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HLA-DR及IL-4表达与IgE生成关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HLA—DR和Thl/Th2细胞因子表达对IgE合成的影响,对58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以IFN—γ代表Thl类细胞因子和IL4代表Th2类细胞因子,ELISA方法及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IgE和IL-4及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患儿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阳性率、IgE及IL-4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5和<0.01;两组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1),而患儿组IL—4/IFN—γ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HLA-DR表达及IL—4水平与血清IgE水平之间密切相关(P<0.001)。提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l/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处于Th2强势状态,淋巴细胞HLA—DR和IL—4高表达使IgE合成增多,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γ 型干扰素 (IFN 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TH1/TH2亚群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4 0例RSV毛支患儿随机分为IFN γ观察组 2 0例及对照组 2 0例。选择 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组。治疗前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行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及其TH1亚群CD4 CD4 5RA ,TH2亚群CD4 CD4 5RO 的表达 ,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经IFN γ治疗后 7~ 10d复查。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RSV毛支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TH1亚群CD4 CD4 5RA 明显下降 (P <0 0 5 ) ,TH2亚群CD4 CD4 5RO 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TH1/TH2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清中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其中IFN γ水平下降非常明显 (P <0 0 1) ,IFN γ/IL 4比值降低 (P <0 0 5 )。经IFN γ治疗后 ,观察组IFN γ水平明显升高 ,TH1/TH2、IFN γ/IL 4比值升高 ,观察组及对照组IL 4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婴幼儿RSV毛支患儿存在TH 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状态紊乱 ,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 ;TH2及其功能相对增强 ,TH1/TH2的失衡是导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 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并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干预组(19例)在毛细支气管炎愈后3个月给予BCG-PSN注射液1 ml(含卡介菌多糖 0.35 mg,核酸不低于30 μg)肌注,每周 2次,共24次,而未干预组(21例)在毛细支气管炎愈后未予以干预作空白对照。于干预前及 干预后1年用ELISA法测定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及血清IgE含量;并随访1年,观察喘息发作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毛细 支气管炎患儿干预前IFN-γ水平和IFN-γ/IL4降低,而IL-4,IgE水平增高(P0.05 );干预组患儿1年内有两次和/或以上喘息发作者(15.8%) 较未干预组婴儿(52.4% )少(P<0.05)。结论:BCG-PSN具有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 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G-PSN能提高IFN-γ产生,抑制IL-4分泌,提高IFN-γ/IL-4 ,减少IgE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甘草甜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用药后血清γ-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4、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哮喘轻、中度患儿共60例,分为对照组、甘草甜素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喘息缓解情况及血清IFN-γ、IL-4、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甘草甜素组与激素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均较对照组疗效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甘草甜素还具有升高IFN-γ和降低T细胞亚群比值,纠正细胞免疫紊乱的作用.结论 甘草甜素在轻中度哮喘患儿的治疗疗效与地塞米松相似,同时具有激素所没有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血清IL4及IgE的变化。方法测定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肺炎24例患儿血清IL4及IgE水平。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gE分别为(151.94±38.65)ng/L、(144.76±72.22)IU/mL,介于哮喘组(188.81±44.26)ng/L、(194.83±79.99)IU/mL与肺炎组(72.18±34.96)ng/L、(80.07±57.08)IU/mL之间,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可能存在相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婴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随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的转归及其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对56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鼻咽部分泌物病毒检测,观察结核菌素试验PPD反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E、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4、IFN-γ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发作2年后25%发展为婴幼儿哮喘;哮喘组皮肤PPD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χ2=4.123, P<0.05);哮喘组IgE,IL-4高于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t=2.791,2.284,均P<0.01),而IFN-γ比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2.27,P<0.05)。结论:婴幼儿哮喘存在TH1/TH2亚群失衡现象;建议PPD试验阴性者复种卡介苗诱导TH1细胞活化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 γ) /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 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 γ/VitA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 ,并随访 ,平均 1年时间 ,观察喘息发作情况。 