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告本院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住院分娩4588例中产后并发症341例,发病率为7.43%。其中,产后出血1189例,占4.12%;分娩损伤71例,占1.55%;其它产后病81例,占1.76%。妊娠41—42周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超过42周高达15.56%。分娩方式以剖腹产术后并发症最多,占12.48%,提示  相似文献   

2.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400ml)。虽较早期产后出血少见,但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威胁不亚于早期产后出血,所以应加强防治措施,降低死亡率。资料来源和分析本院1973年10月~1984年9月分娩总数为29,743例,其中早期产后出血988例,占分娩总数的3.3%;晚期产后出血45例(产后2~42天)占分娩总数的0.15%。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2091例产妇产后42天检查结果分析,了解产妇产褥期情况,针对检查问题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方对产后42天产妇进行康复检查并对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在生殖系统炎症中阴道炎占首位,其次为宫颈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炎占62.81%,宫颈糜烂占79.17%,阴道分娩检出的生殖系统炎症明显高于剖宫产(P<0.01);切口愈合不良中阴道息肉占41.33%,两种分娩方式中切口愈合不良和阴道脱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异常检出比例为9.66%,多见于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产妇.母乳喂养率为51.84%,两种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42天检查是产褥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妇产后疾病的筛查、治疗、康复指导及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0~1988年1162例住院产妇中发生11例脑动脉梗塞。占同期住院分娩者1.1%;占同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者0.5%。年龄22~30岁,平均24.4岁。第一胎7例,第二胎3例,第五孕1例。本组无产后大出血及产褥感染。产前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妊高症8例,1例患风心病房颤3年,产后次日发病。发病起于产后1周内者6例,2周内3例,产后20~27天发病2例。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起病者8例。其中3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1 体检与实验室检查本组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1例因右海马沟回疝死亡。检查时能合作  相似文献   

5.
冯磊  林艳 《海南医学》2004,15(8):115-115
笔者对我院2000年8月~2003年8月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精神因素所致产后出血26例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分娩人数11476例,发生产后出血327例,占分娩人数的2.85%,其中精神因素致出血26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95%。 1.2 327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剖腹产48例,精神因素致出血4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33%;经阴分娩279例,精神因素致出血22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89%。精神因素致出血病例孕期为38-42周,年龄23-36岁,产妇均身体健康,排除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传染病人。  相似文献   

6.
报告163例过期妊娠,占同期分娩总数的8.86%。妊娠大多为42~44周内,最长者为48周。引产75例,成功率84%,其中综合引产52例,成功率80.76%;手术产42例,占过期妊娠的25.7%。产妇并发症11例,占6.74%;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36例,占22%。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以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分娩的88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68例,占77.27%;阴道分娩20例,占22.73%;产后出血4例,占4.55%;新生儿窒息3例,占3.41%;无围生儿死亡。结论: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正确产前诊断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母子保健中心产后42天门诊就诊的829例妇女产后康复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了解现水平下产褥期常见疾病及产后康复结果,以便更好的指导产后访视及产褥期保健。本文结果提示:①产褥早期出现的问题依次是:乳腺炎、产后晚期出血以及伤口愈合欠佳,是产后访视的重点。②产后42天检查中发现;子宫复旧不佳、生殖道感染等是主要疾病,并与年龄、城乡、分娩方式有关,应加强宣教,改变旧的风俗习惯。③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71%,有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 持续性枕后位在胎头位置异常中占重要地位,发生率高,多数需剖腹产结束分娩,少数需阴道助产,自然分娩者极少,如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极大。一、资料来源本文收集我院1975~1985年5月妊娠37-42周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90例,占同期足月妊娠初产头位分娩8334例的1.08%。二、诊断标准 1.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标准:凡在分娩过程中经过充分试产后产程有异常,并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纠正无效而应结束分娩时胎头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则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  相似文献   

