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强 《肉品卫生》2005,(12):38-39
附红细胞体病(EPeythroZoonsiBEHS简称附红体病,俗称血虫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Iy出 DM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贫血、黄疽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国外早发现于1928 年。我国许耀臣(1992)首次报道猪的红皮病就是猪附红细胞体(EHBuis)病,晋希民(1981)首次报道兔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人或动物机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对本病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本病感染和发病的状况了解不多,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信息,现将河北卢龙地区首次发现的1例附红细胞体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以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畜共患的传染  相似文献   

4.
小儿附红细胞体动物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Epeythroan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及动物血浆和红细胞上的一种单细胞原生物,至今在分类学上尚无准确位置。它可引起人畜共患病一附红细胞体病(Erytl:lro_dsis,简称附红体病)。自1992年以来,我国先后报告了5例人类附红体病患者(冯立明、裴标、尚德秋等)。我们在研究了小儿附红体病过程中,除应用电镜、光镜研究外,还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现将动物实验结果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接种材料作者1992年发现的附红体病小儿患者,无菌静脉取血4wb左右。12接种动物选择经连续三次检查无附红体感染的幼龄兔3只,2只…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0,自引:3,他引:10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国外曾有人以黄疸贫血病和类边虫病描述过此病。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28年...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海蓉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17-2719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简称附红体(EPE)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按其主要特征应属于血液病。Schilling于1928年,Dinger于1928、1929年首先在实验室和野生小鼠中发现了附红体的存在,1986年Puntaric等才正式描述了人类附红体病。目前世界上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过本病,但多数为动物及家畜感染,我国对此病的认识及正式报告人兽的感染是近10年的事。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此病 195 0年首次由美国学者 Splittr在猪红细胞中发现 ,2 0世纪 80年代初同济医科大学曾发现人体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和发病。2 0 0 1年 7~9月 ,湖北省兴山县畜牧局兽医发现猪畏寒发烧 ,肌肉颤抖 ,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 ,用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可出现暂时性体温下降 ,但疗效不佳 ;隐性感染的母猪常流产、死胎 ;种猪性欲减退 ,精子活力降低。为了查清此次牲猪患病原因 ,明确诊断 ,对病区牲猪采血进行了附红细胞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 ,确认…  相似文献   

8.
阜阳市附红细胞体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感染人畜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涂片染色法、压片法镜检,在阜阳市所辖范围内,对包括健康人、病人在内的人群及包括家畜(禽)、鼠在内的动物,进行附红体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在1301例中,阳性442例,阳性率33.97%。其中服务员、工人、学生、聋哑学生、奶牛饲养员、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27.55%、19.39%、31.25%、30.0%、90.0%和47.63%;467只(头)动物中,206只(头)阳性,阳性率44.1%。其中猪、奶牛、鸡、鼠的阳性率分别为49.2%、95.55%、26.51%和5.0%。对12例确诊重型附红体病病人的临床观察证明,发热、黄疸、疲劳、纳差、贫血、肝、肾、心脏损害明显,极易误诊。确诊后选用庆大霉素、四环素族、喹诺酮类,甲硝唑中的二种药物并用或选用口服加静脉途径用药,取得显著的疗效。作者强调普及附红体病知识,进一步开展附红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以下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mzoon)附着在血液里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虽然许多医务工作者对这个疾病都比较陌生,其实早在1928年,Schilling和Dingen等就已经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这类球状血虫体,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2008年天津市首次报告一例8岁病例,来自辽宁省某地农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的父母、姐姐也息有附红体病,并得知当地农户以养殖牲畜为主.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特征,本研究开展协作对病例原籍所在地人、猪附红体感染状况以及蚊种密度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