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与超重肥胖的关联。方法 选取江苏省和山东省4所公立幼儿园的2 03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与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 2 037名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的比例为44.04%,就寝时间在22:00之后的占25.58%,睡眠质量不良的占13.79%。儿童超重肥胖率为24.30%。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地区、出生体重、父母BMI、一周日均活动时间、一周日均屏幕时间后,男童的睡眠时间不足与肥胖相关(OR=1.56,95%CI:1.05~2.33),女童的就寝时间过晚与超重相关,就寝时间在21:00~22:00和22:00后的女童,其超重发生风险分别是21:00前就寝女童的4.03倍(95%CI:1.23~13.27)和4.82倍(95%CI:1.41~16.48)。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就寝时间过晚可能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有关,在儿童肥胖干预中应注意改善儿童的生活作息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南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超重肥胖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随机抽取河南省内8个市18 8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中,正常组有11 185人,超重有4 415人,肥胖有3 223人。男生有10 073人,女生有8 750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11.6±4.1)岁,平均睡眠时长为(8.19±1.27)h/d,不同体重3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睡眠时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男生和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而增加(均有P趋势<0.05),且在不同睡眠时长下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均有P<0.05)。在小学、初中及高中人群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均有P<0.05)。  结论  睡眠不足是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有利于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年人午睡习惯及夜晚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收集2015年成都市1276例(女性823人,男性453人) 20~7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测量调查对象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以判断超重/肥胖;夜晚睡眠时间通过问题"你平均每晚的实际睡眠时间是多久"获得,午睡习惯通过问题"你一周睡几次午觉"获得。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与午睡习惯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与夜晚睡眠时间的关系。结果 66. 38%成都市成年人有午睡习惯,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有午睡习惯的人患超重/肥胖的风险低于无午睡习惯的人(OR=0. 69,95%CI0. 54~0. 88);青年组(45岁)中,每周午睡次数增加1次,BMI减少0. 20;中年组(45~59岁)中,每周午睡次数增加1次,BMI减少0. 13;中年组的夜晚睡眠时间6 h和6~6. 9 h的人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大于7~7. 9 h的人[OR=2. 11 (95%CI1. 20~3. 76),OR=1. 93(95%CI 1. 13~3. 34)]。结论成都市青年和中年人中,午睡次数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中年人夜晚睡眠时间短于7~7. 9 h可能是患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年人BMI、腰围与睡眠质量的联合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12日―2020年12月18日对十堰市3 195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腰围与睡眠质量对高血压患病的联合作用。  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18.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以BMI正常且睡眠质量好的组为对照组,体重过轻且睡眠质量好的组、超重且睡眠质量好的组、全身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好的组、体重过轻且睡眠质量差的组、BMI正常且睡眠质量差的组、超重且睡眠质量差的组、全身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差的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4.049倍、1.172倍、4.625倍、4.581倍、1.166倍、5.476倍和8.230倍。以腰围正常且睡眠质量好的组为对照组,腹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好的组、腰围正常且睡眠质量差的组、腹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差的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4.017倍、3.074倍和7.495倍。  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全身型肥胖或腹型肥胖共存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提示睡眠质量差的人群控制BMI和腰围有利于高血压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夜间睡眠时间现状,分析夜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儿童超重、肥胖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和宁夏银川市抽取6所小学,对年龄为6~10岁的1308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控制了性别、年龄、地区、城乡、是否吃早餐、健康饮食得分等变量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学生一周日平均睡眠时长为(9.5±0.6)h;工作日平均睡眠时长为(9.4±0.6)h;休息日平均睡眠时长为(9.9±0.8)h。工作日较长的睡眠时长是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794,95%CI=0.636~0.991,P=0.042)。结论睡眠时长不足可能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与焦虑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我国≥60岁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2017年7月18日至2018年2月7日调查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897名≥60岁老年人,年龄为(73.4±8.0)岁,焦虑者占6.5%;睡眠质量差者占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一般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及大气PM2.5暴露等因素后,睡眠时间过短是老年人焦虑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7 h者相比,睡眠时长≤6 h者焦虑的OR值(95%CI)为2.09(1.49~2.93)。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OR值(95%CI)为5.12(3.88~6.7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条目评分升高与焦虑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的关联更强,OR值(95%CI)分别为4.63(3.55~6.04)、2.75(2.33~3.23)和2.50(2.19~2.8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80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的关联更强。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18~95岁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研究中国成年居民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于2020-06/08采用内隐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21 168名成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成人午睡习惯和夜间睡眠时长、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得成人的身高和体重。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成人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纳入有效样本共21 168例,超重率为29.97%,肥胖率为8.90%。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城乡、婚姻、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有无慢性病、每周锻炼频率、蔬果摄入、吸烟、饮酒、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情况对超重、肥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无午睡习惯组相比,有午睡习惯组增加14.1%超重风险(OR=1.141,95%CI:1.071~1.216)...  相似文献   

8.
