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对患者在基因水平上作出诊断。方法 应用dystrophin cDNA 14kb探针(包括6个亚探针1-2a,2b-3,4-5a,5b-7,8,9-14)与1名18岁的临床表现温和肌营养不良患者及2例对照者[1例正常25岁男性及1例12岁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患者]的基因组DNA/HindⅢ片段进行Southern印记分析。结果 患者在亚探针5b-7杂交中,发现其1.5kb,0.5kb杂交带缺失,在与亚探针8杂交中,发现10.0kb杂交带缺失。DMD对照者在与5b-7杂交中,发现0.5kb杂交带缺失。正常对照者在与全部探针杂交中,未发现杂交带缺失。结论 这三个Hd片段分别含有基因的45,46,47号外显子,证明患者缺失了45,46,47号外显子,故诊断该患者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从而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获得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是男性最常见X-连锁致死性遗传病,新生男婴中的发生率为1/3500.DMD基因是已知基因中的最大者.长达2300kb,故该病基因诊断较困难.以往采用基因组克隆探针,结果缺失型DMD检出率较低.1987年Koeing等完成总长14kb的DMD cDNA全克隆.这一cDNA探针的应用大大提高了DMD缺失型的检测率.本文选择缺失热点区的cDNA片段1b-2a(1.0kb)、5b-7(2.5kb)和C8(0.9kb)为探针,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及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缺失型DMD.用1b  相似文献   

3.
P-20探针位于DMD基因突变热点区,是DMD基因诊断最常用的多态标记。作者在分析21个DMD家系时,除检测到多态片段Msp I 6.0/3.5kb外,在全部受检者中还发现另一组高频多态位点Msp I 2.2/1.8kb,二组多态联合检出杂合子频率为0.7004,使P-20对DMD的RFLP分析能力提高近一倍。根据缺失类型进一步分析了P-20区的基因图谱。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DMD位点完整的cDNA分子中的cDMD 8作为杂交探针,对6例无亲缘关系的DMD/BMD个体基因组进行了Southern分子杂交,在国内首次报告3例DMD个体基因组DMD位点存在分子缺失,且其缺失部位和分子大小均表现为遗传异质性,证实了Koenig等的观点:分子水平的亚显微缺失为该位点的主要突变方式之一。本研究为直接,快速,准确地进行X—连锁肌营养不良症的产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至今缺乏有效的诊治方法,DMD基因cDNA克隆和分析揭示基因部分缺失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应用DMD基因cDNA探针CT56a,CT56b和DNA探针754-11,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对3个DMD家系20名成员进行分子缺失筛检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连锁分析,发现1例患者及其母有DMD基因部分缺失,10例女性亲属为携带者,认为该法可用于DMD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有效地预防有病胎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徐彬  杨辉 《安徽医学》1999,20(4):5-6
目的:为寻找DMD家系中与致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多态性DNA标记,以检出女性携带者及实施基因诊断。方法:应用四种DMD基因内及旁侧紧密连锁的DNA探针(P~ERT87-15、P~ERT87-8、XJ23、C7)对四个DMD家系进行了七种RFLPS连锁分析(包括4名肯定携带者和3名可能携带者)。结果:所有肯定携带者和可能携带者均被检出,且对患者进行了基因诊断。结论:提示选择多个探针联合应用RFLPs方法对DMD患者及女性携带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多伴性遗传疾病需在孕早期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报告一种不经Southern转移的分子杂交方法,即利用凝胶原位杂交法对早孕绒毛Y基因进行快速诊断。该方法是在提取孕8周绒毛DNA,经微型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直接将凝胶抽干成凝胶膜,尔后以Y染色体3.4 kb DNA片段为特异性探针,直接在凝胶膜上进行分子杂交。本文成功地在48 h内对 1例DMD携带者早孕绒毛的胎儿性别进行了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MLPA)和多重PCR法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DMD基因缺失和重复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0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的51例DMD患者和8例BMD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多重PCR法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母亲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用多重PCR方法在59例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中检测到31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MLPA检测出33例外显子缺失,6例外显子重复和1例点突变,同时检测出26例患儿的母亲为携带者。MLPA比多重PCR多检测出10例DMD基因突变,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出的30例突变中MLPA 检测出16例基因突变范围比多重PCR大。结论 与多重PCR法相比,MLPA更加简便、快捷、可靠,同时可以对携带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高效的遗传病基因诊断手段。 【关键词】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多重PCR;缺失/重复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MLPA)和多重PCR法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DMD基因缺失和重复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0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的51例DMD患者和8例BMD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多重PCR法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母亲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用多重PCR方法在59例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中检测到31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MLPA检测出33例外显子缺失,6例外显子重复和1例点突变,同时检测出26例患儿的母亲为携带者。MLPA比多重PCR多检测出10例DMD基因突变,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出的30例突变中MLPA 检测出16例基因突变范围比多重PCR大。结论 与多重PCR法相比,MLPA更加简便、快捷、可靠,同时可以对携带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高效的遗传病基因诊断手段。 