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脉定治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举按寻诊脉定病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三脏之气。在定病位的基础上,配合定性脉象,便可作出脉诊诊断。前人对诊脉定病位比较重视,今人用诊  相似文献   

3.
脉诊刍议     
脉诊,亦称切脉或按脉,始见于《内经》,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寸口诊法站载于(索问·五睑别论》,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我于胃以养五脏气,气D亦大阴也,是五脏六腑之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气口,亦称寸口或脉口.春秋战国时期秦越人,在《内经)基础上加深研究,取其脉的精毕,对脉学大有发挥.西晋·王叔和更进一步选取(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华访有关脉学的论述,结合临床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脉象、脉理加深研究,著有《脉经》,将五脏六用在两手寸关尺明…  相似文献   

4.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7,(7):539-540
伴随精神行为病证志意辨证理论与方药体系的实践应用,相应的志意脉象诊法需要构建;临床脉学研读体会,单因素、典型脉象的感悟须从重视儿科开始。病证、体质、志意脉象的拾取与诊断技能提升,应秉承中医传统脉学理法,学习汲取现代脉家精华,注重脉感的训练与研习,区分疾病类属,选择相宜脉诊方法,依据脉征特点,选择相宜脉诊指法,顺应脉象规律,选择相宜脉诊层位。  相似文献   

6.
7.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描记正常人脉搏图,以能呈现最佳脉图图象时外压的正常值范围等参数为客观依据,讨论了中医脉诊“举、寻、按”三候的标准。并讨论了有关脉图参数的生理学和诊断学意义。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初步提出,大致上以外压小于6kPa为“举”,12kPa左右为“寻”,大于18kPa为“按”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常脉辨析     
王学岭 《天津中医》2002,19(6):33-34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张景岳的察神、知独、求真的诊脉理论。诊脉贵在察神,不在察形。一为脉体之神,有力中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二为有是脉的机理之神,掌握二者方是察神之关键。知独者,主张从部位之独以常度变;了解脏腑之独又不致被部位所束缚,而脉体之独又是与部位、脏腑相参应的,从而提出了“上下来去至止”“三侯之法”。求真是景岳对脉诊精义的又一发挥,强调以去伪存真,求得真谛为目的。三者既相互联系、互为依赖,又各具深刻含义,对临床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脉诊研究是指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中医脉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医诊病非常重视脉诊 ,而各种脉象的辨别依据仅是医生的指下感觉 ,对其判断主观因素太多 ,不同脉象很难界定 ,故不同医者对同一脉象很难统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 ,脉诊客观化逐渐成为实验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客观化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应用和促进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脉诊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有利于脉诊客观化的实现。1 脉象的客观化描记公元 1 2 41年 ,施发的《察病…  相似文献   

12.
论十怪脉     
郭云赓 《中医杂志》1990,31(7):11-13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经》和《难经》屡有脉学记述。晋·王叔和著《脉经》总结24种脉象,后世医家对脉诊作了大量探究,但绝大多数都只在《脉经》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或增删。独元朝危亦林氏在其《世医得效方》中搜集记述10种危重症脉象,总称“十怪脉”十种怪脉中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客观脉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脉诊进展胡家宁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001)王秀章审校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001)中医学作为祖国文化的一大瑰宝,以其深奥的理论和奇特的功效,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将这一宝贵财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四诊的客...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与脉诊之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金氏脉诊临床思维一般过程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金氏脉诊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临床脉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资料的收集、分析到作出诊断,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诊断对象的复杂性和诊断结果的概然性,必须遵从整体原则、具体原则、动态原则和安全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是中医诊察疾病独特的诊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手段,从多学科的角度对脉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综述如次。(一)脉象仪器的研制传统的中医脉诊,主要是靠不同指法下的指面感觉来分辨脉象。古代学者力求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虽然对初学者掌握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的脉诊研究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脉诊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巨系统,笔者在复杂性科学理论指导下,引进“复杂一简单一复杂”的理念,对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后按“位、数、形、势”4种特征属性进行多维的提取、降阶分析与升维升阶整合。按此机理进行新型脉诊仪的研制,实现脉诊数字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提出诊脉的局限性和平息定迟数的改进方法,特别在脉的分类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观舌识病,以脉测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奇教授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在脾胃病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经过多年临证探索出脾胃病舌象、脉象所共有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证”的理论。在舌象的研究,从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进行总结,以不同疾病、不同病情程度来分类;在脉象的研究,对久病之人弦实有力之脉乃疾病向愈的看法提出质疑,强调洪大弦数之实脉乃体内潜伏恶变之体征,多蕴有内疾,并阐述其机理,对临床诊断脾胃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发动机,当心室充盈之后,立即作强力收缩,使室内压力骤增,于是主动脉瓣被突然打开,血流高速射入主动脉,形成一股高速血流,但在射血之末,随着血液的射出,心室压力不断下降而后射出的血液能量必然逐渐低下,加之前边血液的阻碍,最后射出的血液只好堆积在主动脉基部作缓慢地流动,当下一次射血时这一部分低速的血流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