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不同肥胖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852名潍坊市初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调查,并测量初中生的身高、胸围和体重.结果 不同睡眠时间组(>7h和≤7h)的BMI分别为(20.29±3.57) kg/m2和(21.56±3.63) kg/m2,WHtR分别为(0.44±0.05)和(0.47±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是否睡眠障碍组BMI分别为(20.11±3.47) kg/m2和(20.84±4.08) kg/m2,WHtR分别为(0.44±0.05)和(0.4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中生睡眠质量与BMI[OR(95%CI)=1.33(0.92~1.92)]和WHtR[OR(95%CI)=1.53(1.11~2.17)]关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BMI后,睡眠质量与WHtR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中生睡眠质量与两种类型肥胖均相关,和向心性肥胖的关联性较强.改善初中生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成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使用频数和百分比对超重肥胖进行一般统计描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探讨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成人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样本20 955人,超重肥胖率、有午睡习惯率和夜间睡眠不足率分别为38.8%(8 137/20 955)、61.1%(12 806/20 955)、20.4%(4 279/20 955)。控制混杂因素后,相较于不午睡,午睡30~<60 min(OR=1.105)、60~<90 min(OR=1.143)、≥90 min(OR=1.207)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相较于夜间睡眠时长7~9 h,夜间睡眠时长<7 h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OR=1.168)。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 min和夜间睡眠时长8 h为临界点,午睡时长>30 min、夜间睡眠时长<8 h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性别分层结果显示,男性在午睡30~<...  相似文献   

10.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的流行现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七~十二年级的在校中学生进行睡眠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睡眠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35%,其中男生为20.97%,女生为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14,P<0.01).中学生睡眠不足(<8 h/d)报告率为48.11%,男生为42.78%,女生为53.24%(x2=6.8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BM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不足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而女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间与青少年学生BMI关系密切,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青中年人群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打鼾和慢性病共病的关联.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拉萨市城关区3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睡眠与慢性病共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 505名30~<60岁青中年人,年龄为(44.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2010年和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变化情况,探讨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儿童肥胖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20年在沈阳市抽取6所幼儿园,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对全体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010年在同一区10所幼儿园儿童的身高体重数据及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内容,统计分析10年间儿童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睡眠时间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  结果  2020年参与调查的3~6岁儿童共623人。2010年共574名3~6岁儿童的调查问卷被采用。与2010年比较,2020年3~6岁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20年儿童身高、体重以及BMI均明显增加(均有P<0.05)。2020年儿童肥胖检出率(14.9%)明显高于2010年(1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睡眠时间<8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51倍(95% CI: 1.22~5.19),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8倍(95% CI: 1.17~6.23)。2020年睡眠时间8~9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1倍(95% CI: 1.34~5.48),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25倍(95% CI: 1.09~4.67)。  结论  2010―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2010年儿童睡眠时间<8 h和2020年睡眠时间在8~9 h的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共纳入7 8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夜间睡眠时长分为5组:≤5 h、>5~ < 6 h、6~ < 7 h(参照)、7~ < 8 h、≥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并建立3个模型,在调整不同协变量下逐步探索不同夜间睡眠时长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获得OR值和95% CI值。  结果  以夜间睡眠时长6~ < 7 h为对照,夜间睡眠时长≤5 h患高血压风险较高(OR=1.37, 95% CI: 1.12~1.69, P=0.002)。