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期?即刻乳房重建术中一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二期更换为乳房硅凝胶假体时联合钛化聚丙烯网片(titanium?coated polypropylene mesh,TCPM)植入的术后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组织扩张后二期更换为硅凝胶假体的延期?即刻乳房重建患者64例,根据二期术中网片使用情况分为使用TCPM组(n=32)和未使用TCPM组(n=32),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拔出时间、乳房外形美观程度来评估TCPM植入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皮瓣血供障碍、切口愈合不良、假体外露、假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TCPM组拔管时间长于未使用组(P<0.05)。使用TCPM组术后乳房外形美容评价优于未使用TCPM组(P<0.05)。结论:TCPM能有效提高双乳对称性,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在双乳对称性相差较大但皮下软组织条件较好的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术后采用假体一步法和两步法(扩张器/假体)重建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术后假体一步法重建30例及两步法重建32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围手术期治疗结果、重建效果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年龄、肿瘤直径、乳房容量、体重指数、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乳头保留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但在补片使用上乳房假体一步法重建上明显多于两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Harris乳房美容效果及患者自身对术后的满意度进行主观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内容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总体并发症和术后效果上乳房假体一步法与两步法重建相似,重建方式的选择仍需要依据患者的意愿、美观预期、体质状况等多种个体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药物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鹏  罗东升  沈为民 《重庆医学》2004,33(7):1109-1110
纤维包膜挛缩是假体隆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报道不一,从0%到70%[1],该并发症可导致乳房变硬、扭曲、形态不佳、疼痛,部分病例甚至需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如何防治此并发症提出了很多有益方法,包括:提高假体质量,首选胸大肌下植入假体,术中非接触性技术,假体植入腔穴抗菌溶液灌洗,术中严密止血及术后引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按摩等方法,近年来包膜挛缩的发生率确有降低.纤维包膜挛缩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两种主要的假说即瘢痕增殖和感染刺激来解释此并发症的发生[2].各种药物防治包膜挛缩的方法也是基于这两种假说提出来的,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雷雯  林庆中  黄秋艳  黎世雄  陈建 《微创医学》2023,(2):184-187+19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选取胸大肌前、后平面作为假体植入位置对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假体体积、患者乳房形态等因素进行植入平面(胸大肌前、后平面)选择,其中植入假体位于胸大肌前平面17例(纳入前平面组),位于胸大肌后平面29例(纳入后平面组)。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患者重建术后对乳房的满意度和对假体的满意度。结果 对于乳房重建的效果,前平面组满意度为优14例、良3例,后平面组满意度为优25例、良4例,两组患者对乳房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假体,两组均满意。结论 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中,根据假体体积、患者乳房形态等因素进行有倾向性的胸大肌前、后平面选择,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检查探讨隆乳术后包膜挛缩与假体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隆乳术后严重包膜挛缩22例。记录假体植入年限、临床表现及手术中的状况。结果 超声检查示严重包膜挛缩患者呈现典型的纤维包膜增厚,44个乳房假体有破裂/渗漏影像的33个,占75%。术中发现乳房假体破裂/渗漏的35个,发生率为79.5%,均为置入5年以上的假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1%。结论隆乳术后5年以上的乳房假体破裂/渗漏是导致严重包膜挛缩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有助于包膜挛缩的评估、假体破裂/渗漏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后即刻植入物重建与开放手术的并发症与满意度相关分析。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接受术后乳房即刻重建的患者96例,分为腔镜手术组36例,开放手术组60例。采用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组织学分级、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放疗、是否保留乳头乳晕、有无并发症、是否局部复发及满意度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新辅助化疗、是否保留乳头乳晕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方式、辅助化疗、辅助放疗、术后并发症与局部复发在不同组别之间经 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辅助放疗治疗、保留乳头乳晕与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腋窝淋巴结清扫、假体体积、高血压、保留乳头乳晕是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单孔充气法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Ⅰ期乳房重建对于符合条件的乳腺癌安全可行,具有创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相关风险可控,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乳房形态,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软组织扩张器注射壶及导管制成给药导管,于58例110侧乳房假体植入术中将导管一端植入乳房假体的顶端,注射壶端植于腋窝皮下,分别于术后4、7、10、13周和4.6个月从注射壶注入糖皮质激素(每侧3ml,含曲安奈德25mg)预防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其中首次隆乳者于术后4、7、10和13周给药4次,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松解假体再次植入者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同时硅胶假体植入隆乳者共给药6次。术后6~12个月根据J.Baker假体包膜挛缩分型标准进行评价,Ⅰ型85侧乳房,Ⅱ型24侧乳房,Ⅲ型1侧乳房,与同期对照相比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瑞青  杜稼苓  路选 《中国医刊》2023,(10):1111-1114
目的 探讨双平面乳房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或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并进行即刻乳房重建(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IBR)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双平面乳房重建(以胸大肌-胸外侧融合筋膜系统覆盖假体)进行IBR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33侧乳房),采用部分背阔肌覆盖假体进行IB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33侧乳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二次手术和假体丢失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假体体积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区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6.06%)、假体丢失率(9.09%)、局部复发率(10.00%)、远处转移率(6.67%)与对照组(分别为9.09%、6.06%、6.67%、3.33%)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患者满意度(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后即刻应用单纯假体、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术和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32例行胸大肌下方植入麦格硅胶假体再造乳房;12例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另外16例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填充乳房。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术后乳房重建,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可以发现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现象,出现即刻乳房再造并发症为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且术后乳房外观为优良的共有57例,优良率达到95.0%。结论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患者给予适当的即刻乳房再造,选取科学的乳房重建术式,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乳房外观优良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64例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有1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3.44%(15/64).从重建方式上看,假体植入者为19.35%(6/31),皮肤扩张器植入者为1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乳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手术后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的应用。方法选择Ⅱ期以内有保乳适应证的早期乳癌患者18例,在行改良根治手术后即刻植入假体对乳房进行再造。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随访6-18个月,全部病例无复发转移,无乳头乳晕坏死,无假体破裂渗出,其中2例轻度不对称,1例轻度包膜挛缩。结论早期乳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手术后即刻植入假体对乳房进行再造方法简单,经济实用,近期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志鹏  周柯  丁祖烈  沈为民 《重庆医学》2006,35(15):F0002-封2