10.
脐带绕颈5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对1994年1~12月份在本院分娩后确诊为脐带绕颈572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脐带绕颈更为安全的计划分娩方案。产前的B超胎儿监护NST及OCT,结合脐动脉S/D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994年1~12月份在本院分娩总数为2584例,产后确诊为脐带绕颈572例,发生率23.01%,绕颈1周532例,占93.18%,绕颈2周31例,占5.42%,绕颈3周9例,占1.4%。 572例中188例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对它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 ̄2004年12月期间剖宫产产后出血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总人数2778例,产后出血74例,发生率2.66%,其中剖宫产(A组)771例,产后出血51例,发生率为6.61%,阴道分娩(B组)2007例,产后出血23例,发生率为1.14%,A组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A组产后出血51例,平均出血量为(1173±985)mL,B组产后出血23例,平均出血量为(682±333)mL,A组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产后出血51例中主要手术指征,前6项依次为瘢痕子宫、巨大儿、前置胎盘、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占54.9%,胎盘因素占25.9%,子宫下段切口裂伤占19.6%。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及尽量减少无指征剖宫产手术,以达到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包心菜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上海市卫生局在各区县设立了10个贫困孕产妇分娩点.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不少乳房胀痛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4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率0.24%,子宫复旧不良及胎盘、胎膜残留为主要病因占59.0%,人流史、第三产程延长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P〈0.01)。结论:减少人流次数、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时行B超检查能有效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治疗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对因、对症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对103名产妇进行调查,了解产后妇女情绪障碍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产后妇女SAS及SDS评分都高于常模,15.3%有明显焦虑,21.2%有不同程度抑郁,焦虑、抑郁均与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后病率与术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的术后病率、术后感染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剖宫产病历391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二组.结果:第一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为30.45%和12.73%,第二组为26.32%和10.51%(P>0.05).剖宫产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染率为阻道分娩的7~l0倍.第一组病历与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引起的产程延长,第二组病历主要见于胎儿宫内窘迫及脐带缠绕.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是产妇自身因素和高龄、贫血、水肿、肥胖、营养不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组病历中胎膜早破分别占26.9%和31.1%.是引起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和剖宫产并发症是当今产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产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的2480例孕妇,采用支原体培养法检测围产期孕妇阴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根据检测的结果分为支原体阳性组和支原体阴性组,随访观察两组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支原体阳性组1100例,产褥感染发生率4.4%(48/1100),阴性组1380例,产褥感染发生率3.2%(44/1380),两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Mh(+)Uu(+)亚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支原体阴性组(11.7%对3.2%,RR3.7895%CI2.13~6.69,P<0.05).结论提示围产期生殖道支原体混合感染可能导致产褥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贫血及产褥期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2~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建档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孕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孕期及产褥期贫血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妊娠合并贫血组与妊娠未合并贫血组,产褥期贫血组与产褥期未贫血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贫血及产褥期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期贫血总发生率为24.58%(59/240);产褥期贫血发生率为18.33%(44/2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贫血组与妊娠未合并贫血组受试者的年龄、受孕方式、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的孕次、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胎儿个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孕次、多产次、孕前低BMI、多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妊娠期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贫血组与产褥期未贫血组受试者的年龄、孕前BMI、孕次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的产次、胎儿个数、是否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娩方式、是否母乳喂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产次、多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是产褥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顺产是产褥期贫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多孕次、多产次、孕前低BMI、多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妊娠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产次、多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产褥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顺产是产褥期贫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MRI、DSA确诊的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随机分成单纯肝素治疗组及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组较单纯肝素治疗组症状改善早且明显,脑脊液压力恢复明显(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临床实验室常用凝血指标用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诊断的性能,为产科DIC诊断提供合理的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纳入病例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含量、抗凝血酶11I(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等指标,评价这些临床常用凝血指标对产科DI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寻找各凝血指标用于产科DIC诊断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在纳入的230例患者中,根据本院DIC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64例最终被诊断并发D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界值分别为:AT-Ⅲ活性≤75%,FDP≥8.9/2g/ml,FIB≤3.35g/L,D-D〉350μg/L,PLT≤124×10^9/L,PT〉10.8s,与本院现用的诊断界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d0.001。将各凝血指标两两分析结果显示:AT_Ⅲ活性与其它凝血指标比较,P值均〈0.05;所有凝血指标与PT比较,P值均〈0.901。结论AT-Ⅲ对产科DIC的判断性能最佳,PT测定诊断性能最差。本院现用DIC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产科DIC的诊断;本研究初步寻找出各凝血指标适合于产科这一特殊人群的DIC诊断界值,但还需要进一步作前瞻性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