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1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时间窗超过3h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时间窗超过3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法国南锡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影像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均达到或超过3 h,颈内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24h.昏迷不超过6 h),行动脉内药物联合机械溶栓治疗,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7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另有2例闭塞血管未再通,再通率为87.5%.患者动脉溶栓后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时间窗大于5 h的前循环系统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时间窗较短患者相比较,出院时mRS评分明显较高.5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2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相比预后较差.4例患者溶栓后24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例死亡.1例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但因侧支循环血流丰富,最终临床预后仍较好.结论 对于时间窗超过3 h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可使闭塞血管达到较高的再通率,短期内使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临床应用动脉溶栓时应注意个体化选择性治疗,评价其疗效需结合时间窗、血管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并发症等因素,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时间窗超过3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法国南锡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影像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均达到或超过3 h,颈内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24h.昏迷不超过6 h),行动脉内药物联合机械溶栓治疗,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7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另有2例闭塞血管未再通,再通率为87.5%.患者动脉溶栓后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时间窗大于5 h的前循环系统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时间窗较短患者相比较,出院时mRS评分明显较高.5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2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相比预后较差.4例患者溶栓后24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例死亡.1例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但因侧支循环血流丰富,最终临床预后仍较好.结论 对于时间窗超过3 h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可使闭塞血管达到较高的再通率,短期内使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临床应用动脉溶栓时应注意个体化选择性治疗,评价其疗效需结合时间窗、血管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并发症等因素,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选择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5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r-TPA行动脉内溶栓.其中血管明显狭窄7例,溶栓后采用支架血管内成形术.结果 溶栓后完全再通31例,部分再通14例.治疗前欧洲卒中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为(55.50±13.25),治疗后7dESS评分为(90.85±15.3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血管明显狭窄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残余狭窄<16%.结论 r-TPA早期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合并严重动脉狭窄的病人,动脉内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3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8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情加重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1例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血管改变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表现运动功能缺损占28.6%,构音障碍和言语障碍占28.6%,眩晕、恶心和呕吐占71.4%,视觉障碍占14.3%,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或头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主诉的占28.6%。基底动脉重度狭窄6例,单侧椎动脉闭塞6例,一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另一侧椎动脉闭塞3例,一侧椎动脉重度狭窄3例,3例未做任何影像学检查。19例死亡,2例痊愈,均为溶栓病人。结论血管狭窄是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极其危险的因素,对于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和体征患者,要尽早做血管检查,及时干预治疗。介入溶栓治疗是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观察溶栓前、溶栓后24 h NIHSS、GCS评分变化,3个月时Barthel评分情况,溶栓后闭塞血管的再通及症状性脑出血等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脑血管造影有狭窄或闭塞者32例,溶栓后狭窄血管成功再通25(78.1%),血管未再通7例(21.9%);再通的病例中5例再通后残余狭窄严重,同期给予支架成形术.溶栓后24 h较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降低(14.83±6.69 vs 18.20±4.19,P<0.05),而GCS评分明显提高(10.63±3.73 vs 8.78±1.77,P<0.05);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60者达65.9%;溶栓并发脑出血5例,其中症状性脑出血3例,均死亡.结论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经动脉尿激酶(UK)溶栓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取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组,行超选择动脉溶栓及PTA治疗,取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行UK静脉溶栓治疗,复查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0%,95%,和100%,PTA组6例中,ICA2例,椎基底动脉4例,均有血管再通,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语言功能障碍恢复,3个月后临床神经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血管内精巧细致的超滑导丝和球囊扩张等机械性作用显弥补了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方法4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238例,女173例,平均为(64±11)岁,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24 h,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80- 130万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273支,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3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78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54.72%;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5.18%。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率为61.68%。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率为67.42%。并有35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47例,为60.10%。结论我们认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还是很值得进行的。随着溶栓经验的积累,溶栓药的开发,脑保护剂的应用,总有效率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采用PTA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有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 早期超参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动脉内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无明确血管闭塞者,在可疑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注入尿激酶50万U,有血管闭塞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并对患者进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评估及评定溶栓后14d、3个月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结果 脑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7例,血管闭塞31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2例.