI-6和OAB-q评分明显恢复;孕期28周、孕期36~38周和产后6~8周训练组ⅡQ-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t=5.06,P=0.029;t=6.08,P=0009;t=16.88,P<0.001)。结论 妊娠和分娩影响盆底肌强度、泌尿系统症状、女性生活质量以及排尿功能。妊娠和产后期间的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强度、避免泌尿系统症状的进一步加重,进而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便质、便状、便感、排便方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便质、便状、便感、排便方式等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症状评分排便时间为(1.32±1.00)、便质便状为(0.20±0.03)、便感为(0.22±0.04)、排便方式为(0.00±0.00),对照组分别为(1.58±0.83)、(0.56±0.13)、(0.88±0.15)、(0.77±0.20),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症状,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