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PDA 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学术研究较多[1,2],而临床针对动脉导管未闭发生与早产儿生后早期(<1 周)液体治疗二者关系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每日液体入量与PDA 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液体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200例置入PICC的早产儿,依据不同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有无导管堵塞进行分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周≤32周组和>32周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6.1%、11.1%(P<0.01);出生体质量≤1 500 g组和>1 500 g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8.8%、10.8%(P<0.01);导管通畅组和发生过导管堵塞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9%、41.7%(P<0.01).结论 出生孕周小、出生体质量低,以及在应用PICC过程中发生过导管堵塞的早产儿静脉炎发生率高,故需注意保持导管通畅,加强对出生体质量低和孕周小的患儿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区三家区级公立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给予PICC导管的1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整理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将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及置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早产儿在不同胎龄、体重、置管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护士层级等多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等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保护因素,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早产儿PICC导管的最佳置入长度:左侧为(16. 2±4. 1) cm,右侧为(16. 9±4. 3) cm。结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应根据置管静脉及早产儿的体重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桂宝风 《全科护理》2009,7(29):2692-2692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推广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提供了安全的长期静脉通道,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静脉置管少,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为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和治疗的患儿提供安全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9年2月开展早产儿PICC术,解除了因反复多次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疼痛刺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置入难点与对策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例1]患儿,男,早产(孕周32周),出生体重1.7kg。出生1h入院,入院诊断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周后病情稍稳定行PICC术。行右上肢贵要静脉穿刺,顺利送管成功,摄片确定导管顶端位置在右心房,导管再退出1.5cm。出院时拔管,共计25d,无感染和并发症。[例2]患儿,男,早产(孕周31周),出生体重1.4kg。出生0.5h入院,入院诊断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周后病情稍稳定行PICC术。先行右上肢贵要静脉穿刺,送管时套管滑脱,送管失败。再次行左上肢贵要静脉穿刺,送管困难,退出导管,再次送管,送至预先测量的长度,摄片确定导管顶端位置在锁骨下。出院时拔管,共计25d,无感染和并发症。2置管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2.0Fr规格PICC包,将患儿...  相似文献   

5.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身长〈47cm,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婴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死亡率为12.79,6~20.8%。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因体重轻,重要脏器发育不完善,易合并各种感染及并发症,除需细致的护理外,还需要精心治疗,而治疗的关键在于输液通路的畅通。腋静脉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早产儿输液中广泛被使用。现将腋静脉留置针的优势、穿刺操作方法、穿刺失败原因及相应处置措施、置管期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出生1周内的早产儿增强灌肠刺激通便对其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 以2012年的早产儿为对照组,2013~2014年的早产儿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早产儿119例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因素(71例出现腹胀),实验组采取增强灌肠刺激通便干预后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增强灌肠刺激通便干预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72例及腹胀30例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1周内的早产儿增强灌肠刺激通便,可以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临床医生对早期早产儿(≤34周的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比较关注.而晚期早产儿(>34周的早产儿),至今尚未引起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本院近4年来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新生儿的临床观察,来评估晚期早产儿及产程尚未发动的剖宫产所产生的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8.
董春梅  夏菁  周琴  王娟 《护理学报》2007,14(2):14-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NNS)对外周血浆中ghrelin含量的影响及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5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单纯予鼻胃管喂养(INGF)和静脉营养,试验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NNS.2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早产儿外周血浆中ghrelin含量,并分析其与早产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外周血浆中ghrelin含量高于对照组(t=2.613,P<0.05);试验组早产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t=2.001,P<0.05).早产儿外周血浆中ghrelin含量水平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早产儿NNS有利于外周血浆中ghrelin含量的提高,并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9.
分析2例早产儿下肢PICC置管后致腹股沟异位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2例早产儿行下肢PICC置管后在腹股沟处发生异位的主要原因为胸腔压力、血流动力学改变,腹腔压力增高,四肢活动过多,静脉炎的发生.护理对策为保证导管尖端再最佳理想位置;建立专业化P IC C维护团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加强患儿的安抚,减少四肢活动,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PICC在早产儿20例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的应用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胎龄28-34周的早产儿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静脉营养,观察输液天数及并发症。结果:20例早产儿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22 d,完成有效治疗15例,导管堵塞3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恢复正常),放弃治疗2例。结论:P ICC置管术操作、护理方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