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Wistar株大白鼠尾静脉注射子孢子后2h及16h,腹腔内注射毫菊氯仿提取物70mg/kg两次,42h时肝内红外期疟原虫数量明显减少,其形态大小、成熟度均受到影响,结果提示是菊氯仿提取物对肝内红外期疟原虫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中药毫菊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对感染P.yoelii小白鼠疟疾模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Ⅱ、Ⅳ组分,显示一定的抗疟作用,剂量达到1.4g/kg及0.8g/kg时,每天腹腔注射两次,能在第五天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其余组分Ⅱ、Ⅳ未见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毫菊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时感染P·yoelii小白鼠疟疾模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Ⅱ、Ⅳ组分,显示一定的抗疟作风,剂量达到1.4g/kg及0.8g/kg时,每天腹腔注射两次,能在第五天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其余组分Ⅱ、Ⅲ、Ⅴ未见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艳  阮和球 《海南医学》1995,6(4):216-216
以中药毫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工培养恶性疟疟原虫p.falciparum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乙酸乙酯总提取物显示一定疗效。乙酸乙酯总提取物在培养基中浓度达到100mg/ml时,能在第5天抑制培养基中红细胞疟原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实验动物Wistar大白鼠由尾静脉接种氏疟原虫子孢子后2h和24h,分别腹腔内注射菊花氯仿萃取物700mg/kg接种孢子40h,处死动物取肝标本作病理检查,治疗组动物肝组织裂殖体的成熟率仅6.66%,而对照组成熟率则为83.33%,显示菊花氯仿萃取物对纸氏疟原虫红外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菊花乙醇提取物0.3g/Kg及0.7g/kg两种剂量对红细胞内期约氏疟原虫的效应,结果两种剂量的菊花乙醇提取物均显示抗疟作用,以高剂量(0.7g/kg)组疗效更好;对照组虫血症率为43.70%,高剂量组虫血症率为0.68%,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8.
硝喹对约氏疟原虫卵囊和子孢子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硝喹在鼠疟孢子增殖期作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卵囊数量减少,个体较小,晚期卵囊退化,外形不规则;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核膜肿胀,核基质浓缩,自噬泡明显可见,线粒体空泡变,残余体增多。子孢子核膜增厚,空泡变。  相似文献   

9.
由于斯氏按氏(ArophelesStephensi)对人疟原虫很敏感,可传播人疟,用此蚊种作疟疾研究,具有一定的危险,因此在国内蚊种中找出对约氏疟原虫敏感的实验媒介,即摸索建立约氏疟原虫——大劣按蚊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我们从1990年5月起开始用大劣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腹腔单核细胞对约氏疟原虫感染红细胞(靶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用皂化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鬼形红细胞(SPRBC)腹腔注射免疫小鼠2次.3周后,用感染红细胞(PRBC)作为靶细胞注入腹腔,90 min后洗取腹腔细胞,用扫描电镜观察腹腔单核细胞的变化和对靶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腹腔细胞在靶细胞注入90 min后呈现各种激活状态:(1)腹腔单核细胞大小不均一,细胞表面绒毛变的细长浓密且有细胞间联接;(2)部分腹腔单核细胞胞浆摊展(呈"煎蛋"样)或呈"细胞炸弹"样;(3)延展或片状的绒毛和摊展的胞浆可粘附包卷靶细胞,并可使其因密集穿孔而受损.结论小鼠经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鬼形红细胞免疫后,其腹腔单核细胞对红内期疟原虫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硝喹对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单剂量的硝喹(1mg/kg)后30min到24h,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了红内期疟原虫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光镜下,有些晚期滋养体核大而不能分裂,有些原虫胞浆中有散在的圆形红色颗粒,这些红色颗粒可能是电镜中观察到的自噬泡或膜性残体。在电镜下,最早观察到的是原虫线粒体肿胀,基质空化,粗面内质网扩张和排列紊乱,核糖体脱落和解聚。随后原虫膜性结构增生,在胞浆中形成多层螺纹膜或髓鞘样结构,核膜肿胀,增生,核周间隙增宽。药物作用晚期,原虫结构瓦解,形成大量自噬泡。结果表明,硝喹干扰了疟原虫的膜系统,胞浆系统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从多个环节发挥其抗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中华按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按蚊有500余种,不同蚊种的传疟效能差异很大。