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例男,72岁。该患者曾有多次抽搐史,末次发生时间约为检查前1个月,未经系统治疗。本次因抽搐、腹部不适、少尿住院,20年前因胃穿孔胃切除2/3,咳嗽,白痰,胸部CT检查:肺纤维化,腔隙性脑梗塞2年,无乙肝、结核病史,无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 ( 18F -FDG )心肌代谢显像前调节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关系 ,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 18例冠心病病人常规18F -FDG心肌代谢显像。其中 14例无糖尿病史的病人采用葡萄糖负荷法 ,即病人在注射18F -FDG前 1h禁食状态下口服葡萄糖 5g~ 75 g ;4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应用普通胰岛素 5U~ 8U皮下注射或用 8U~ 12U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 2 0 0ml静脉输注 ;血糖浓度采用Glucotrend血糖测定仪测定。 [结果 ]当血糖水平高于 8.8mmol/L或低于 7.9mmol/L时 ,心肌摄取18F -FDG减少 ,心肌显像欠清晰 ;当血糖水平在 7.9mmol/L~8.8mmol/L时 ,心肌显像清晰度满意。 [结论 ]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是保障18F -FDG心肌代谢显像质量 ,实现影像分析并最终作出正确诊断的基础。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前的饮食与用药 ,严密监测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 ,加强心理护理也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B超、胃肠内窥镜和(或)消化道造影、CT和(或)MRI、各种生化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22例腹水患者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受试者做完PET/CT检查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摄取值,SUV)。结果:22例腹水原因待查的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及随访证实其中恶性腹水14例,其它原因所致腹水4例,不明原因者4例。14例恶性腹水患者中,7例PET/CT可检出原发灶(50%),7例假阴性。4例其它原因所致腹水中,3例经PET/CT检查后明确了病因,另1例为结核性腹膜炎,PET/CT误诊为恶性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45.5%(10/22)。结论:在腹水病因探查中,^18F-FDG PET/CT显像与其它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灵敏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病例例1,女,66岁,因体检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就诊.无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盗汗等症状.胸部X线提示左肺门稍增大.胸部CT:①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②左肺门影增大,左下肺斑点影;③两侧斜裂增厚.血常规正常,血沉15mm/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A125、CA153、CA242)正常,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升高(187.3U/L,正常24.0~139.0U/L). 相似文献
5.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能评价活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PET的心肌灌注显像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提供了清晰的空间图像,其主要优点是:(1)无需做人为的衰减校正,因而提高了诊断特异性;(2)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病灶定位信息以及心肌血流绝对值的定量分析。随着PET近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一些用于心肌灌注显像的正电子发射核素也被开发。1由加速器产生的核素近几年来,由于小型回旋加速器的出现,促进了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的生产和发展,为医院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装置提供了方便,目前用于科研和临床的由回旋加速器产生…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肿瘤总数的31%。人们一直探索更有效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通过体检、钼靶X线摄片、B超和预防宣传教育,〉40岁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25%~45%。然而.仍有很多女性死于晚期乳腺癌,所以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18F—FDGPET显像在鉴别乳腺肿物的良恶性、乳腺癌分期以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然而,由于PET价格昂贵,f临床常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则使这一显像方法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1例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评价其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前调节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关系,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1 8例冠心病病人常规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其中14例无糖尿病史的病人采用葡萄糖负荷法,即病人在注射18F-FDG前1 h禁食状态下口服葡萄糖5 g~75 g;4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应用普通胰岛素5 U~8 U皮下注射或用8 U~12 U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200m1静脉输注;血糖浓度采用Glucotrend血糖测定仪测定.[结果]当血糖水平高于8.8 mmol/L或低于7.9mmol/L时,心肌摄取18F-FDG减少,心肌显像欠清晰;当血糖水平在7.9 mmol/L~8.8 mmol/L时,心肌显像清晰度满意.[结论]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是保障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质量,实现影像分析并最终作出正确诊断的基础.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前的饮食与用药,严密监测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加强心理护理也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心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18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方法学。方法 32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健康人中的20例行葡萄糖负荷法,另20例对照组健康人空腹,72例均行18F-FDG PET检查。对葡萄糖负荷法后心肌显影失败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C-肽检查。结果未行葡萄糖负荷的健康对照组心肌整体显影良好5例(25%),行葡萄糖负荷的健康对照组显影良好17例(85%);两者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葡萄糖负荷法后心肌整体显影失败5例,其中4例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异常。4例80岁以上的老年人,2例显影良好,2例显影失败。结论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无关,为获得有意义的心肌代谢显影图像,必须先行血糖调控。糖尿病患者可行胰岛素干预等方法提高显影质量。80岁以上的老人不考虑用此方法评估心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前调节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关系,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18例冠心病病人常规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其中14例无糖尿病史的病人采用葡萄糖负荷法,即病人在注射18F—FDG;前1h禁食状态下口服葡萄糖5g~75g;4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应用普通胰岛素5U~8U皮下注射或用8U~12U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脉输注:血糖浓度采用Glucotrend血糖测定仪测定。[结果]当血糖水平高于8.8mmol/L或低于7.9mmol/L时,心肌摄取18F—FDG减少,心肌显像欠清晰;当血糖水平在7.9mmol/L~8.8mmol/L时,心肌显像清晰度满意。