溶栓前31例血管闭塞患者TIMI分级为0~1级,溶栓后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8例,闭塞血管再通率为90.32%.7例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患者结果良好,10例血管闭塞治疗后完全再通者MRS 1级,18例部分再通者8例患者MRS 1级,6例 MRS 2级,2例MRS 3级,死亡2例,3例闭塞血管无再通者MRS 2级.2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动脉内溶栓治疗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重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1例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MRI定位梗死部位,CTA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以及狭窄率,DSA明确侧支代偿情况,分别行枕动脉-椎动脉(OA-VA)搭桥术、颈外动脉-桡动脉-椎动脉(ECA-RA-VA)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OA-PICA/AICA)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STA-PCA/SCA)搭桥术等后循环血管重建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11例患者经CTA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别位于基底动脉占2/11,双侧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串联病变占1/11,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占2/11、颅外段占1/11,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合并对侧颅外段占4/11,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合并另一侧椎动脉纤细占1/11。DSA明确侧支代偿情况,代偿血管分别为后交通动脉占7/11,小脑软膜吻合(包括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占5/11,颈升动脉占4/11,大脑软膜吻合(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占3/11,脊髓前动脉占1/11。11例患者顺利完成血管搭桥术,影像学检查(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DSA和CTA)均提示桥血管通畅。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可疑颅内感染,均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1例患者出院时mRS量表中位评分为1;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9例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1)、2例预后中等(mRS评分为2~3)。结论血管重建治疗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具备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激酶(Urokinase)动脉内溶栓(IAT)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6例发病后12h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行IAT治疗.疗效评价在溶栓后24h及20d进行,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 溶栓前2例为TIMI 1,24例为TIMI 0.溶栓后22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4例未再通.20例患者结果良好,6例不良结果,其中4例死亡.发病6h内IAT组与发病6~12h内IAT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 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 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 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 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导溶栓后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成功地治疗三例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病例。 例1,男64岁,昏迷5小时后入院。头部CT示双侧小脑小梗塞。急诊血管造影颅内左侧椎动脉(VA)闭塞,右侧椎动脉(VA)发育不全。微导管插入左VA,注入尿激酶48万u,血管再通后发现VA、基底动脉(BA)严重狭窄。经股部插入2.5mm经皮腔血管成形(PTA)球囊导管,用3~5个大气压扩张左VA 4次,20秒/次;以同样方式扩张BA,尽管有70%血管狭窄但获得充足的远端血流。患者意识障碍很快恢复。1周后出院留下轻微小脑共济失调。6月后血管造影残留同样多的狭窄,但远端血流充足。例2,男57岁。突发意识障碍、左侧偏瘫。多次头部CT未见异常。血  相似文献   

17.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共检出25个狭窄病变,其中22个位于椎动脉起始段(左侧13个,右侧9个),1个位于椎动脉颅内段,2个位于基底动脉.共成功植入26枚球囊支架,金属裸支架15枚,药物洗脱支架11枚;基底动脉植入2枚,椎动脉植入24枚.其中1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辅助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 23例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40%(50%~95%)降至6.30%(0~15%).20例患者平均持续随访21个月,17例(85%)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5%)部分缓解;2例复发患者中1例再次血管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血管开通良好,1例拒绝接受再次治疗.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药物洗脱支架对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优于金属裸支架,若手术后积极辅以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基底动脉闭塞9例)行动脉内超选择插管至闭塞动脉,注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0 mg进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同时应用TCD对闭塞动脉进行低频(2 MHz)、低强度(0.25 W/cm2)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及24h时复查头颅CT,观察动脉再通率、颅内出血率,并对术前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为77.27%(17/22),其中完全开通率为22.73%(5/22),部分开通率为54.55%(12/22);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13.63%),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显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应用低频TCD辅助小剂量rt-PA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闭塞动脉的再通率,明显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大动脉闭塞患者的效 果及潜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8 月,在北京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 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5 例患者,记录了MR 血管成像上的闭塞位置、入院和 溶栓后24 h 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1 个月血管再通情况以及3 个月后的改良 Rankin 评分(mRS)评分,对临床预后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5 例静脉溶栓患者中, 89 例由大动脉闭塞引起,76 例为非大动脉闭塞;非大动脉闭塞组静脉溶栓后较大动脉闭塞组NIHSS 评 分改善明显,同时3个月mRS评分更好(P均<0.05)。在89例大动脉闭塞组中,包括颈内动脉闭塞43例, 大脑中动脉闭塞25 例及椎基底动脉闭塞21 例,其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3 个月预后较椎基底动脉 好(P 均< 0.05);考虑血栓形成导致的有69 例,栓子脱落导致的有20 例;栓子栓塞组3 个月预后更 好(P< 0.05)。其中70 例接受了血管复查,总体血管再通率为21.4%;再通成功与否与闭塞部位或闭塞 原因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别(P=0.133、0.779)。结论 rt-PA 静脉溶栓治疗脑大动脉闭塞造成的急性卒中 再通率和3 个月预后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急诊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共1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M1段闭塞2例,M2段闭塞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椎-基底动脉闭塞8例,对其中6例大动脉重度狭窄基础上的闭塞者,同期行急诊血管成形术。结果16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获得有效再通,术后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12例,2b级4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而死亡,无血管内治疗操作相关的并发症;90 d改良Ranks量表评分0分8例,1分2例,2分3例,3分2例,6分(死亡)1例。结论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对于伴有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