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2012-2013年小学生伤害特征,为政府制定学校卫生政策与预防伤害的相应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取深圳市光明新区2012-2013年小学生伤害监测系统信息报告卡,共监测小学生6 832名,用SPSS 13.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64%,男生发生率为11.48%,明显高于女生(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91,P<0.01).伤害以跌倒/坠落伤最多(65.9%),伤害主要发生于娱乐玩耍(64.8%)和体育课(17.8%)时.2012年与2013年伤害时活动、伤害类型、伤害部位、伤害程度、伤害医疗费用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49,1.221,2.054,0.449,0.140,P值均>0.05).结论 深圳市光明新区小学生伤害现况依然严峻,加强学校伤害健康教育及运动伤害干预对于减少小学生伤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监测的现况及伤害发生特点,为设计和制定伤害干预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各选择1个城区/郊县作为监测点,共抽取3所完全中学进行中学生伤害监测,以报告表和数据库的形式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学生伤害情况及其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个学年共监测中学生10 367人,发生伤害403人次,年平均发生率为3.89%;男生伤害人次发生率为5.37%,高于女生的2.26%;初中生的伤害发生率(4.65%)高于高中生(2.91%);男、女生伤害类型构成均以跌倒/坠落为主(3.02%,1.27%),大部分发生在学校(82.76%,71.43%),51.1%的中学生伤害发生在体育活动时.结论 伤害监测可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但学生伤害监测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3.
周丽  吴宇  吴小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43-1345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规律,为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网络直报的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于2006 -2010年对深圳市7个行政区的22所监测点校(小学11所,初中7所,高中4所)开展伤害监测.结果 2006-2010年4学年报告年伤害发生率在0.80% ~1.16%之间,男生多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学生伤害。方法在光明新区整群抽取1所中学和1所小学学生进行伤害监测,以报告卡形式收集2010年度伤害发生情况及其相关信息,采用SPSS 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中小学生4 139人,发生伤害119例(男生82人,女生37人),伤害平均发生率为2.88%,平均年龄10岁;以跌倒/坠落居多,伤害部位以上肢31.93%(38/119)、下肢29.44%(35/119)和头部25.21%(30/119)为主;伤害后果主要是挫伤/擦伤,占56.30%(67/119);学生伤害发生在学校占61.30%(73/119);学生伤害治疗费用在101~1 000元者占30.25%(36/119);不同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对造成的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明新区中小学生发生率高于深圳市中小学伤害发生平均水平,应加强中小学生预防伤害宣传教育,提高对伤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5.
了解甘肃省2016-2018年在校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16--2018年甘肃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8 736例学生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是跌倒/坠落(52.7%)、道路交通伤(14.1%)、钝器伤(13.8%).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学校与公共场所(35.0%)、家中(23.5%)、公路/街道(19.6%).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31.6%)、体育活动(19.6%)、学习(11.2%).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8.6%.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2.8%).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30.7%).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1.0%).结论 应重视中小学生伤害问题,全社会共同参与,根据学生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连市学生肢体暴力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学生群体肢体暴力伤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8—2022年大连市医院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学生肢体暴力伤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特征并计算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报告在校生肢体暴力伤害病例1 413例,男女性别比为4.12∶1。各年度在校学生肢体暴力伤害报告数由2018年的414例下降到2022年的209例;高中/中专阶段病例占比最高(40.13%);各月份均有伤害发生,6,10和11月报告病例最多,共占33.97%;伤害原因主要为钝器伤和跌倒/坠落,分别占70.06%和23.35%,其中男生钝器伤占比(71.24%)高于女生(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为主,占75.58%;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公路/街道,分别占51.52%和23.3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和锐器开放伤,分别占67.16%和22.29%;伤害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占59.52%;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分...  相似文献   

7.
了解2006-2010学年黄浦区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中学生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制定的“学生伤害个案报告卡”进行监测登记,收集2006-201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所有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黄浦区中学生平均伤害发生率为0.43%;学校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80.0%);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伤害发生时段、发生部位和伤害性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伤害发生时伤者活动和发生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发生时伤者首位活动为消遣活动(44.6%),其次为体育活动(40.0%);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为跌落/倒(48.5%),其次为碰撞/挤压伤(35.9%).结论 应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家长重视程度.在进行安全教育、采取预防措施时,针对校别和性别差异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探讨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长宁区6所幼儿园小班和中班7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随访监测儿童1 a内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90名学龄前儿童1 a间共发生非故意伤害23人次,年发生率2.91%,其中男童发生率为2.38%(10/421),女童发生率为3.52% (13/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6,P=0.338).非故意伤害类型以跌落/坠落为主(占52.2%),52.2%的伤害发生在家中或幼儿园,所有伤害均为轻微伤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儿童非故意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性格、近1 a非故意伤害史、是否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孩子健康状况(P值均<0.05).结论 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应继续针对儿童非故意伤害相关因素采取综合性安全防范措施,重点加强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以及关注近1 a有非故意伤害史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基于学校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体系,对2012-2016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学生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以校园内为主(74.2%),高于校园外(25.8%).校园内、外伤害均以无意自伤(校园内69.7%,校园外74.5%)或无意他伤(校园内27.4%,校园外23.8%)为主.校园内伤害以轻度(60.3%)为主,校园外伤害以中度(52.0%)为主.校园内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38.2%,25.9%,22.7%和9.7%;校园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46.1%,13.9%,13.7%,11.7%和5.5%.小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伤害多发生在娱乐玩耍时(43.9%和49.7%),初中、高中和职中学生校园内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时(52.2%,67.4%,63.1%),校园外伤害主要是骑车/坐车(46.5%,29.4%,51.2%)和走路(18.6%,23.4%,19.5%).结论 小学阶段在校园内外应以预防学生在娱乐玩耍导致的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为重点;中学阶段在校园内主要加强运动伤的防范,在校园外以预防出行中发生的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谌丁艳  周丽  吴宇  罗青山  王赟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37-1739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有580万人死于伤害,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0%[1].