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多支血管病变(MV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预后结果。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接受CABG和PCI的MVD合并DM患者入组。收集并获取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生化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诊断等信息,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研究共收集MVD合并DM患者625例,其中接受CABG的共205例,接受PCI的共420例。与PCI组相比,CABG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左主干狭窄程度更严重(P<0.001),患者遭受的并发症更多(P<0.001);CABG组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高,住院总花费也显著偏高(P<0.001);CABG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1.5%)略高于PCI组患者(0.5%),但差异不显著(P>0.05);CABG组的五年生存率(98.0%)显著高于PCI组(74.5%);CABG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PCI组,五年内发生心梗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更低(P<0.05)。结论对于MVD合并DM患者,CABG手术的长期预后结局优于PCI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65例,分为DES组(85例)和CABG组(80例)。从手术后30 d开始随访5年,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调整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5年,随访率100%,两组间5年生存率(96.58%vs 97.50%)、心源性病死率(0%vs 0%)、全因死亡率(3.52%vs 2.5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2.35%vs 1.25%)、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35%vs 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心绞痛复发率(17.64%vs 8.75%)、再次血运重建率(16.47%vs 1.25%)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DES与CABG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DES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优化药物治疗(OMT)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08~201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住院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成CABG组,OTM组和PCI组,采用电话、门诊和查阅病历确定患者的存活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1 643例,其中CABG 283例,OTM 425例,PCI 935例。CABG组年龄最大,合并疾病脑卒中、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最多,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Syntax积分和血管狭窄积分最高,其次为PCI,再其次为O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MT左室射血分数最低,其次为PCI,再其次为C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CI组肌钙蛋白T最高,其次为CABG,再其次为O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OMT和PCI红细胞低于C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CABG组死亡27例(9.5%),OTM组死亡22例(5.2%),PCI为组死亡63例(6.7%),CABG的死亡率偏高(P=0.063)。CABG与OTM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男性、高龄、SYNTAX积分、红细胞降低,EF降低,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是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远期随访显示CABG,OMT和PCI的死亡率大致相似,但CABG死亡率略高。男性、高龄、复杂病变、LAD近端病变、射血分数降低是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10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治疗,术后实施血糖控制,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控制理想组、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比较三组的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水平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14 d,控制理想组LVEF高于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LVEDD低于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P <0.05)。控制理想组和控制良好组术后MACE、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控制不佳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MACE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UC=0.799, 95%CI:0.678~0.919, P <0.001)。结论 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对6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其中行CABG治疗41例(CABG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3例(PCI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事件及次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ABG组院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 (3/41),PCI组为8.70%(2/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失访患者,随访12~48个月,CABG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26个月,PCI组为33.19个月.随访期间CABG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9.51%(8/41),PCI组为30.43%(7/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外科治疗是可行的,CABG治疗ACS与PCI疗效相当,术式要依据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方式才能得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在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78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6例)和非DM组(42例)。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DM组相比,糖尿病组病变范围广,钙化的程度更严重,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PCI术支架直径<3.5 mm、支架长度≥30 mm、支架数量≥2枚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PCI术支架直径过小、支架长度过长、多支架置入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4.11~2015.11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为60例;两组均实施PCI术,术后对比组进行常规专科管理,观察组进行综合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PCI成功率、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复发、支架再狭窄率、血运再重建率均低于对比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实施PCI治疗,加强围术期管理,有助于改善预后质量,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患者术后ISR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经回归分析检验CHD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16例术后发生ISR,占20.51%;62例未发生ISR,占79.49%;发生组合并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组,支架直径短于未发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短及hs-CRP、β2-MG水平高是导致CHD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CHD患者PCI术后发生ISR与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短,hs-CRP、β2-MG水平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燕 《中国校医》2007,21(6):687-68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青年的区别。方法对34例住院的老年(年龄≥65岁)、27例中青年(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双支、多支病变明是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重度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但吸烟、饮酒、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显著低于中青年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选择男性冠心病患者19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表(IIEF-5)"评估。结果 197例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合并ED患者112例(合并ED组,56.85%),未合并ED的冠心病患者85例(对照组);合并ED组3支病变29例,占25.89%,双支病变51例,占45.54%,平均病变支数5例,占5.88%,均明显多于对照组(36例,42.35%),同时前者的单支病变32例,占38.79%,明显少于对照组44例,51.76%(P均<0.01);合并ED组冠脉重度狭窄27例,占24.11%,中度狭窄50例,占44.64%,以及冠脉狭窄程度评分系统评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4例,4.71%和34例,40.00%),同时前者的轻度狭窄35例,占31.25%,明显少于对照组47例,55.29%(P均<0.01)。结论冠心病合并ED常常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其造影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部位、狭窄程度、危险分层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确诊ACS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82例.单支病变94例,占63.5%,双支42例,占28.4%,三支11例,占7.4%;犯罪血管分布中左前降支(LAD)81例,占54.7%,左回旋支(LCX)13例,占8.7%,右冠状动脉(RCA)53例,占35.8%,左主干1例,占0.7%.犯罪血管狭窄程度及危险程度分层中,狭窄在50%~74%者35例,占23.6%,狭窄在75%~99%者82例,占55.4%,完全闭塞者24例(其中AMI 20例,UAP 4例),占16.2%,狭窄<50%者7例,占4.7%.犯罪血管危险程度分层中,低危者27例,占18.2%,中危者54例,占36.5%,高危者53例,占35.8%,极高危者7例,占4.7%;中、高危病变共计107例,占总数的72.3%.结论 ACS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大部分有严重的冠脉病变,部分完全闭塞,应积极考虑急诊PTCA及支架术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血运重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年龄<60岁,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患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 vs 47.4±6.2岁,P<0.05);有高血压病者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年龄≥60岁时,女性冠心病有高脂血症者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变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年龄<60岁,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患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 vx47.4±6.2岁,P<0.05);有高血压病者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年龄≥60岁时,女性冠心病有高脂血症者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变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其余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1例,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例)、双支病变组(7例)、多支病变组(12例)及无病变组(15例),按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15例、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6例、重度狭窄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M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MPO水平[(252.10±27.07)μg/L]显著高于SAP组[(185.81±17.85)μg/L]和对照组[(140.42±71.40)μg/L](P<O.05),SAP组血浆M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 0.05),但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但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8,P=0.018)、肌酸激酶同工酶-MB(r=0.469,P=0.043)、受试组(r=0.757,P=0.00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84,P=0.000)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49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