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ET/CT骨骼显像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PET/CT检查设备,对Na18F断层骨显像进行方法学研究。资料和方法:PET/CT、小型回旋加速器均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设备,型号分别为Discovery LS和Minitrace;骨显像剂为Na18F(放化纯为95.3%)。采用不同断层骨显像方法对比分析,探讨人体Na18F摄取速度、显像采集速度及显像时间对断层骨显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骨显像方法能提高Na18F断层骨显像的质量。结论:PET/CT检查骨肿瘤较SPECT平面骨显像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53岁,1周前体检时腹部增强CT,B超均发现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包绕胰头周围(4月前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无不适主诉,体温正常,体重无改变,现未经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行体部18F-FDG 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脏肿瘤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4例肾脏转移瘤。用勾画感兴趣区(ROI)法测量病灶的SUVmax,同时测量病变的大小及CT值。结果:14例患者中,共计18个病灶,其中左肾单发5例,右肾单发6例,双肾单发2例,右肾2处转移灶、左肾1处转移灶1例。结节状弥漫性高摄取病灶11个,环形高摄取病灶6个,弧形高摄取病灶1个,SUVmax(4.3~21.5),平均值11.6±5.5。等密度灶8个,低密度灶7个,高密度灶3个,CT值范围15.0~35.0 HU,平均CT值(27.9±5.2)HU,病灶最大径范围1.1~7.2 cm,最大径平均值(3.3±1.6)cm。结论 :肾脏转移瘤在18F-FDG PET/CT显像有一定特点,18FFDG PET/CT对其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NaF PET/CT显像与99mTc-MDP SPECT显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8F-NaF PET/CT显像与99mTc-MDP SPECT显像,以病理结果、X线、CT、MRI、临床随访等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体部恶性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经最终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质子放射治疗前后各行1次18F-FDG PET/CT显像,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变化来评价质子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与质子放射治疗后CT等常规影像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质子放射治疗前,PET/CT显像共发现22例肿瘤患者46处病灶,SUVmax在6.9~37之间(16.36±9.35),常规影像发现病灶38处。②质子放射治疗后,46处病灶代谢活度均降低,SUVmax降低24%~88%,SUVmax在2.5~24之间(6.64±5.37)。而CT等常规影像显示41%(19/46)肿块消失或缩小,而59%(27/46)的肿块无明显改变。临床随访3~9个月证实经质子放射治疗的46处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ET/CT显像可以早期、有效地评价恶性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皮革胃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13例胃癌中,累及胃大弯及小弯3例,累及贲门、大弯及小弯7例,累及全胃2例,累及胃窦1例;其中合并腹水10例,大网膜累及8例,形成库肯勃瘤2例;病变最厚胃壁2.5 cm,病变最薄胃壁1.0 cm,SUVmax最大值7.5,最小值1.8。结论:PET/CT中的CT图像能较好的显示胃壁厚度、柔韧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皮革胃的诊断价值较肯定,而PET SUVmax在对印戒细胞癌或黏液性腺癌所致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有限,容易漏诊,对低分化腺癌引起的皮革胃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31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或PET/CT显像用于寻找原发灶价值的中英文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综合灵敏度(Se)、特异性(Sp)、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诊断优势比(DOR),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共有24篇文献纳入(PET显像14篇,PET/CT显像10篇)。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对原发灶的正确检出率为40.86%(344/842),两者分别为37.60%(144/383)和43.57%(200/459)。检出的原发灶主要位于肺、扁桃体和胃肠道。PET显像的综合Se、Sp、LR+、LR-、DO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88%(82%~92%)、80%(74%~85%)、3.55(2.14~5.88)、0.24(0.16~0.36)和24.94(11.36~54.78);PET/CT显像则分别为90%(86%~94%)、84%(79%~89%)、5.19(3.48~7.74)、0.07(0.02~0.25)和80.02(20.42~313.48)。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4和0.8758,Q*值为0.8393和0.8063。易产生假阳性的部位主要为肺、扁桃体和口咽部,而假阴性则好发于乳腺、扁桃体、舌根和骨骼等。结论:18F-FDG PET和PET/CT显像对原发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外病变在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胰腺病变行PET/CT检查的病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30~78岁。手术(18例)、剖腹探查(4例)、细针穿刺(25例)和影像及临床随访(28例)证实恶性47例,良性26例,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初始诊断仅根据PET/CT所示胰腺原发病变的SUV值和CT征象,并将拟诊为恶性者分为肯定恶性和可疑恶性,胰腺外病变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病变,根据胰腺外病变对原发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分别统计胰腺外病变修正前后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发现29例有胰腺外病变,26例为转移性病变,3例为非转移性病变,并对21例的诊断进行修正,修正前后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69.2%、78.0%、83.0%、69.2%和93.6%、76.9%、87.7%、88.0%、87.0%。修正后PET/CT的6例假阳性中,3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外病变,特别是转移性病变,提高了PET/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修正后PET/CT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指南旨在为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提供操作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适应证、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检查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患者准备和检查注意事项、放射性药物、图像采集和图像判断标准)、报告、质量控制和显像过程中的辐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能较早揭示生物机体异常功能、代谢变化,由于它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临床肿瘤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像解剖结构不如CT和MRI清晰,将PET与CT进行同机图像融合的PET,CT则弥补了这个不足,并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代表了核医学显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文献的质量并合并分析其准确性。方法:收集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文献,并根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质量,用MetaDisc软件对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宫颈癌患者346例(3979例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为单位合并分析:敏感度为0.58 [95%可信区间(CI) 0.51~0.65],特异度为0.98(95%CI 0.98~0.99),阳性预测值为0.686(0.464~0.852),阴性预测值为0.936(0.833~0.995),阳性似然比为21.5(7.20~64.24),阴性似然比为0.43(0.32~0.58),准确度为0.900(0.75~0.993),AUC值0.7724;以病人为单位合并分析:敏感度为0.54(95% CI 0.45~0.63),特异度为0.86(95%CI 0.98~0.99),阳性预测值为0.725(0.471~0.923),阴性预测值为0.765(0.615~0.886),阳性似然比为4.58(1.86~11.31),阴性似然比为0.52(0.34~0.80),准确度为0.756(0.620~0.0.897),AUC值0.8699。