在我国,伤害年发生率为16.1% ~21.9%,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高达(70~75)万人[2-3].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有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的伤害发生率高达50%[4],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5].伤害不仅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其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也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因此,了解儿童青少年的伤害特征,对于早期发现问题、确定高危人群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对深圳市2010-2013年间监测到的2 477例中小学生伤害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伤害特征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伤害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预防提供线索。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在成都市青羊区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6:1);平均年龄为31.70±18.88岁;发生时间有一定的集中趋势,20点为最高(1220例,8.63%);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410例,31.20%)、公路/街道(3501例,24.77%);伤害程度多为轻度(10344例,73.11%);经诊治后多回家休养(10532例,74.52%);以意外伤害为主(12309例,87.09%);受伤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头部(5140例,36.37%)、上肢(3390例,23.98%)和下肢(2476例,17.52%);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289例,30.35%)、机动车车祸(2178例,15.41%)和钝器伤(1955例,13.81%)。结论伤害严重影响成都市青羊区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桐乡市0~14岁儿童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桐乡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分布特征并探讨伤害发生原因,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桐乡市伤害监测网络,分析14岁以下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2010年度,14岁以下儿童伤害共报告病例2 115例,男女比例为1.62: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伤害原因的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50.97%)、动物伤(16.64%)、交通伤(10.59%)、钝器伤(7.61%)、刺割伤(5.67%).伤害性质大部分属于非故意,占98.44%.伤害程度多为轻度,占76.55%.结论 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伤害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旨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地开展医院伤害监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为我国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以与伤害监测相关人员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目前医院伤害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结果访谈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院开展伤害监测过程中主要存在漏报、信息准确性、资料完整性、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地域和医院的伤害监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结论基于上述问题和原因,建议设置高效运转的报告流程,建立健全相关监测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填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伤害监测质量,为我国的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雷  黄萍萍  黄文鸳  刘峰  杨帆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07-1008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在校学生近年来伤害发生和分布特征,探讨学生伤害的有效干预措施和预防模式。方法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伤害的平均年发生率为4.58‰,男、女生伤害发生率比值为3.48;伤害发生率与校别有较密切的关系;学校是学生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场所,占82.8%;不慎是造成学生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占伤害发生原因的85.5%;排在前4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碰撞(56.9%)、跌落(28.8%)、切割穿刺(4.7%)、交通事故(1.8%);伤害性质主要以骨折和外伤为主,分别占伤害数的41.6%和36.4%。结论有必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伤害的综合监督和管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各类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学校伤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省鄞州区的6所农村中小学中开展伤害监测,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伤害情况登记制度,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上报,研究伤害发生率近几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1-2006学年共登记伤害12 245例,男、女生之比为2∶1;排名前3位的伤害为跌伤、锐器伤和钝器伤;伤害年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χ=63.69,P<0.01),特别是交通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χ=40.33,P<0.01)。预测2007-2010学年的伤害年发生率分别为24.06%,25.29%,26.58%和27.93%。结论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山县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状况,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在常山县人民医院、招贤中心卫生院、辉埠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首次在监测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哨点监测方式,以年度为单位持续进行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常山县2004-2010年监测医院共报告交通伤害病人14 122例,其中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1 937例,占13.72%;以5~14岁在校学生为多,占14.71%;交通伤害中男、女之比为1.66︰1;伤害发生原因机动车车祸比非机动车车祸多。伤害发生场所以公路/街道为主,占94.11%;伤害发生时活动以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为多,分别占52.30%和32.32%。结论 5~14岁在校学生为伤害预防干预的重点。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伤害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到松江区3家综合性医院及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相关科室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病例的伤害监测报告卡,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松江区哨点医院伤害病例逐年增加,共收集伤害报告卡256 686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性别比差距逐年减小(P<0.001);伤害年龄分布集中在25 ~ 44岁的青壮年劳动人群(40.19%);伤害病例的常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6.53%)、商业/服务业人员(19.73%)、专业技术人员(14.25%);每年导致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物体/器具机械性作用(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39.46%)、跌倒/坠落(35.24%)、交通伤害(18.33%);伤害者户籍构成中,外省市伤害例数呈递增趋势,并于2010年达到最高(61.87%);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2.46%),逐年递增,而自残/自杀伤害及故意伤害呈逐年递减趋势(P<0.001).结论 松江区伤害病例前3位原因为物体/器具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伤害,常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非故意伤害为今后松江区伤害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的干预效果,为更有效地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提供指导。方法在娄底市4所初级中学随机抽取12个班级共680名学生,按单纯随机的方法将其中6个班级共计34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伴教育组),另6个班33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同伴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2组学生均运用同一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在伤害防控知识掌握方面,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各项答对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伤害发生率方面,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各项受伤率显著下降(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伴教育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方面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