【关键词】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多重PCR;缺失/重复突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克隆的C7,754,pERT87-1,pERT87-8,pERT87-15 DNA片段作为探针,对1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高危妊娠,成功地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根据RFLPs连锁分析证明胎儿不携带DMD基因,为正常男胎,足月顺产后,随访证明产前诊断正确。证明产前基因诊断是防止DMD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C—myc,EBV,CDK4)和抑癌基因(E—CD,p16,p53)在鼻咽癌演变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复习近期国内外有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鼻咽癌中的关系,作一综述。结果: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鼻咽中相互制约。结论:抑癌基因的低表达和癌基因的过表达在鼻咽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周围静脉途径转移的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周围静脉注射的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的表达。方法 :将重组LacZ腺病毒经尾静脉注射导入Wistar大鼠体内 ,以X gal染色法明确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标识基因 (LacZ)在大鼠体内的表达部位和时间。结果 :β gal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 ,而且存在器官、组织和细胞 3种水平的表达差异。剂量较小时 ,肺、肾、肝、脾优先表达 ,而心肌在 1× 10 1 1 pfu·kg- 1 剂量组才有少量表达 ,大血管和脑组织始终未见表达。注射后 1~ 2周 ,大鼠的肾、肺、肝、脾、肾上腺高表达 β 半乳糖苷酶 ,3~ 4周表达量减少 ,5周基本消失。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经静脉途径转移 ,可能是肾、肺、肝的部分疾病基因治疗的有效基因转移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研究与医学的关系。方法:对与医学有关的基因工程研究报告和最新成果,加以分析。结果:基因药物,基因诊断和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应用。结论:基因工程研究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含有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携带CD基因和LacZ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 :先将真核表达载体质粒 pCI中的转录框架构建入腺病毒载体中 ,后再将CD和LacZ基因分别装配到框架的多克隆位点内。结果 :经过酶切鉴定成功地构建了分别携带CD基因和LacZ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对肿瘤的前药转换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论述p16基因在大肠癌研究方面的成果;方法:阅读、总结p16基因在大肠癌研究方面的文献;结果:p16基因的改变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相关;结论:研究p16基因对于探索大肠癌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p53基因和Rb基因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技术(PCR-SSCP技术),检测33例鼻咽癌组织、4例鼻咽部炎性组织及3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显示,在33例鼻咽癌中有7例存在p53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突变率为21.2%。在第7外显子中未检测出突变发生。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对Rb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11例鼻咽癌组织有Rb基因的缺失或明显减弱,提示p53基因突变及Rb基因的缺失而导致的基因失活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载脂蛋白E在正常汉族人体内的分布,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共检测197例正常汉族人Apo E基因频率。结果纯合子ε_(3/3)基因型频率及ε_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ε_2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证明该法检测快速、准确,分辨率高,并为Apo E生理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脊椎动物Msx基因为非连锁,包含果蝇肌节同源盒基因相关的一系列基因。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在组织间相互作用的多发位点表达。基因敲除鼠和人类的畸形表现型的研究显示,Msx基因介导的诱导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对正常颅颌面、肢体和外胚层器官的形态发生至关重要。该文就Msx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该基因突变所致的颅颌面发育异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的尿素酶(Ure)基因和细胞毒素蛋白(CagA)基因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选择与Hp的Ure基因和CagA基因3’末端核苷酸互补的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不同胃炎患者的Ure基因和CagA基因。结果:胃溃疡患者Ure阳性率45.7%,CagA阳性率28.5%,浅表性胃炎Ure阳性率31.4%,CagA阳性率20.0%,萎缩性胃炎Ure阳性率20.0%,CagA阳性率53.3%,结论:幽门螺杆菌的不同菌株会引起胃炎的不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DMD基因内含子的重复序列与内含子不稳定性和基因缺失的关联,我们分析了缺失型DMD病人的连接片段的断裂点并研究了DMD基因内含子结构与内含子不稳定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多重引物PCR法鉴定缺失型DMD患者,分别克隆46和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测定连接片段的序列;并用计算机分析DMD基因可以获得的全部内含子的结构特点.[结果]对46号和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5'和3'端的断裂点均位于重复顺序,断裂点附近无小插入、小缺失或点突变.对连接片段的二级结构分析表明,所有的断裂点均位于单链发夹结构的非匹配区.对DMD基因可以获得的全部内含子的结构分析表明,在DMD基因全长内含子中重复序列占大约34.8%.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是许多内含子的重要结构特征.[结论]重复序列是DMD基因多数内含子的关键结构,与内含子的不稳定性相关.在原有DNA序列的基础上,单链发夹结构的形成增加了DMD基因的不稳定性,形成了基因断裂的基础,单链发夹结构的形成导致两个断裂点的靠近,最终导致了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