目的探讨治疗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对假体置入乳房后间隙发生包膜挛缩(Baker分级Ⅲ~Ⅳ级)的52例72侧受术者,29例40侧行包膜全切术,23例32侧行包膜松解术,术后随访1~5年,失访4例,观察两种术式治疗纤维包膜挛缩的效果。结果包膜全切术治疗的患者复发7例(25.93%)9侧(24.32%),包膜松解术治疗的患者复发12例(57.14%)16侧(53.33%),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后间隙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采取包膜全切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包膜松解术,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17-20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置换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 年2 月~2016 年5 月间我院收治的90 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观察组采用生物型假体。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术后6 个月的髋关节优良率、异位骨化情况、假体稳定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髋关节优良率分别为71.11%、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个月异位骨化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假体稳定性达100.00%,高于对照组86.67%(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44%,高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可取得与骨水泥固定相当的髋关节功能,且假体稳定性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前锯肌瓣在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患者(共47侧乳房)采用软组织扩张器并假体置入方式分期乳房再造,即扩张后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术(以下简称扩张乳房再造术),术式中均采用前锯肌瓣作为扩张器或假体外侧覆盖,观察一期及二期术后包膜挛缩?血清肿?血肿?切口裂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观察病例中,一期扩张器置入术后(47例)无血肿发生,无感染,无切口或皮瓣坏死,2例(2侧)切口裂开;二期假体更换后(46例),无血肿发生,无感染,无切口或皮瓣坏死,无切口裂开,平均随访(465.0 ± 2.5)d,随访期间未见包膜挛缩病例?结论: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术中运用前锯肌瓣能较好地固定扩张器及假体,减少并发症,防止假体移位,获得好的乳房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充气式非溶脂法单孔腋窝入路腔镜下皮下腺体切除联合钛网补片+假体Ⅰ期乳房重建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充气式非溶脂法单孔腋窝入路腔镜下皮下腺体切除联合钛网补片+假体Ⅰ期乳房重建术的1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reast-Q)评分。将同期接受保乳根治术治疗的1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Breast-Q评分。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51.3 min,术中出血40~100 mL,术后10~16 d拔管,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与手术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胸壁疼痛、乳头乳晕或皮瓣缺血坏死、“波纹征”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对乳房满意度评分为81.30±7.45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1.40±1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理健康、胸部躯体健康、性健康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乳房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即刻乳房重建术与延期重建术对于乳腺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采取乳癌术后自体组织行即刻乳房重建术者列为即刻组,术后半年至1年采取自体组织行乳房重建者列为延迟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对于乳房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组对于重建乳房外形满意度、对称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瘢痕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在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心理因子、社会支持内容比较中均显著优于延迟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若行重建手术,可考虑首选即刻乳房重建,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即刻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的乳房再造,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13~58个月,出现假体渗漏1例,乳头感觉减退2例,包膜挛缩1例,骨转移1例,28例均存活。27例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满意率96.43%。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硅胶乳房假体再造,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了患者对保持乳房外形美观的要求。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在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与单纯乳腺癌手术相比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同期开放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CRLM)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行同期切除手术治疗的116例sCRLM患者,依据所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联合同期开放术,62例)和对照组(同期开放术,54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统计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患者ALB、AST及ALT水平均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3年随访结束,研究组、对照组总存活率分别为88.33%、77.36%。2组患者总存活率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同期开放术治疗sCRLM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扩张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即刻乳房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本院2013~2014年10例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切除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瓣或肌皮瓣联合扩张器进行即刻乳房重建病例,术后分次注水扩张,维持6个月以上,二期手术将扩张器更换为硅凝胶假体,完成乳房重建。结果:10例乳房再造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扩张器或假体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外观效果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扩张器的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安全可行,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魏文东  谭响 《广西医学》2014,(4):447-449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手术组30例与微创组34例,开放手术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关节镜下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手术组与微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并具有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微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