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分析,逐步调整混杂后,男性睡眠时长≤5 h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6~ < 7 h组的1.72倍(95% CI: 1.14~2.59, P=0.009)。而在女性中,调整混杂后并未发现关联(OR=1.26, 95% CI: 0.99~1.59, P=0.055)。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5 h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夜间睡眠时长≤5 h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阶段学生提升睡眠健康的干预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城区和4个郊区16所小学的3 4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运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地区小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 < 10 h的比例有93.0%。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率为66.8%,其中女生为67.1%,男生为66.6%,发生率最高的3项睡眠问题依次为白天嗜睡(80.9%)、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74.1%)以及睡眠焦虑(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1.51,95%CI=1.04~2.21)以及每天步行10 min以上(OR=1.27,95%CI=1.08~1.50)是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高,且与年级和体力活动相关。低年级的睡眠健康干预重点是睡眠质量,而高年级的重点是睡眠时间,适度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步行运动是促进学生睡眠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体力活动、睡眠时间、超重肥胖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2021年每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天津市16个区抽取52 74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抑郁症状、睡眠时间和体力活动时间。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07%,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农村,住校学生高于走读学生,留守学生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44,155.77,35.29,19.15,P值均<0.05)。天津市中学生超重检出率为20.64%,肥胖检出率为22.13%,一周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49.54%,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合格率为33.64%,睡眠时间合格率为25.7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周体力活动时间合格、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合格、睡眠时间合格、体质量指数(BMI)合格均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呈负相关,其中睡眠时间合格抑郁症状检出风险最低(OR=0.60,95%CI=0.57~0.6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18岁人群的体检资料,探究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北京美兆体检中心2008-2018年体检资料,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睡眠时长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亚人群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7 697名体检对象,年龄为(40.7±11.7)岁,短睡眠时长(<6 h)与长睡眠时长(≥8 h)分别占12.7%与7.0%,NAFLD的超声检出率为3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短睡眠时长和长睡眠时长与正常睡眠时长的体检对象相比患有NAFLD的OR值分别为1.08(95%CI:1.03~1.14,P=0.003)和0.88(95%CI:0.82~0.95,P<0.001),且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在男性(P交互<0.05)及18~<30岁、30~<40岁的人群中(P交互<0.001)更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4个主城区、3个开发区、3个县和1个地级市7318名学龄前儿童,使用ACEs问卷和儿童睡眠评估问卷等进行调查,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潮州市居民肥胖状态与高血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提出适宜的血压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潮州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腰围与高血压间剂量-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睡眠时长与不同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亚型的相关性。  方法  以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测。睡眠时长作为分类变量,分为睡眠时长≤ 5 h/d(< 5.5 h/d)、6 h/d(5.5~6.5 h/d)、7 h/d(6.5~7.5 h/d)、8 h/d(7.5~8.5 h/d)、≥ 9 h/d(≥ 8.5 h/d),依据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对IS进行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睡眠时长与不同IS亚型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6 37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8.34±9.37)岁。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状况和健康状态后,与睡眠时长为7 h/d的相比,睡眠时长≤ 5 h/d的患IS、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卒中和不明原因型卒中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75倍(95%CI:1.42~2.15,P < 0.001)、1.98倍(95%CI:1.46~2.70,P < 0.001)、5.73倍(95%CI:3.34~9.83,P < 0.001)和4.43倍(95%CI:1.86~10.53,P=0.001)。然而,睡眠时长8 h/d和≥ 9 h/d仅在IS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中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睡眠不足与IS、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卒中和不明原因型卒中风险增加有关,而睡眠过长仅与IS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