[结论]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是保障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质量,实现影像分析并最终作出正确诊断的基础。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前的饮食与用药,严密监测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加强心理护理也是保证影像质量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或PET/CT显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实体瘤,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1~13位,死亡率为1.56/10万人口。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复杂,病理特点多变,病变范围广泛,大致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两大类。中国人淋巴瘤多为NHL,HD仅占10%左右(国外为40%);发病年龄集中于40岁左右(国外为20~24岁,75~84岁两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显像在肺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肺癌治疗中对肺癌放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显像,观察肺部病灶治疗前后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变化,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4例,进展3例;随访观察与PET显像结果一致。结论:18F-FDG PET显像能及时反映肺癌放化疗效果,对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CT在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分析肿瘤病灶摄取FDG的程度,并参考近期病理检查及CT结果。结果:27例复发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有局部转移,PET/CT显像和CT检查灵敏度分别为96.30%,62.96%,PET/CT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247,P<0.05)。14例患者行PET/CT双时相检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确诊为转移的9例患者,SUV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定性、定位准确性更高,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胃癌治疗前诊断的价值以及显像结果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胃癌的81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阅片和半定量分析图像,以手术或经胃镜活检病理及临床随访(>6个月)为确诊依据,评价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81例患者中,胃癌51例,胃良性病变30例。18F-FDG 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1%、83.3%和90.1%。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82.4%。21例患者存在腹腔及其他部位转移,PET/CT显像的灵敏度为61.9%(13/21)。8例(15.7%,8/51)胃癌患者显像后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CT对胃癌治疗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18^F-FDG PET/CT显像中的棕色脂肪组织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曾报道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中,一些位于颈背部、肩胛区、纵隔、肋椎关节旁、肾周等区域的生理性显影是相应区域的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摄取了^18F-FDG所致。本文就^18F-FDGPET/CT显像中BAT摄取^18F-FDG的现象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显像探查原发肿瘤灶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在原发肿瘤不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访、分析活组织检查和病理结果对PET检查的32例原发肿瘤不明转移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8F-FDG PET发现可疑原发灶16例,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经随访,5例临床证实为原发灶;5例临床排除原发灶的诊断。另有2例PET显像未找到原发灶的患者经随访排除转移性癌的诊断。^18F-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36.7%(11/30)。PET共提示了35处转移病灶,CT/MR只提示了27处转移病灶。结论:①^18F-FDG PET显像对探查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②建议在CT/MR未能找到原发灶时,应进行^18F-FDG PET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及放、化疗前、后18F-FDG摄取率变化,探讨18 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及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单纯行手术治疗46例,单纯放疗16例,单纯化疗11例,放疗+化疗25例;手术治疗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放疗和/或化疗者分别于放、化疗前1周及放、化疗结束后2个月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勾画原发灶感兴趣区,计算病灶治疗前摄取比值(R1)与治疗后摄取比值(R2)。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18 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治疗前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符合率为100%(98/98);治疗后提示肿瘤残留8例,复发35例,转移27例;不同临床分期、原发灶直径、病理类型患者治疗后R2值均低于治疗前R1值(P〈0.05);临床分期Ⅰ期患者R1值(2.95±0.36)低于Ⅱ、Ⅲ、Ⅳ期患者(4.24±1.38、5.47±1.69、7.51±1.53)(P〈0.05),R2值(0.97±0.12)低于Ⅳ期患者(1.42±0.28)(P〈0.05);原发灶直径≥3cm者R1值(6.13±1.56)高于直径〈3cm者(3.92±1.09)(P〈0.05);鳞癌、腺癌、大细胞癌患者R1、R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评估手术及放、化疗疗效中有重要价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摄取比值可能与术前肿瘤分期和原发灶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18F—FDGPET/CT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术(RFA)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已有10多年历史,其以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疗效显著。然而目前对于肝脏恶性肿瘤RFA后的疗效评价多集中于超声、CT、MRI等传统影像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受到病灶周围炎症反应的影响,术后短期内判断肿瘤的残留情况不够理想。PET/CT集解剖学成像与功能学成像于一体,已证实在多种肿瘤诊断及放化疗疗效评价中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应用18F—FDGPET/CT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C Nanni D Rubello P Castellucci M Farsad R Franchi L Rampin M D Gross A Al-Nahhas S Fanti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06,60(9):593-606
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the utility of 18F-FDG PET/CT in the evaluation of paediatric solid extracranial tumours. Following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y of PET/CT system, it review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urs that can be visualised with 18F-FDG PET and presents examples of cases where the combined use of 18F-FDG PET/CT fusion imaging help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t will also discuss the physiologic biodistribution of 18F-FDG, outlining the normal variants in the paediatric patients that may lead to mis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