结论:PET/CT对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具有中度诊断价值,可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较为可靠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11C-乙酸盐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显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11C-乙酸盐作为氨基酸及甾醇合成的前体,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它与目前用于肿瘤显像的主要示踪剂--反应细胞内乏氧糖代谢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1F-fluorodeoxygluose,18F-FDG)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宫颈癌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可疑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132例。所有患(~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18)F-FDG PET/CT盆腔延迟显像。评价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宫颈癌复发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13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105例肿瘤复发和转移。(~18)F-FDG PET/CT常规显像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42.59%(23/54),特异性为98.72%(77/78),准确性为75.76%(100/132),阳性预测值为95.83%(23/24),阴性预测值为71.30%(77/108);(~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98.15%(53/54),特异性为97.44%(76/78),准确性为97.73%(129/132),阳性预测值为96.36%(53/55),阴性预测值为98.70%(76/77);(~18)F-FDG PET/CT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对诊断复发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复发、转移患者中,因排除复发病灶累及临近器官、发现小于1 cm的淋巴结转移灶及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放疗方案改变,占25.8%;因出现远处转移者放弃原来的治疗方案,采用姑息化疗,占16.2%。结论: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提高宫颈癌复发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对宫颈癌复发后临床决策、治疗后随访及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Metastatic lymph node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LCUP)是指各部位淋巴结经活检或针吸病理细胞学证实为转移癌,而经反复仔细全面的常规检查,仍查不到原发灶的转移癌(不包括淋巴瘤),这类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肿瘤约在肿瘤中占2.3%-4.2%[1],患者预后差,从诊断开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并与同机CT相比较。所有病例最后确诊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5个月。结果:在61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胰腺癌48例,良性病变13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6.9%、95.1%、94.1%、100%。胰腺癌病灶平均SUV 4.5±1.9与胰腺良性病变平均SUV 2.3±2.5两者差异显著(P=0.001)。48例胰腺癌确诊时18F-FDG PET/CT发现36例胰腺癌病灶侵犯毗邻组织。在胰腺癌患者中,24例(50.0%)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25例(52.1%)存在远处脏器或/和组织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在胰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中有重要价值。18F-FDG PET/CT应作为CT诊断胰腺癌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Total-body(TB)PET/CT扫描仪于2019年用于人体显像并逐步在临床开展。相比传统PET/CT,TB PET/CT具有所需显像剂剂量低、采集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可全身动态成像及以多种显像剂检查等优点,提高了诊断肿瘤、评价疗效及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本文就TB PET/CT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PET/CT与CT在NSCLC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PET/CT在诊断NSCLC及其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NSCLC 56例。均行PET/CT及CT扫描。行18F-FDG PET/CT图像和CT图像对比研究。结果:56例NSCLC患者,对于肺原发灶,PET/CT灵敏度96.4%,CT灵敏度82.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8);对于转移灶,PET/CT灵敏度100%,CT灵敏度80.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PET/CT在NSCLC原发病灶诊断及其转移灶的检出上优于CT显像。随着PET/CT的普及,其有望成为肺癌无创诊断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于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病变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诊断为直肠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后常规复查CEA升高(收集标准:大于正常值3倍)的患者64例,全部病例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进一步相关检查(如肠镜、再次手术、多种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后证实,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个月左右;统计PET/CT在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4例直肠癌术后CEA升高的患者中,经随访或肠镜证实的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45例,19例无肿瘤复发或转移,PET/CT图像诊断复发或转移病灶47例,其中假阳性4例。PET/CT图像诊断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准确度为90.6%(58/64),敏感度为95.6%(43/45),特异度为78.9%(15/19),阳性预测值为91.5%(43/47),阴性预测值为88.2%(15/17);腹部、盆腔CT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准确度为82.8%(53/64),敏感度为82.2%(37/45),特异度为84.2%(16/19),阳性预测值为86.0%(37/43),阴性预测值为50.0%(16/32)。24例腹部、盆腔CT检查阴性者,PET/CT发现病灶7例。结论:PET/CT在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原因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PET/CT与PET/MRI诊断成人淋巴瘤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观察45例淋巴瘤患者,行全身PET/CT和PET/MR检查,分别由2名医师独立评估PET/CT和PET/MRI,获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对应D值、D*值和f值,分析两种模式的诊断效能及分期差异。结果 PET/CT与PET/MRI均测出55个淋巴结和5个结外病灶的SUVmax,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测出39个病灶的对应值。医师间对阳性病灶检测率一致性极强(k=1.000),PET/CT与PET/MRI的一致性极强(k=0.956);对于淋巴瘤分期,PET/CT与PET/MRI一致性极强(k=0.965);PET/CT与PET/MRI的SUVmax呈高度相关(r=0.892,P<0.001),D值与SUV值低度相关(r=-0.312,P<0.050),f值与SUV值呈中度相关(r=0.520,P<0.001)。结论 PET/CT与PET/MRI对成人均有良好诊断效能,PET/MRI可提高淋巴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多参数联合可预测和评估肿瘤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