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诱导型β—内酰胺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诱导型β- 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相邻法,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曲松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 内酰胺酶药物。结果:128 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产诱导酶55 株(43 % ) ,其中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诱导酶检出率分别为52-7 % 、50-7 % 和30 % ,气单胞菌(9 株) 和肺炎克雷伯菌(8 株) 未检出诱导酶阳性菌株。结论:诱导型β- 内酰胺酶的测定可弥补体外常规药敏试验的不足,对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临床实验室在测定药敏试验的同时应测定诱导酶的产生情况,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感染分布、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检测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20株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120株PA中的金属酶β-内酰胺酶(M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结果PA在临床上的感染主要以上呼吸道为主(痰液及咽拭子),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率达80%以上的抗生素有7种,依次为头孢曲松95.8%、头孢噻肟89.2%、加替沙星86.7%、氨曲南、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为85%、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3.3%。120株PA中65株产β-内酰胺酶,改良三维试验检出其中产ESBLs酶、AmpC酶、MBL酶分别为9株、4株和37株;10株同时产MBL酶和ESBLs;5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型别。结论P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性明显。产β-内酰胺酶复杂,以产MBL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产酶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细菌对这一大类药物日趋严重的耐药困扰着临床用药 ,尤其是产生可诱导的头孢菌素酶常常给出敏感的实验室结果 ,掩盖了其可能存在的耐药性。我们选择临床常见的 7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粘质沙雷菌、液化沙雷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的菌除外 ) ,检测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 ,并比较产诱导酶的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三嗪 4种药物均敏感或中介 (S I)结果 ,以分析检测诱导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价值。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证实 ,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诱导型β -内酰胺酶 ,水解钝化抗生素活性。为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我们对从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 8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检测 ,并对产诱导酶组和非产酶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82株铜绿假单胞菌取自我院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 ,其中痰 4 4例占53 7% ,尿 2 7例占 32 9% ,咽拭子 6例占 7 3% ,血 1例占 1 2 % ,其它 3例占 3 7%。菌株按常规培养分离鉴定。1.2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株的产酶现状与耐药水平,为临床治疗与院感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以Nit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与K-B法进行酶型分析与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鲍曼不动杆菌,82.28%来自呼吸道。产β-内酰胺酶124株,阳性率70.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2株(41.9%),产头孢菌素酶(Am PC酶)70株(56.4%),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2株(1.6%)。本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37.7%,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仅2株MBL耐药)。结论呼吸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主要途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 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是抗击耐药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江秀爱  赵自云  朱婕 《河北医学》2011,17(9):1238-1240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74株流感嗜血杆菌利用Mic SCAN4半自动细菌分析仪、HNID鉴定板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作药敏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滤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74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  相似文献   

7.
李蕾  王丽 《吉林医学》2011,32(13):2620-2620
<正>临床上在肠杆菌科的某些菌种及铜绿假单胞菌在三代头孢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诱导型Ampc-β-内酰胺酶,并可筛选出持续高产的Ampc酶突变株。Ampc酶可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单环类抗生素[1]。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鉴定和药敏系统对细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用PCR法对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检测,并用DNA测序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共收集肺炎克雷伯菌150株,主要分离自痰液(42.7%)、尿液(18.0%)、血液(14.7%)和胸水(12.7%)。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性,对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发现4种基因型,分别为blaCTX-M(47.3%)、blaSHV(38.7%)、blaTEM(31.3%)和blaDHA(3.3%),99.3%被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所携带,且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菌株比例达44%。结论儿科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儿科临床应注重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控制相关病原菌的医院感染及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雷菌经β-内酰胺抗生素诱导后,耐药变异株的发生率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用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抑菌浓度(1/2MIC),对50株沙雷菌进行诱导,每天传代,同时接种32μg/ml、64μg/ml CTX、CAZ、FEP的M-H平板,10天后测定耐药株MIC,且用三维试验检测耐药株β-内酰胺酶.结果经CTX诱导后有22%菌株为耐药变异株,CAZ诱导后耐药变异株为4%,FEP诱导后无耐药株产生.诱导后产生的耐药株均为AmpC酶阳性.结论经头孢菌素诱导后获得的耐药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头孢噻肟最易产生诱导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转座子tnpU基因和β-内酰胺酶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纸片扩散初筛试验、扩散确证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检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查,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转座子tnpU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用MIC药敏法分析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转座子tnpU的总检出率为25.5%,在各菌种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占6.3%(3株)、肺炎克雷伯菌占8.3%(1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3.3%(20株)、铜绿假单胞菌占43.2%(16株);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中,ESBLs的检出率最高,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的菌株大多数β-内酰胺酶表型为阳性;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转座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 转座子tnpU基因在非发酵菌中的分布较广泛,可能在多重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耀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120-1122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ean AUTOScan-4型微生物分析仪、NC21鉴定板和药敏板,对128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符合NCCKS标准的VerSion22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①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达62.6%-80.0%。