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9月~2010年2月,我们用热毒宁治疗秋冬季腹泻患儿50例,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8例,年龄3~52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所有病例发病均在3d以内,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腹泻是指发生于每年9~12月份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热毒宁注射液含青蒿、金银花、栀子,  相似文献   

3.
4.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78-6379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09—2011-04住院腹泻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比较两组的疗效和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好,症状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周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12-81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ml/(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3 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婺源县人民医院儿科2008年6-11月应用小儿腹泻宁(泡腾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57-2958
将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天数、双侧腮腺肿胀消退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可靠,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对治疗小儿登革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的30例小儿登革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人,实验组15例给患者注射利巴韦林+热毒宁进行治疗,对照组15例只给患者注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以及是否有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给予小儿登革热患者采用联合热毒宁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能有效的提高登革热的临床疗效,如果应用于临床疗效的话,会更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以抗病毒为主.笔者在2010-05-2010-10分别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8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接受热毒宁联合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9月—2019年7月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抗生素、氨溴索、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对照组基础上的热毒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热毒宁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炎症介质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及炎症介质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g A高于对照组,Ig G、Ig M、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口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疱疹数量、疱疹颜色、发热主证积分以及次证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疱疹数量、疱疹颜色、发热主证积分以及次证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有效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利于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4.
<正>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一病因。笔者随机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3月期间,高邮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婴儿肺炎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8例均为2011年11月~2012年3月在我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患儿。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大于1个月,小于12个月;(2)有咳嗽、  相似文献   

15.
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和热毒宁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按2010年卫生部颁发的治疗方案,西医组给予利巴韦林,热毒宁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结果 西医组有效率73.33%,热毒宁组有效率 93.33%.热毒宁组在退热时间上、危重症转化率上及住院天数上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疹、肢体抖动消退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17.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常见的致病原是病毒和细菌.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加对症治疗的方法,大多数病例急性症状在短时间内能缓解,但也有一部分患儿在"发热、气喘"等症状减轻后,咳嗽及肺部罗音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患儿的康复.2008年1~12月,我科在临床实践中试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支气管肺炎患儿64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毒宁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130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参考组的治疗基础上注射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T细胞亚群个数变化、治疗效果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抽搐、发热、意识障碍和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3~+、CD4~+和CD8~+个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和CD8~+的增加个数明显多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参考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改善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疗效确切,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9.
异烟肼是第一线的抗痨药,近年发现有抗病毒等新作用。作者于1991年11月用异烟肼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与对照组比较疗效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1年1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肠炎61例,随机分为异烟肼治疗组31例和单纯补液对照组30例。二、诊断标准:(1)秋冬季流行发病,典型发热、吐泻等临床表现。(2)粪便均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常规阴性或镜检有脂肪球,偶见白细胞,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六角蒙脱石灌肠应用于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十六角蒙脱石保留灌肠,常规补液、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口服十六角蒙脱石,按常规补液、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止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十六角蒙脱石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操作简单、安全,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