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州市原为一轻中度血吸虫病流行区 ,经过多年积极防治 ,1 976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1 985年经省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考核达到“消灭标准”。近 2 0年来 ,为了巩固血防成果 ,消灭残存传染源 ,防止外来传染源的影响 ,先后进行了监测重点人群的线索查病 ,洪涝期间的“扎篱笆”行动和市区工矿企事业单位病情清理 ,共发现血吸虫病人 70例 ,其中外地急性血吸虫病感染 (以下简称“急感”) 5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重点人群线索查病 (1 986-1 988年 )对象 :主要为水上作业人员、疫区迁入、曾到疫区 3个月以上和出国回归人员 …  相似文献   

2.
3.
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东省于1985年消灭血吸虫病,1986-1995年开展监测巩固工作。10年来,用各种方法查螺97768488m^2,1996年仅在径口华侨农场曹寨村发现1残存螺点2000m^2,钉螺最高密度为12只/0.11m^2,自然感染率为2.29%,共复查历史病人55143人,其中1例粪检血吸虫卵阳性,复治15025人。新感染调查易感人群,皮试阳性率5.61%,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2人15025人。新感染调  相似文献   

4.
5.
6.
7.
江苏省32个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螺,病情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常熟市历史上属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人口为 4 6 .2万 ,1989年达到国家“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0年起 ,每年对 4 %~ 5 %的居民采用综合查病方法开展病情监测 ,1995年以来 ,环卵沉淀试验阳性率降至 0 .5‰以下 ,未查到新感染病例。为探讨适合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病情监测方案 ,提高监测效果 ,2 0 0 0年6月 ,以皮内试验为主的病情调查方法监测原重流行区任阳镇重江和小泾两个村居民的血吸虫感染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为 18周岁以上当地居民。1.2 既往查治史调查 :根据“历年血吸虫病查治帐册”资料及本次被调查者口述 ,将血吸虫…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郊区消灭血吸虫病后,进行了螺情、病情和新感染的监测。先后在局部地区发现了少量残余钉螺,但未见再流行的迹象。血清流行病学纵向观察表明,在消灭血吸虫病10年后,原流行区人群免疫水平趋近于非流行区人群。通过对钉螺和传染源的监测实践,认为在“消灭’后的近期重点监测内在的残存,远期则重点监测外来的输入。在“消灭”远期,将监测工作纳入农村卫生保健网,使监测工作经常化与制度化,可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广东省于1985年消灭血吸虫病,1986~1995年开展监测巩固工作。10年来,用各种方法查螺97768488m2,1992年仅在径口华侨农场曹寨村发现1残存螺点2000m2,钉螺最高密度为12只/0.11m2,自然感染率为2.29%(21/918)。共复查历史病人55143人,其中1例粪检血吸虫卵阳性,复治15025人(27.25%)。新感染调查易感人群,皮试阳性率5.61%(2949/52575),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2人(1992年曹寨村)。解剖野鼠11630只,未发现血吸虫卵。大量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虽于1992年在曹寨村出现1个疫点,但经及时处理迅速扑灭,而其它地区均未发现残存钉螺及新感染病人,认为其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2.
