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宏飞  刘常清  李继平 《护理研究》2013,(26):2857-2859
[目的]探讨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SPB)情况,分析SPB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的病人一般资料问卷、SPB量表、生存质量精简量表(QOL-BREF)对62例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总体SPB得分为(26.3±10.8)分,处于中等水平,无明显SPB 22例(35.5%),轻中度SPB 33例(53.2%),重度SPB 7例(11.3%)。SPB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r=-0.473,P<0.01);经多因素分析,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对病情了解情况、照顾者健康状况是病人SPB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普遍存在明显的自我感受负担,临床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达到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目的,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探讨降低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方法。[方法]运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得分(32.66±6.46)分,自我效能感得分(6.17±1.45)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自我感受负担越高的病人,自我效能感越低,提示可以从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着手,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3.
胡燕利  燕美琴 《护理研究》2014,(13):1592-1594
[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探讨降低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方法。[方法]运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得分(32.66±6.46)分,自我效能感得分(6.17±1.45)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自我感受负担越高的病人,自我效能感越低,提示可以从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着手,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探讨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总分为(18.74±2.34)分,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2.72±2.15)分,老年M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认知功能得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认知功能得分低的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得分高,即自我感受负担重,所以医护人员应对老年MCI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1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问卷及自我感受负担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0.68±14.34)分,处于中等程度;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9.17±7.64)分,88.1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正确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感受负担,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程度,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认知融合、自我感受负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周的情绪释放技术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2组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 CFQ)、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得分。结果 干预6周后,实验组CFQ、HAMD-24和SPB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4.64,P<0.01;t=-10.43,P<0.01;t=-3.44,P<0.01)。结论 情绪释放技术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融合水平、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供有针对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甲医院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102例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得分为(29.24±4.4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经济负担、情感负担、精神负担。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患者自理能力、照顾者年龄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32.7%的变异量。结论: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中度水平,护理人员应该对住院脑卒中患者尤其是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注,充分发挥护士教育者的职能,做好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加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首发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和Zarit照顾负担量表对79例首发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发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3.01±6.42)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医疗费用负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年龄和照顾者负担水平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首发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10.
张建玮  郑丽丽  卢靖 《中国康复》2018,33(6):493-495
目的:探讨女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女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女性脑卒中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社会支持现状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结果:女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13~46分,平均分为(34.05±6.24)分,处于中度负担水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疾病、绝经是自我感受负担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结论:女性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较高,应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尤其关注绝经且伴随疾病较多的病人,增加其社会支持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脑卒中失能老人康复治疗中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感受负担,以期为实施优质护理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治疗的225例脑卒中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关怀度问卷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225例患者中,有88.00%的患者存在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2.33±1.46)分;家庭关怀度总分为(7.23±1.37)分。结论脑卒中失能老人康复治疗期间自我感受负担发生率较高,家庭关怀度普遍较低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患者的家庭关怀度,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12.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住院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将纳入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干预第12周末评估2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和情绪。结果观察组干预第4周末、干预第12周末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干预第4周末、第12周末屈服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第12周末面对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面对应对得分逐渐升高,屈服应对得分逐渐降低。观察组干预第4周末、第12周末简明情绪状况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减少患者消极应对,促进积极应对,减轻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3月31日门诊行MHD治疗的患者27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与不明确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维度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在MHD患者中,疾病不确定感程度越重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给予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降低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983-985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与老年IS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4月来源于廉江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体检中心的年轻IS患者(42例)、年轻健康者(42例)、老年IS患者(44例)和年老健康者(44)分为A、B、C、D组。结果统计4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等),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Yates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数据。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A组和C组的独立危险因素;作息不规律是A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心脏病和很少运动是C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IS与老年I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试30例脑卒中患者的"3 m起立-行走测试"(TUGT)患者估计时间和实际所用时间,计算TUGT估计时间和实际所用时间的差(认知误差);记录连线试验(TMT-A)时间.对不同下肢布氏分级患者TUGT实测值、TUGT认知误差、TMT-A所用时间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UG的实测值在布氏分级Ⅲ与Ⅴ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4.600,P<0.05).TUG实测值与认知误差之间(r=0.844,P<0.01)、TMT-A时间与认知误差之间(r=0.508,P<0.01)、TMT-A时间和TUG实测值之间(r=0.414,P<0.05)存在正相关.结论 对外界的注意力与自我认知的误差会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资料13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组64例和无血管狭窄组66例,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狭窄亚组16例,中重度狭窄亚组17例,闭塞亚组31例。收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血压史、血糖病史、体质指数(BMI)等资料,分析血脂变量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高血压病史≥10年、TC、TC/H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C/HDL-C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1);轻度、中重度狭窄亚组TC、TC/HDL-C低于闭塞亚组(P<0.05);高血压病史≥10年、TC/HDL-C可能是新疆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C、TC/HDL-C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水平密切相关;血清TC/HDL-C和高血压病史≥10年可能可作为预测独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认知情绪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17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以期为医护人员做好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运动康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国北、东、中部3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369名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健康信念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锻炼计划量表及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369例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总分为(43.18±9.57)分,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与健康信念、运动自我效能、计划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29,0.717,0.686;均P<0.01);健康信念对运动自我效能、计划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均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393,0.371,0.155;均P<0.01);运动自我效能和计划在健康信念与功能锻炼依从性间呈部分中介作用(β=0.375,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70.75%。结论 运动自我效能、计划在患者健康信念和功能锻炼依从性间起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内在驱动力,促使其形成运动计划,进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与情绪调节策略、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运用情绪调节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对20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总分为(32.82±1.5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5年的患者糖尿病心理痛苦得分高于病程>5年的患者[(34.22±8.10) vs (31.71±6.91), P<0.05],不规律体育锻炼的患者糖尿病心理痛苦得分高于规律体育锻炼[(34.56±7.10) vs (30.77±7.57), P<0.05];糖尿病心理痛苦与认知重评、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呈负相关(r =-0.386、-0.443、-0.140,P<0.01),与表达抑制、屈服应对呈正相关(r =0.500、0.522,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认知重评、面对应对、回避应对能正向预测糖尿病心理痛苦程度(P<0.01),表达抑制、屈服应对负向预测糖尿病心理痛苦程度(P<0.01),应对方式与情绪调节策略能解释糖尿病心理痛苦的50.3%。结论 病程较短及不能规律锻炼的患者糖尿病心理痛苦程度较高。情绪调节策略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糖尿病心理痛苦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在临床进行健康宣教时应重点关注短病程及不能做到规律锻炼这类人群的心理状况,并重点给予心理辅导,同时鼓励患者多采取认知重评策略及积极应对方式以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20.
Investigating differences in the ways that people react to mood-evoking stimuli and regulate subsequent emotions may help to elucidate important mechanisms underlying depressed or hypomanic mood states. Euthymic young adul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n = 23) or depression (n = 21) were recruited for a study of emotion and mood. Two mood inductions assessed for differences in mood reactivity. Participants completed measures of current symptom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Maladaptive (B = 0.42, p = .021) and adaptive (B = ?0.26, p = .011)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Bipolar diagnosis (B = 5.51, p = .035), and threat mood reactivity (B = ?0.26, p = .015) were associated with hypomanic symptoms. Interaction terms for mood reactivity and emotion regula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either model, although net regressio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trends. Depressed moods, associated with MDD or BD, may be initiated and maintained primarily due to poor choice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Elevated mood states are more specific to bipolar disorder, and may be triggered by mood reactivity, rather than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