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次之,而其他头孢菌素敏感性低下。②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者115株(89.8%),在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菌株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安曲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出现率为64.3%~86.1%。③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而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则完全相反(P〈0.05)。结论本地区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率较高,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安曲南是强诱导剂,对于产酶菌株可选择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或联合使用耐酶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分布特点、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08株引起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硝基头孢噻吩纸片法、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神经外科的检出率分别为63.89%、11.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为77.78%和12.96%。该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发现多重耐药菌96株(88.89%)。10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出产ESBLs 11株,阳性率为10.19%;头孢菌素酶78株,阳性率为72.22%;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00.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产β-内酰胺酶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86株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VITEK-32和ATB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2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菌株,用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三种酶表型的确证。结果 286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总检出率为17.8%(511286),其中,金属酶的检出率为8.7%(25/286),ESBLs的检出率为5.2%(151286),AmpC酶的检出率为3.8%(111286),金属酶+AmpC酶的检出率为0.7%。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产酶菌对第3、第4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结论 产生AmpC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是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3种β-内酰胺酶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  相似文献   

14.
董方 《北京医学》2006,28(12):745-747
铜绿假单胞菌(PA)具有天然的和后天获得的耐药性,常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1],耐药机制复杂.新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致PA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迄今已发现340多种β内酰胺酶[2].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不仅是通过水解反应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且染色体介导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可以垂直传播给子代;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耐药性能通过转化、传导、结合、传递等不同方式,在同种或不同种属间水平传播.这是院内感染耐药PA菌株逐渐增多、耐药程度逐渐增强并难以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PA可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主要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和金属酶β内酰胺酶(MBL)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用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亚胺培南PA金属β-内酰胺酶(MBL)产生率,并提取各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各耐药菌株外膜蛋白与标准菌株的差异。结果:48株耐亚胺培南PA中8株产MBL;在外膜蛋白SDS-PAGE图上发现32株缺少外膜蛋白OprD2,其中8株还伴随其他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MBL的产生,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送检标本作菌种分离后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鉴定,ESBLs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药敏试验用K-B法检测.结果 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26株,其中ESBLs阳性264株,阳性率为62.0%;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P<0.05).结论 当前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株引起的感染的经验用药宜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况与其耐药基因携带率,并分析与亚胺培南耐药关系,为预防临床感染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临床收集2010-2012年患者标本并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而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在2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8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37.03%,其IMP与VI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8.75%(23/80)与11.25%(9/80),其中9株携带VIM基因的菌株都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而Ⅰ类整合子检出率高达82.5%(66/80),其中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Ⅰ整合子阳性率占85.71%(48/56).结论: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医院内广泛传播,需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及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300株去巯基型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的产生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SHV是去巯基的英文缩写,SHV型ESBLs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巯基,主要引起产ESBLs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1-3].为了解本院产ESBLs菌株的SHV型基因携带情况和临床分布特点,作者应用PCR技术对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300株产ESBLs菌株进行SHV型基因检测,对其院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病人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分析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并对产β-内酰胺酶菌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7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128株产生β-内酰胺酶,总阳性率为34.2%(128/37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6株,阳性率为30.4%(56/184),大肠埃希菌61株,阳性率为37.7%(61/162),其它肠杆菌科细菌11株,阳性率为39.3%(11/28)。产β-内酰胺酶菌对17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产β-内酰胺酶菌对三代头孢类、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等抗菌素耐药率均较高,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最低。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在本地区已广泛存在,成为主要的耐药菌株,临床及时了解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特点和变化趋势,有助千抗菌药物的合坪斌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耐药表型及相应的耐药机制进行β-内酰胺类药物实验室预报组合的探讨。方法:4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用KB检测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Nitrocefin纸片相邻等方法检测各类β-内酰胺酶。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各类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占81.8%;铜绿假单胞菌66.7%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其耐药与膜通透性密切相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最高,以膜通透性改变为主,但加青霉烷砜作为酶抑制剂使耐药率明显下降。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宜选各类β-内酰胺酶的最佳底物药及其加酶抑制剂的药物作预报药:铜绿假单胞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青霉烷砜、头孢他啶外须加诱导酶试验;鲍曼不动杆菌应包括加青霉烷砜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