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囊膜缺损时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将69例69眼白内障手术致后囊膜缺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33眼(悬吊组)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36例36眼(前房组)行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0个月。结果:两组术后随访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4眼二期植入手术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是矫治后囊膜缺损及无晶状体眼较好的术式,植入两种晶状体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眼部外伤或手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46例(46眼),按实验设计分成2组,A组23眼行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3眼行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A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较B组明显提高(P〈0.05),其余时间点2组间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组眼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1),其余时间点2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CECC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均安全、有效。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相对简单,对眼球组织损伤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是治疗无后囊膜的无晶状体眼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72例。观察组36例接受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对照组接受大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比较2组患者3个月后裸眼视力≥0.5的案例数。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共28例优于对照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1704,P=0.0074)。结论改良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可减小眼球的手术性创伤,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期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21例(24眼)完全无后囊支撑的无晶体眼,采用外路法行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12月,裸眼视力≥0.5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二期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效果好等优点,是无后囊支撑无晶体眼矫正视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相军  李春燕 《当代医学》2011,17(19):60-61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后囊无晶状体眼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对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切除手术的后囊缺如患者41例41眼行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检查,视力:21只眼0.8~1.0,0.5~0.7者15例,0.4~0.55只眼,平均散光为(0.8±0.2)DC;眼压:(15±3)mmHg,眼前节:无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体偏位及抖动;眼底:无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结论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华  黄耀辉  何涛 《疑难病杂志》2011,10(2):117-119
目的探讨小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并悬吊于睫状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43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由缝线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1周12只眼1.0,16只眼0.6~0.8,15只眼0.4~0.6;术后3个月16只眼1.0,18只眼0.6~0.8,9只眼0.4~0.6。术后1周及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1.15D+0.75D和0.75D±0.35D,眼压分别为(16±3)mmHg和(18±8)mmHg,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睫状沟悬吊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后囊膜缺损的无晶体眼施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优于术后裸眼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膜的人工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缺乏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缝线悬吊固定术,研究组行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视力及屈光状态改变情况和术后3月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值。结果 术后3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有提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散光度及等效球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倾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垂直倾斜度大于水平倾斜度(P<0.05);研究组脉络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 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悬吊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可降低使用缝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人...  相似文献   

10.
马玉胜  陈翠 《中外医疗》2009,28(29):69-69
目的探讨玻切术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所有病人根据眼部情况分为2种植入方法;(1)单纯睫状沟植入术;(2)睫状沟缝线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术后病人的视力均优于术前矫正视力,且单纯睫状沟植入术优于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论在行玻切手术时尽量保留囊膜。  相似文献   

11.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后膜缺如或大部分不完整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 :选用襻的中央各有一个孔的人工晶状体 ,用聚丙烯缝线将其两襻固定在睫状沟处。结果 :12例 (12眼 )病例中 ,9例视力为0 6以上 ,3例矫正视力在 0 .2~ 0 .4。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均正常。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 ,但均能自行吸收。结论 :两点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囊后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病例 ,术后可提高视力 ,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 ,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严重的炎症反应 ,从而解决这些病例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问题。同时 ,该手术优点是缝针次数少 ,眼内出血发生率少 ,减轻了眼内组织反应 ,并发症明显比四点式固定术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儿童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以及效果。方法: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患儿20例(40只眼),晶状体脱离范围均超过180°,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将其余晶状体囊袋全部撕除,最后睫状沟缝线固定适宜的悬吊式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IOL),后行前段玻璃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IOL位置以及视力。结果:术后40只眼IOL位置均居中,未发生眼内炎、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眼压过高或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32只眼(80.0%)最佳矫正视力0.2~0.6,8只眼(20.0%)≥0.8,较术前视力(眼前指数≤0.2)相比有显著提高(F=34.7,P<0.001)。结论:对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患儿,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再行睫状沟缝线固定IOL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5例35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0眼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15眼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BCV、CEC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isan组手术后BCV优于术前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结论 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体眼有效方法。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晶体后囊膜部分或全部不完整情况下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选用襻的中央各有一个孔的人工 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其两襻固定在睫状沟处。结果:15例(15眼)病例中,12例视力为0.6以上,3例矫正视力在0.2-0.4。所有人工晶体位置均正常。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但均能自行吸收。结论:两点式人工晶体固定术可以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病例,术后可提高视力,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严重的炎症反应,从而解决这些病例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植入困难的问题。同时,该手术优点是缝针次数少,眼内出血发生率少,减轻了眼内组织反应,并发症明显比四点式固定术少。  相似文献   

16.
龙开荣 《海南医学》2008,19(3):14-16
目的探讨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因外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导致后囊缺损,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或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61.29%)直接睫状沟内植入,7例(22.58%)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5例(16.13%)为单襻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0.3者23例(74.19%),=0.1者29例(93.55%),瞳孔圆者26例(83.87%),人工晶体位正者29例(93.55%),无一例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粘弹剂的使用是保证其术后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常晶状体脱位患者多常采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我院从2009年应用虹膜夹持晶状体(Artisan)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我们将这种手术和比较常用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了临床对比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1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患者行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核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检测术后视力,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在0.1~0.4者4眼(22.2%),0.5~0.9者13眼(72.2%),1.0以上者1眼(5.6%)。主要手术后并发症:高眼压,前房积血,玻璃体腔积血,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等,术后1~2周均得到控制,未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34只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或囊袋内植入.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最好矫正视力0.8~1.0有6眼(17.6%),0.3~0.7有12眼(35.3%),0.1~0.2有8眼(22.5%),另有8眼(16.2%)视力0.1以下.结论:马凡综合征的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术中使用改进的方法均成功完成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20例。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例(占6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囊膜时矫正无晶体眼性屈光不正,恢复双眼单视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