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雌二醇、白介素-6等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30~40岁妇女血清30例,绝经2年以上50~59岁妇女血清3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白介素-6、钙、磷等指标并与全国13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测定的健康女性腰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后妇女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白介素-6水平显著上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密度显著下降,血钙、血磷与绝经前妇女无显著差异。结论雌二醇与白介素-6是影响骨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绝经后妇女血清白介素-6水平升高促使其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对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文平 《现代康复》2000,4(9):1326-1327
目的 观察体育锻炼对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38例常年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组)和/或不参加锻炼(对照组)的绝经期妇女按年龄、体重、身高和绝经年限进行1:1配对比较,空腹测定两组的血Ca^2+、P、血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F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尿Ca/Cr和前臂远端1/3处的骨矿含量(BMD)。结果 锻炼组的ALP和FS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MD、E2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性卵巢衰老,性激素水平降低,可以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围绝经期是女性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慢性疾病的起始阶段。一般女性在40岁以后开始出现卵巢功能下降,进入围绝经期。末次月经12个月后未再出现月经,排除妊娠即可临床诊断绝经。绝经期是女性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过渡到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是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的时间窗。雌激素下降对骨骼的主要影响就是骨质量下降,发生骨质疏松症。该病发病隐匿,逐渐出现骨痛和乏力等症状,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脆性骨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体育锻炼对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38例常年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组)和 /或不参加锻炼(对照组)的绝经期妇女按年龄、体重、身高和绝经年限进行 1: 1配对比较,空腹测定两组的血 Ca2+、 P、血碱性磷酸酶 (ALP)、雌二醇 (E2)、睾酮 (T)、卵泡刺激素 (FSH)、尿 Ca/Cr和前臂远端 1/3处的骨矿含量 (BMD)。结果 锻炼组的 ALP和 FS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BMD、 E2、 T高于对照组( P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与同龄男性及性成熟女性的骨密度变化惜况。方法:采用超声管密度测量仪。通过对全部受检者脚跟的定位、软组织的测量,脚跟骨探测计算出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组(对照A组)、性成熟女性组(对照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开展此项研究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或减少骨量的丢失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绝经期骨量减少症妇女精神、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张洛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00-1801
目的 观察绝经期骨量减少症妇女的精神、心理和行为特征,探讨进行一级预防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 1998-05/2002-05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8例被确诊为骨量减少症的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组),按检查时间、年龄、绝经年限、身高和体重和同期体检未检出骨量减少的48例妇女(对照组)按1:1配对,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A型性格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和A型性格问卷调查中骨量减少组中疑病性神经症、抑郁症、偏执、精神衰弱、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0.983-3.106,P&;lt;0.05),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中,前者评分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居高(t=1.107-2.196,P&;lt;0.05)。结论 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症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银萍  郭雄  张增铁  耿冬 《护理研究》2008,22(10):2639-2641
[目的]探讨增龄性变化对大鼠骨质量、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4只新生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6个月按体重随机分为老龄骨质疏松组(AO组)和青年对照组(YC组),将YC组安乐处死,AO组继续饲养至22个月,两组大鼠均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以及骨矿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腰椎及股骨密度(BMD)在老龄大鼠均下降,其中股骨密度下降尤其显著(P〈0.01)。与YC组比较,AO组大鼠骨钙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生物力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的股骨最大受力负荷下降。骨形态计量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皮质厚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骨小梁间隙增大(P〈0.01),AO组大鼠骨小梁普遍变薄、变细甚至断裂穿孔。[结论]22月龄雄性大鼠发生了骨质疏松的变化,骨形成降低,骨矿含量下降,骨微观组织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8.
