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广元市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规划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市中区南河社区作为对象,调查2007-2010年近四年的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从中分析影响接种的主要因素.结论 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不同、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重视程度、社区计划免疫服务工作的质量都会对接种率产生影响,改进工作应从这些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2.
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冬冬  王海琴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42-1943
目的评价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系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分析方法,比较本中心在系统使用前后,社区传染病、慢性病以及计划免疫服务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变化。结果系统应用后,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和传染病访视及时率有所提高;血压控制良好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住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写、发通知时间,摸漏时间。五苗接种及时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写、发通知时间.摸漏时间,五苗接种率,五苗接种及时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社区免疫中应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社区接受计划免疫的0-6岁儿童43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2100,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以及对照组(n=2242,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照组自行接受免疫。观察组接受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受试者在接受社区计划免疫之后未发生任何疾病。对照组自行接受免疫之后疾病发生率为1.12%,两组受试者,疾病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计划相关免疫可以全面提升接种者的免疫水平,进而实现消灭传染病,控制可预防疾病发生率的目的。对于适龄儿童开展社区计划相关免疫措施,可以积极提升儿童相关疾病预防保健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以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结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接种后的副反应症状很快(2d内)消失,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做好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或感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目的,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接种。通过计划免疫可提高群体抵抗力,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计划免疫工作是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所在的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整个街道约有十万人左右,但是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90%,管理难度比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更好地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本文认为从实施计划免疫及护理的角度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做好社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水平,是当前社区免疫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社区计划免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社区计划免疫对儿童预防保健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与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对比广州市黄石街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前后0~3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儿童家长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变化,分析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的因素,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对儿童计划免疫和传染病控制工作的意义。方法采用PPS抽样的方法,对黄石街0~3岁儿童及家长进行调查。结果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前后卡介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脑疫苗“六苗”的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0.00%、97.50%,全程接种及时率分别为84.76%、95.00%。实施属地管理前后儿童家长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46%、93.16%。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的因素包括家长对疫苗及传染病的认识、间隔时间、接种次数等因素。结论实施社区属地管理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控制辖区传染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选取椒江区洪家社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2006-2011年1-6周岁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从中分析影响接种的主要因素。结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接种率不同。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重视程度、社区计划免疫的宣教工作与服务质量都会对接种率产生影响,需要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安康1个流动人口聚集小区的儿童家长作为干预对象,调查干预前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五苗覆盖合格率(97.6%)高于干预前(89.2%)(P<0.05).干预后流动儿童家长对同样享受接种权、接种后可能会产生疫苗副反应、接种门诊地址、预防接种可预防传染和免费接种疫苗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的接种率,提升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疫苗儿童148例,对所有儿童建立档案,采用 集中规范化的接种,并与同期我市未实行计划免疫门诊的其他社区的151名同龄接种儿童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接种记录率、接种合格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 观察 组儿童接种记录率为100%,接种合格率为100%,接种及时率为98.65%;对照组儿童接种记录率为92.72%,接种合格率为93.38%,接种及时率为85.43%;比较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规范化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可提高划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推动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新型模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绥阳县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工作的成效。方法:对计划免疫定点接种的镇(乡)按计划免疫工作的好、中、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监测,并调查每个定点接种覆盖地区的14名1岁儿童和非定点接种地区的14名1岁儿童,查看儿童的接种证件(如无接种证则以接种卡为主),并且统计接种概率。结果:实施计划免疫非定点接种地区的接种概率(四苗)在85%以下,而实施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地区的接种概率高达95%以上。结论:计划免疫非定点接种的服务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何志宏 《当代医学》2011,17(21):94-95
目的探讨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对城郊社区儿童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公主岭市1个城郊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实施免疫接种知识干预;选取另外1个区域位置、人口总数、免疫接种适龄儿童数量和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基本相似的城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接种延迟时间及接种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接种延迟时间(3.28±1.13)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接种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可以显著加强城郊社区儿童家长的对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对维持主动接种、按时接种、全程接种的良好接种程序,提高社区儿童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社区对辖区儿童实行计划免疫,以预防免疫和控制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回顾从2011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959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1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9%.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查漏补种工作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将本市20个门诊接种点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接种点均对辖区内儿童进行常规的计划免疫,对观察组要求实施全面的查漏补种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一年后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辖区儿童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的同时,注重查漏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大幅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计划免疫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为我国的传染病消灭与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健康教育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免疫预防,可以普及社区群众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愿接受计划免疫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目前,传统儿童计划免疫宣教模式是在建卡时宣教,儿童接种前、接种后进行宣教。宣教方式主要是口头告知、解释以及单页宣传。通过自身实际工作及相关调查走访总结出以下体会及一些关于改进宣教方式的想法,以完善计划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 ,以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 :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 ,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结果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接种后的副反应症状很快 (2d内 )消失 ,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 :做好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 ,也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伟军  匡珊珊  刘洋  周爽 《重庆医学》2008,37(3):307-307
目的 落实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方法 对200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所有未接种乙肝疫苗、或未按照<重庆市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37 268名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并对未接种者进行了原因调查.结果 未完成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主要原因:接种地点太远(16.62%),流动或超生儿童(16.31%),不知道要接种(15.43%),认为接种费用太高(15.12%);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各主要原因:出生地无接种条件(含在家里出生)(27.55%),经济困难(16.18%),计划外生育儿童或流动儿童(15.82%),不知道要接种(14.22%).结论 做好接生单位,特别是在家分娩儿童的首针接种以及首针与第2、3针的衔接,同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关于乙肝危害性及其可预防性知识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以下称本街道)辖区居民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情况及麻疹疫情,为社区居民预防麻疹流行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百分比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本街道辖区2006年~2011年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及2009年、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组织实施与接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麻疹发病疫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2006年~2011年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的基础接种、加强接种率分别达到95%以上。2007年、2008年散发麻疹病例分别为3例、7例,主要散发于外来大龄儿童与成人。结论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疫情;落实业务经费,建立稳定的计划免疫队伍是消除麻疹的基本措施;落实计划免疫接种证入园入学查验制度,是消除大龄儿童免疫空白、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手段。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需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以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在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对儿童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结果 在适当的心理护理下,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明显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减轻紧张、恐惧心理以及疼痛的感觉,大部分儿童主动配合接种,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 好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是计划免疫接种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顺利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相关传染疾病所带来的儿童死亡现象,社区计划免疫是降低儿童病发死亡率、减少疾病、预防以及控制疫苗为最易行、较简便、非常有效且很经济的一种措施.并且社区计划免疫为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儿童生命质量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社区卫生及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指标也被社区计划免疫较好的反映出来.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应对社区中的计划免疫工作附一较高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为儿童构建一个较为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有效的预防并降低传染病出现的机率,从而保障儿童可以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