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她并不是癌症病人。但身为护士长,在多年的工作中,她目睹了太多癌症患者患病后的茫然、痛苦,感受到了他们对癌症的恐惧和对自己疾病的无知与不知所措。1996年,她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辞去了护士长的职位,带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如果能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癌友之家,引导他们科学康复,或许能够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于2000年7月创办了南通癌友康复协会这个癌症患者的温馨之家。她成为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知心"妈妈"。她,就是南通癌友康复协会会长、年轻的徐惠。她不过四十开外,很多癌友都要较她年长,可是在她悉心营造的这个温馨的"家"中,大家信任她,依赖她,她是他们可以永远依靠的妈妈。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1 8日~24日.南京癌友康复协会举办了首届"红景天杯"文化艺术节,共有2000多会员参加,300多名会员参与.  相似文献   

3.
养病先养心     
健康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更是癌友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一旦得了癌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认为疾病不仅在于身体的故障,往往还在于心的故障,把"心的故障"解决了,健康的目标也就能够实现了.今天就结合我患病后对待疾病的"五心"--宽心、耐心、细心、粗心、恒心,和大家谈谈心.  相似文献   

4.
(记者王海云)金秋十月,北京抗癌乐园的癌友们又集聚一堂,为和自己一起与癌症作斗争的并过了一个、两个、三个……五整生日的战友过生日。这项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今年过生日的癌友有400多人,他们患的癌症有24种之多,包括了恶性程度很高的肝癌、肺癌和白血病、淋巴癌等。今年最长寿的"寿星"是50"癌龄"的李玉玲。这位52岁的  相似文献   

5.
笑比哭好     
从今年起我们增添了《林老师"话疗"室》栏目,其宗旨就是通过林老师及广大癌友抗癌的经历体会以帮助新癌友解除思想疑虑和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癌症,树立"癌症不等于死亡"的信念。我们衷心希望新老病友参与聊天,提问题,找答案,谈体会,说教训,敞开心扉家长里短,无话不说,把"化疗"变成"话疗",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效。  相似文献   

6.
活的是心情     
陈浩 《抗癌之窗》2009,(4):72-72
我爱人1991年5月被诊断为甲状腺癌,6月做手术,1999年转移后再次做手术,到现在18年了。值得庆幸的是,她虽已67岁,但身体正常,现在做饭、打扫卫生……一切照旧。有人问我们是否有治癌秘方,还真是没有。但有几点感想愿意奉献给所有癌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7.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我们分园走了两位园友,大家的心情非常沉重。联想起近年来几位癌友的情况,引起我的深思。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成效;群体抗癌的突出实效随处可见,人们的恐癌观念逐渐消退,生存率在上升,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大约在10年前,我在八一湖公园的乐园里,学习了抗癌健身法(郭林气功),确是十分幸运,亲身体验到练功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咨询电话中,不时有这样的癌友,他们得了癌症,采取的是"掩耳盗铃"的做法:不正视事实,不敢面对癌,甚至不许家人提"癌"这个字。有的人爱面子,怕别人知道,好像做了缺德的事,上帝在惩罚自己。所以,要么整天大门不出,与世隔绝;要么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胡思乱想;要么终日唉声叹气、大发雷霆,搅得家里  相似文献   

9.
在南通市癌友康复协会里,有一位中等身材、满头白发,带着一副老花眼镜、年近八旬的长者,癌友们尊称他是癌症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景泉 《抗癌之窗》2011,(2):32-33
说到槟榔,我们很容易联想起一首动听的民歌——《采槟榔》,歌中唱到:"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在盛产槟榔的宝岛台湾,槟榔更和美丽女郎联系起来。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在2002年,台湾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禁止穿着过于暴露的"槟榔西施",最先是台北市,然后桃园县。到2004年,在台北一带已找不到"槟榔西施"了。但是,这种特殊的"槟榔文化",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2008年,甚至有法国电视台专门把台湾的"槟榔西  相似文献   

11.
张蕾 《抗癌之窗》2011,(3):62-64
许多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会觉得迷茫、无助、失去方向,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几位身患癌症多年的"过来人"给初患癌症的癌友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癌友康复协会成立15周年之际,由协会评选,市精神文明办、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联合表彰了18个"抗癌好家庭",而其中的杰出代表要数朱每清、陈如珠家庭.  相似文献   

13.
我原是一名金融工作者,也是一位不幸的、相对年轻(38岁患病)的口咽癌患者.自发病至今的6年里,我和别的癌症患者一样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所幸的是几经坎坷,我终于勇敢地挺了过来.6个春秋过去了,我仍好好地活着.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群体组织--抗癌俱乐部,因为是它让我重扬起了生命的风帆,是它让我的康复生活更加科学,更加充实,也更加快乐!回顾自己6年多走过的抗癌历程,较为深刻的有以下5点体会和广大癌友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4.
笑出康复     
每当高兴时刻,脸部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表情,这是情绪信息的一种传递形式。微笑,一个简单的瞬间行为,对癌友康复的影响,份量可是不轻啊!微笑可以让癌友获得很多,尤其是在抗癌群体中,微笑的价值更得以充分体现,癌友们聚在一起面对同样残酷的考验。热情的微笑,是一股真诚鼓励的暖流;会心的微笑,是一种焕发生命的关怀;亲切的微笑,是一种抵御绝望的自信;甜美的微笑,是一点缓解压力的轻松;舒心的微笑,激发出顽强拼搏的勇气;信任  相似文献   

15.
"病从口入"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但可能这样讲时的"病"在大家心中所想的多是因食用不洁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类疾患,较少想到"癌"字。实际上,"病从口入"当中是包涵了"癌从口入"的,并且现实生活中主要因饮食不当引起的癌症还不少,如食道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相似文献   

16.
群体抗癌,到今年已经走过了20年艰难探索的路程。群体抗癌的开拓者们为我们留下的精神、智慧、理念、道路和方法,至今指导和鼓舞着包括我在内的广大癌友,使我们能稳健地走在康复的大道上。  相似文献   

17.
李占发老人今年65岁,在过去的43年里,他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在这些年里,他先后被查出肠癌、胃癌、食管癌和淋巴瘤.哪怕只患上其中一种癌,常人都会叫苦不迭,怨自己“点儿背”,而他却笑言“爱咋地咋地”.癌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李”,一是因为个子高,二是因为他为人乐观豁达.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18日,"首都癌症患者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抗癌明星五整生日大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礼堂举行。活动由北京抗癌乐园举办,北京市红十字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协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芳、首都精神文明办副主任滕毅、北京抗癌乐园园长杨增和等20余名专家学者及近千名抗癌乐园的癌友参加了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19.
我是结肠癌患者,癌龄9年。有人问我这9年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说,通过与癌症的抗争使我对这个"癌"字有了新的看法。大家看看这个"癌"字,一般人想到的一定是:这是绝症,是死亡。电影、电视剧一写到某个人得了癌,也是悲悲惨惨,甚至屏幕上  相似文献   

20.
2012年9月,我代表中国癌症基金会参加在台北举办的“两岸癌症防治交流研讨会”。台湾口腔癌防控的态势引起我的注意。台湾癌症登记报告显示,2009年台湾新发口腔癌患者6480人,发生率居全球之首。台湾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口腔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