广西血吸虫病监测措施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期采用以查清残存螺点和遗留病人为重点,同时,进行新感染调查的策略。后来调整为对原疫区外围和毗邻地区进行螺情监测及防止外来传染源输入。8年来监测查螺面积116522153m^2,查出13钱存螺点,面积2026m^2,无阳性钉螺。采用IHA、COPT和ELISA方法对疫区人群检测,在病史人群的阳笥率分别为8.35%、7.20%和13.08%,无病史人群为3.24%、3.40%和5.47%,前者高于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措施。方法 设立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点 ,采取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重点突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结果  11年内疟疾发病率波动在 0 .0 4 /万~ 0 .15/万之间 ,病例呈散在分布 ,输入性病例增多 ( 54 .2 5% ) ,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阳性率和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 P<0 .0 0 1)。结论 基本消灭疟疾后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加强流动人口抗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血吸虫病普查人群、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及切脾后和脾肿大等患者的病情监测分析,寻求更有效的监测方法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受检者包括外来人员及14岁以下儿童进行病史询问、体检以及其他实验室和超声显像等检测,包括血清免疫学、肝纤维化和肝炎系列等生化项目。结果 8年来,对上述621 431人(次)作了血清免疫学检测,其中有7 595人作了粪孵检查,检出外来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2例,分别来自安徽省和江苏省。当地未发现新感染患者。全地区晚血患者由1995年底的1 524例下降至2002年底的906例,下降率为40 .6 %。结论血吸虫病阻断地区为达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杜绝和减少晚血的发生发展,不能放松对疫情的监测,尤其是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监测,健全医疗卫生单位的报病建卡制度,对切脾后和脾肿大患者仍须定期复查,随访。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原属水网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所属7个县(市、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0100万m,历史累计病人127.3万人,晚血4.6万人,其中嘉善、嘉兴二县(区)曾是全国10个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防治,1994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于1995~1998年进行了监测。1监测内容和方法1.1螺情监测对3年内有螺的村,每年春季轮流普查1次;对3~9年无钉螺的村,每年轮流查1/3村或面积;对10年以上无螺的村,每年轮流查1/5村或面积。对未经彻底改造的钉螺孽生地、毗邻交界处、引进外来水生植物的地段、钉螺反复出现的环境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核评估江苏省常州市6个区(市)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防治效果。方法 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在2016-2017年常州市6个区(市)各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个村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开展螺情和人畜病情调查,并进行资料审核与监测能力评估。结果 常州市共有历史血吸虫病流行乡(镇、街道)54个,流行村368个,累计有螺面积3 934.79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114 990人。6个区(市)现场考核评估共调查环境26个,面积36.23 hm2,未捕获活钉螺。共开展人群查病18 199人,查出血检阳性255人,血检阳性率1.40%;血检阳性者全部进行粪便孵化,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共开展家畜查病779头(只),其中牛200头、羊179只、猪400头,未查出粪检阳性家畜。6个区(市)螺情、病情图账监测资料齐全、准确,监测工作台帐完整。全市每年投入血防经费312万元,现有各级血防人员86人,能够满足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结论 常州市6个区(市)已达到我国血吸虫病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消灭血吸虫病后5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州市历史上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有 6个县(市、区 )、1 39个乡 (镇 )、2 32 7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4.1 3亿 m2 ,历史累计病人1 0 3万 ,其中晚期血吸虫病 (以下简称“晚血”) 2 5463人。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防治 ,至 1 995年全市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 ,转入巩固监测阶段。现将1 995~ 1 999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案1 .1 螺情监测 对 5年内查到钉螺的乡 (镇 ) ,在春季对 5年内有螺村进行普查 ,其余村查 1 /2的应查面积 ;对 5年以上未查到钉螺的乡 (镇 ) ,以村为单位查 1 /3的应查面积 ;对 2 0年未查到钉螺的…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在所辖7个县(区)、145个乡(镇)、1 263个行政村中,有51个乡(镇)、286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42万,累计钉螺面积5 319万m2,病人69 689人,病牛10 956头次.经过50年的综合防治,各县(区)于1984~1993年相继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993年8月,全市进入监测巩固阶段.现将6年来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宝应县血吸虫病消灭后11年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应县位于江苏中部,地处里下河地区,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北界(北纬33°15'),属水网型地区。全县29个乡(镇)465个村中,有13个流行乡(镇)、70个流行村,历史累计有螺面积4391029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3926人,病牛613头。经过20多年综合防治,1987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8年开始转人巩固监测阶段,11年来坚持巩固监测工作,至1998年末发现活钉螺和新感染病人。1方法与结果1.1螺情监测1.1.1全面普查1988~1994年,每年春季组织人员对13个流行乡(镇)、70个流行村和毗邻的非流行乡(镇)、40个非流行村普查,方法是sin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