阐明蚊媒传疟效能差异的调控机制,探索控制疟疾传播的新策略,是当前疟疾防治研究的新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基因表达系列分析[1],从感染疟原虫的蚊媒体内分离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并进一步论证其与感染的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鬼形红细胞中约氏疟原虫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用皂化和低渗技术,使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溶血变成鬼形细胞,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结构.结果鬼形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形态结构完整,呈现红内期各期疟原虫的特征性结构,如红细胞膜源性纳虫空泡,指环样早期滋养体,"褡裢"(brassiere)样早期裂殖体,裂殖体表面新生芽体和葡萄串样晚期裂殖体的外形;早期滋养体的胞口、食物泡和结晶样的疟色素颗粒,晚期滋养体的核质与核膜的增生,及其增生核膜的衍化;裂体增殖过程中先行的团块样核分裂及其随后的芽体等头端结构的形成.结论鬼形细胞技术有可能成为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生物学及其免疫学和疫苗学研究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对感染约氏鼠疟原虫配子体的小鼠分别一次灌服MP0090 5mg/kg和10mg/kg,2小时后供斯氏按蚊血餐。于第7、9、11天分别解剖蚊胃;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两组药物作用的卵囊发育受抑制,其内胞质粗糙并出现许多空泡,正常结构几乎消失。在某些卵囊内,即使成孢子细胞已形成,但子孢子也呈现明显的空泡状。结果表明:MP0090具有间接阻断孢子增殖的作用,且浓度不同作用效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感染小鼠血液直接分离约氏疟原虫合子,并在体外培养,转化为动合子,方法:体外诱导感染鼠血中的约氏疟原虫雌雄配子形成,受精,采用Ficoll 400-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合子,并在MEM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从10-15只感染小鼠血液可分离到10^6数量级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在22℃条件下,经18-24h培养有动合子形成,结论:可以直接从感染血中分离到约氏疟原虫合子,所得合子经培养可形成动合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感染约氏疟原虫17XL(P.y 17XL)和17XNL(P.y 17XNL)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 常规腹腔注射感染P.y 17XL和P.y 17XNL,观察感染小鼠原虫率和存活率,以及感染对小鼠贫血、体重的影响;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灌注固定后解剖小鼠取出大脑和脾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  相似文献   

17.
观察菊花乙醇提取物0.3g/kg及0.7g/kg两种剂量对红细胞内期约氏疟原虫的效应,结果两种剂量的菊花乙醇提取的显示抗疟作用以高剂量(0.7g/kg)组疗效更好,对照组虫血症率为43.70%高剂量组虫血症率为0.68%,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离、克隆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lasmodium yoelii dynamin-like proteon,PyDyn)基因,并用其在原核表达的蛋白结构域产物做候选疫苗,研究其免疫保护性。方法 应用约氏疟原虫基因组数据库,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法从约氏疟原虫红内期mRNA扩增PyDyn基因编码区;分析其序列特性;原核表达约氏疟原虫动力素结构域蛋白、IPA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从鼠约氏疟原虫mRNA扩增的PyDyn基因编码区是一个全长为2433bp的cDNA克隆,编码811个氨基酸的蛋白肤链,具有典型的动力素蛋白家族的结构特性。该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458071。IFA表明该虫源性结构蛋白(PyDyn)的第1、3、5结构域的抗血清可以识别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结论 经分离、克隆和表达的新PyDyn有望成为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对红内期约氏疟原虫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的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红内期疟原虫的影响。方法:通过ELISA和Griess反应,观察疟原虫感染早期宿主体内细胞因子和NO对红内期虫体血症的影响及其效应。结果:疟原虫感染早期随着以IFN-γ分泌增加为主的Th1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过程,NO合成逐渐增加,红内期原虫血症受到抑制,一旦解除高水平NO的作用,虫体的增殖能力即可迅速得以恢复。结论:NO通过抑制裂殖子的侵袭力发挥抗红内期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0.
IL-1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法感染IL-12基因敲除小鼠和B6小鼠约氏疟原虫(17XNL),于感染后的第0、2或4、6天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从感染后的第2天起,隔日检测小鼠虫体血症水平.结果:与B6小鼠相比,IL-12基因敲除小鼠在感染后虫体血症水平增长迅速且水平高;清除感染需时较长,但仍能完全清除虫体而存活.在感染后的第0、2、6天血清中无IL-12、IFN-γ,而B6小鼠IL-12、IFN-γ(D4)水平均较高.两者在TNF-α水平上无差别.结论:尽管IL-12对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的存活很重要,但无IL-12的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