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北和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0):869-871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伴有窦性心律过缓的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观察组92例: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者服用异搏定40~80mg,每日3次;室性期前收缩为主者服用慢心律0.15~0.2g,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0.1g每日3次,同时予以病因治疗,如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营养心肌药物、抗糖尿病药物及阿司匹林等。对照组:除未用氨茶碱外,余治疗同观察组。Hoher监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房性心律失常1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5.7%与62.5%,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9.8%与66.7%;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6.0%与61.9%,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8.4%与69.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期前收缩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对伴有轻、中度窦性心律过缓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加用氨茶碱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且能减少严重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21例已使用美托洛尔(25~50mg/d),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用法0.2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0.2g,每日1次,以后每日0.1~0.2g。另42例同时服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胺碘酮用法同上。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满8周总有效率为82.5%(52/63),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略上升(P〉0.05)无统计学意义,QTc延长(P〈0.01)。但QTcd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是心脏疾患中常见病症。目前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各类药物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眩晕、呕吐、震颤、心动过缓等。作者使用中药组方治疗早博等心律失常68例,副反应较小,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伴有室性或房性或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3次/min以上,其它早搏5次/min以上,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中药治疗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8~62岁cSO岁以上占69.7%;病程6天~3.5个月,平均2个月。心律平治疗20例,男]4例,女6例,年龄对~62岁,SO岁以上占7O.O%;病程7天~3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超短波治疗颈椎病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112例颈椎病源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西比灵及活血祛瘀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辅以超短波热疗消除无菌性炎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1.8%、总有效率94.6%,对照组分别为16.1%和76.8%,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超短波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源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9例甲亢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比索洛尔 (Bisoprolol简称BSP)组 ,及安替洛尔 (Atenolol简称Ate)组。比较两组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 ,BSP组总有效率为 96% ,Ate组总有效率 90 %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种药物均能迅速减慢心率 ,使部分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 ,房性及室性早搏消失 ,改善临床症状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早搏住院患者,在原发病药物继续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7天,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05例。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乙胺碘呋酮片,每次0.2g,每日3次,然后渐减量至0.2g,每日1次;病程均为4周。观察服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服药前,后查血、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服药进程中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余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恶心、呕吐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胃肠道反应5例。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有(或无)心悸等主观不适,并有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心律失常,如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或伴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单盲法观察。在前一周内未用过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开始服用稳心颗粒9 g(1袋),3次/d,连续治疗4周,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不良发应,并有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作前后对照。结果:其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率分别为:房早45.80%,室早49.27%,症状缓解86.5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对频发房早、室早的总有效率与口服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的有效率相接近;而对窦性心率几无影响,且在减少早搏的同时能减轻症状,这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相似文献   

8.
心律平和宁心宝联合治疗室性早搏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心律平和宁心宝联合治疗复杂性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观察组心律平150mg,每日3次,宁心宝2粒,每日3次,两组均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无1例心律失常或猝死(P<0.01),对照组有效率为73.4%,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9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心病可以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54.5%,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占25.4%,心房纤颤占7.0%,右束支传导阻滞占4.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占4.2%,室性期前收缩占2.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1.9%。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纠正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中药稳心颗粒与西药心律平的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每次口服稳心颗粒 9g ,每日 3次 ;对照组 :每次口服心律平 15 0mg ,每日 3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7% ,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6 .7% ,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5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4 .2 % ;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0 .0 % ;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6 .9%。两组总有效率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其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相当 ,但治疗组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对照组好(P <0 .0 5 )。结论 稳心颗粒具有和心律平相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且副作用小 ,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300例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依次为窦性心动过缓130例,窦性心动过速57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1例,房性心律24例,室性早搏19例,房性早搏15例,心房颤动3例.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与放射治疗的辐射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照射使颈动脉窦周围组织纤维化、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电解质紊乱和鼻咽癌晚期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长期口服胺碘酮致肺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例]男,49岁。因频发多源性心律失常5年,干咳、乏力、呼吸困难1年,加重半年就诊。患者5年前因心悸、胸闷在我院行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予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治疗效果不佳,改用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心律失常得到较好控制,1周后逐渐减量,半个月后减至0.2g每日1次维持。  相似文献   

13.
心宝治疗胺碘酮所致窦性心动过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是一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临床应用广泛,但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的发生率较高,且常规抗胆碱药疗效不佳,严重者甚至因此而被迫中断治疗。近年来我们对在口服胺碘酮过程中出现窦缓的患者服用心宝,观察并比较了其与另外两种常用窦缓口服治疗剂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本组病例来自1996年6月~1998年12月间因心律失常到我院门诊及住院使用胺碘酮者。治疗前无窦缓存在,治疗2周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率低于60次/min,动态心电图监测最低心率低于40次/min者,排除窦房阻滞、房性逸搏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83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A组)和267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不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B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图均以房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窦性心律失常、各种传导阻滞、缺血性ST—T异常改变为主,尤其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A组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χ2=12.45、11.40,P〈0.01)。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图主要以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异常改变为主,当心电图上以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为主要表现时,应加强其心理方面的重视,并结合临床表现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硝苯地平加氨茶碱是否可以改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方法:选取80例慢喘支患者在抗感染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硝苯地平片,首次10~20mg舌下含化,以后改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氨茶碱0.25g,加入25%葡萄糖40血中缓慢静滴,1日1次,疗程7~14天。结果:显效66例,占82.5%,有效14例,占17.5%,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口腔真菌感染略增加,未见全身性副作用。结论:硝苯地平加氨茶碱可改善慢喘支患者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及负性肌力作用限制了其临床 应用,为了寻求有效无毒性作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法,我们采用低能量He—Ne 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并室性早搏42例,ILIB治疗后 14例显效率占66.3%,有效16例占28.1%,无效12例,占28.6%,总有效率的 71.4%,此方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多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氨茶碱为最常应用的药物,作者近年来对此类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氨茶碱解痉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收治的47例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37~84岁,平均问.3岁。本组病人均无肺性脑病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入院的第一天晨给予氨茶碱0.259静滴且予以0.15g口服每shl次,在2~3天后测氨茶碱血药浓度,然后改为口服029每shl次。2天后再测其血药浓度。第1次取样为氨茶碱静滴后6~10min内,第2次取样为口服氨条碱山后。均采静脉血3ml…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38例,用氨茶碱0.5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每晚口服氨茶碱片0.1g,硝苯吡啶0.1g,每日3次;同时伍用抗生素消炎;并服用自拟“平喘汤”,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起效快,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26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房缺)心内直视术后患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1.6%,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占51.2%、房颤24%、室性早搏16.8%、窦性心动过速7.2%、室颤0.8%。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7h。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与患的年龄、心胸比值(C/T)、房缺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等密切相关。连续监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针对上述发生因素进行预防,及时正确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收到良好效果。因此,护士应熟悉疾病的特点,掌握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护。  相似文献   

20.
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窄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FDP组45例,除使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外,加用FDP5~10g,静脉滴注,1次jd,7~14d为1个疗程。另设对照组45例,仅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7~14d为1个疗程。结果:FDP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62.2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DP组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加用FDP治疗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