张银萍  郭雄  张增铁  耿冬 《护理研究》2008,22(29):2639-2641
[目的]探讨增龄性变化对大鼠骨质量、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4只新生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6个月按体重随机分为老龄骨质疏松组(AO组)和青年对照组(YC组),将YC组安乐处死,AO组继续饲养至22个月,两组大鼠均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以及骨矿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腰椎及股骨密度(BMD)在老龄大鼠均下降,其中股骨密度下降尤其显著(P<0.01) .与YC组比较,AO组大鼠骨钙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生物力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的股骨最大受力负荷下降.骨形态计量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皮质厚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骨小梁间隙增大( P<0.01),AO组大鼠骨小梁普遍变薄、变细甚至断裂穿孔.[结论]22月龄雄性大鼠发生了骨质疏松的变化,骨形成降低,骨矿含量下降,骨微观组织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9.
成分献血是临床用血及血液制品原料的重要来源。长期成分献血导致的电解质水平变化和血液成分丢失,均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存在相关性。因此成分献血作为一种献血方式是否对骨代谢和骨密度造成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钙平衡、铁代谢、脂代谢这三个方面总结并探讨成分献血与骨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及潜在可能机制,以期为保障成分献血者健康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产次、哺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116例,测定其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肌酐、尿羟脯氨酸/肌酐,并对其绝经年限、初潮年龄、孕产次、哺乳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越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增高,绝经5年以上变化显著(P<0.05)。(2)初潮年龄>18岁以上者骨密度显著降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增高(P<0.05)。(3)单或无产次、无哺乳史者骨密度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高(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的骨量、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产次及哺乳情况等有关,应加强对绝经早期,特别是初潮年龄晚、未生育、无哺乳史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夏凤艳  张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48-1949
目的 观察哺乳早期(3个月)产妇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40例正常产妇按哺乳频率、是否补充钙剂、饮食习惯分组,检测产后3个月腰椎(L2-4)及股骨近端(股骨颈、转子、Ward's区)BMD的变化(以产后3d骨密度作基线)。结果 产后3个月L2-4、股骨颈、转子骨密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而Ward's区骨密度呈上升趋势,但均无显性,分组后亦无显性差异。结论 哺乳早期哺乳频率、钙摄入量及产妇饮食习惯与骨密度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2.
赵慧  雷云霞  沈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87-2887,2893
为评价补肾壮骨冲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观察了4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补肾壮骨冲剂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服药6个月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明显改善,但骨代谢指标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 方法将 123例自然绝经后妇女随机分 2组 研究组每日口服利维爱 1.25 mg+ 钙尔奇 D 600 mg, 对照组每日口服钙尔奇 D 600 mg, 观察 12个月 . 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腰椎 (L 2~ 4)及股骨颈 (NK)骨密度 (BMD)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 (BGP)和碱性磷酸酶 (AKP)及尿吡啶酚 /肌酐 (Pyr/cr)和钙 /肌酐 (Ca/Cr)比值 . 结果 (1)L 2~ 4、 NK两部位 BMD 研究组治疗后均增加 , 且前者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对照组均下降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P< 0.05). (2)生化指标血 BGP、 AKP及尿 Pyr/Cr、 Ca/Cr 治疗后研究组均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P< 0.05); 对照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绝经后妇女每日服用 1.25 mg利维爱加钙尔奇 D可以提高骨量 ; 单用钙尔奇 D不能防止骨丢失 .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表明,淫羊藿总黄酮能有效抑制雌激素相关的骨丢失,但是相关的临床报道较少.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双盲,阳性对照临床试验,病例来自2005-06/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对象: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男11例,女53例.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045 g/次,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疏康颗粒10 g/次,2次/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L1~L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和左髋的骨密度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部位两组骨密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骨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髋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P<0.01).②两组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治疗能有效抑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3月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单纯卵巢摘除组,假手术组,雌激素治疗组和葛根素治疗组,手术后7d,雌激素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2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mg/kgl皮下注射,1次/d;单纯卵巢摘除组与假手术组每日皮下注射与葛根素组和雌激素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0周后测量大鼠骨密度、子宫系数、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与单纯卵巢摘除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骨密度(g/cm2)明显升高(0.112±0.002和0.106±0.004,t=-3.851,P<0.05),血碱性磷酸酶犤(1.26±0.14)和(2.14±0.63)mkat犦、尿钙/尿肌酐(0.209±0.069和0.237±0.050)、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下降(6.517±1.374和9.592±3.5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58,-3.823,2.309,P均<0.05),血雌二醇升高犤(6.188±4.350)和(3.385±3.811)ng/L,t=3.858P<0.05犦;与雌二醇组相比,葛根素组子宫系数(g/k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53±0.735和4.265±1.446,t=5.610,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减少骨吸收,促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的作用,而在刺激子宫组织增生的副作用方面又远较雌激素为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 (BMI)对老年妇女骨密度 (BMD)和骨强度的影响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定量骨超声仪 ,测量 319例老年妇女不同骨骼部位的BMD和胫骨超声传导速度 (SOS) ,并按BMI不同分为低体重组 (BMI <2 0 )、正常体重组 (BMI =2 0~ 2 4)和肥胖组 (BMI >2 4)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除腰椎侧位外 ,老年妇女各部位BMD和胫骨SOS均与BMI呈正相关 (r=0 .2 6 7~ 0 .446和r =0 .16 2 ,P <0 .0 0 1和P =0 .0 0 4) ;正常体重组各部位BMD和胫骨SOS均高于低体重组对应部位 (P <0 .0 5~P <0 .0 0 1) ,而肥胖组均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对应部位 (P <0 .0 0 1和P <0 .0 5~P<0 .0 0 1) ;除腰椎侧位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 ,老年妇女各部位OP的患病率 :低体重组 >正常体重组 >肥胖组。结论 BMI高者可能通过雌激素和负重等作用 ,延缓老年妇女BMD和骨强度下降 ,但对腰椎侧位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卵巢切除大鼠皮质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去势后不同时间大鼠皮质骨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以探讨雌激素减少对皮质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后6及12周各处死其中10只。取血、尿标本分别测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P)和尿Ca,P,羟脯氨酸(HOP)。用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胫骨骨密度,用三点挤压实验测定股骨最大载荷、弯曲刚度、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 去势6及12周组血Ca,ALP,尿Ca/Cr,尿HOP/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而血P、尿P/Cr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gt;0.5)。去势6周骨密度与最大载荷、弯曲刚度、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gt;0.05),而去势12周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而最大载荷、弯曲刚度、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对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我国广东省自然绝经妇女的体力活动水平,探讨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皮质结构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门市12家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自然绝经的女性职工13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的MOSPA(TheMONICAOptionalStudyOfPhysicalActivity)体力活动问卷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并测量有关桡骨皮质骨结构指标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结果在校正年龄、BMI、血清雌激素及膳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水平等因素后,高体力活动组女性的桡骨骨密度和骨皮质指数均高于低体力活动组(F=9.382,P=0.003;F=5.487,P=0.021),而其骨髓腔宽度则低于低体力活动组(F=7.713,P=0.08),但两组间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以及空腹尿钙和肌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F=0.161,P=0.709;F=0.168,P=0.682;F=0.196,P=0.659;F=1.835,P=0.172;F=0.162,P=0.708)。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高体力活动组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有下降趋势。结论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绝经期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细胞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期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妇女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①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钙/尿肌肝、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25、CD28、CD34、CD40、CD80、CD86、CD95;②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 PRODIGY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结果①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组与无2型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组相比,CD3、CD8、CD28、CD34明显增加(P<0.05或0.01);CD4/CD8、CD25、CD80、CD86明显下降(P<0.05或0.01).②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组白细胞分化抗原(CD)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自然杀伤细胞与第1、2腰椎和股骨干骨密度成正相关(P<0.01或0.05);CD3与第1、2腰椎骨密度成负相关(P<0.05);CD25与股骨干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CD34与第4腰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CD95与股骨干、Wards三角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对无2型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组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D8/自然杀伤细胞与第1、2腰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CD25与第3腰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DR与第2腰椎骨密度成负相关(P<0.05).结论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与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在有2型糖尿病的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免疫表型与骨密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潘宏良  何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96-3597
目的: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探讨其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以L2的骨密度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检测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含量;空腹尿羟脯氨酸、尿肌酐含量的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骨代谢指标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和NO含量均升高以及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NO含量和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