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 ,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 ,以联合IFN γ/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 γ/VitA组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 ,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 ,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 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应用灭活卡介苗经皮接种 ,观察患儿机体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IFN γ、IL 4的水平变化及改变程度。方法 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与灭活卡介苗治疗组 (卡介苗组 ) ,进行 6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患儿在治疗前后的IgE ,ECP ,IL 4 ,IFN γ的变化 ,另设 2 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卡介苗组和常规组IgE ,ECP与IL 4均高于对照组 ,IFN 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卡介苗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卡介苗组治疗后ECP与IL 4低于治疗前 ,IFN γ较治疗前有升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IL 4和IFN γ呈明显负相关 ,且IFN γ与IL 4的变化各自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IgE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常规组治疗前后IgE ,ECP与IL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IFN γ水平治疗后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灭活卡介苗治疗能刺激婴幼儿哮喘患儿IFN γ生成增多 ,下调IL 4水平 ,可能与干预治疗能诱导TH1细胞的优势分化 ,调节TH1 TH2平衡有关 ;同时 ,能降低ECP水平 ,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但短期内对IgE水平未发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首次喘息的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诱导痰组分的变化,探讨诱导痰液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预测其转归的价值。方法用4.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法留取70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诱导痰液,用荧光酶标法、ELISA方法检测诱导痰液中的嗜伊红阳离子蛋白质(ECP)、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台盼蓝染色和瑞氏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随访观察3年。结果毛支发作3年后有24.3%(17/70)患儿发展为哮喘,其初发阶段诱导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ECP、IL-4明显高于未发展为哮喘的单纯毛支患儿(P<0.01),而IFNγ-则明显低于单纯毛支患儿(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诱导痰中存在ECP、IL-4、EOS显著增高的毛支患儿有发展为哮喘的可能,在其初发阶段应进行哮喘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IL-4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和随访2个月时血清IFN-γ、IL-4水平;2.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呼吸困难评分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3组患儿血清IFN-γ、IL-4水平变化.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儿童血清IFN-γ及 IL-4水平做比较.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诊2个月后,IFN-γ、IL-4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2.轻度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重度组(Pa<0.01);中度组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FN-γ/IL-4水平失衡,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儿童异位性皮炎血清IL-4 IL-5及IgE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探讨儿童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了解异位性皮炎患儿血清IL 4 ,IL 5及IgE水平。 方法 运用ELISA方法测定 2 0例异位性皮炎及 2 0例正常儿童血清IL 4 ,IL 5及IgE水平。 结果患病组IL 4 ,IL 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患病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异位性皮炎患儿外周血TH2类淋巴细胞因子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的l型糖尿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第l组为新诊断l型糖尿病患儿26例。第2组为病程>3年、长期治疗不伴其他疾病的l型糖尿病20例。第3组:因身材矮小但无慢性疾病的患儿为正常对照组30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lβ、2、4、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计算Thl、Th2来源细胞因子比值。结果 第l组IL-lβ较第3组显著增高,第2组IL-1β水平下降;第l、2组IL—4水平低于第3组,第l、2组间IL-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l、2组IL-2/IL-4、IFN—γ/IL-4较第3组升高;第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l组IL—2明显低于第3组,第2组IL-2明显增高。IL-l2、IFN—γ和TNF—α水平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IL-lβ、IL-2水平与病程有关。2.IFN—γ/IL-4、IL-l2/IL—4未随病程延长而改变,以Thl来源的细胞因子占优势,提示糖尿病患儿免疫系统本身存在Thl优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的 1型糖尿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第 1组为新诊断 1型糖尿病患儿 2 6例。第 2组为病程 >3年、长期治疗不伴其他疾病的 1型糖尿病 2 0例。第 3组 :因身材矮小但无慢性疾病的患儿为正常对照组 30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β、2、4、12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干扰素 γ(IFN γ)水平 ,计算Th1、Th2来源细胞因子比值。 结果 第1组IL 1β较第 3组显著增高 ,第 2组IL 1β水平下降 ;第 1、2组IL 4水平低于第 3组 ,第 1、2组间IL 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 1、2组IL 2 /IL 4、IFN γ/IL 4较第 3组升高 ;第 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 1组IL 2明显低于第 3组 ,第 2组IL 2明显增高。IL 12、IFN γ和TNF α水平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IL 1β、IL 2水平与病程有关。 2 .IFN γ/IL 4、IL 12 /IL 4未随病程延长而改变 ,以Th1来源的细胞因子占优势 ,提示糖尿病患儿免疫系统本身存在Th1优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哮喘患儿Th1/Th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发作期患儿43例随机分为A组28例(加用SIT治疗),B组15例(对照组)。在SIT前和SIT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试并检测血IL4和IFNγ、IgE、肺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SIT后血浆总IgE、尘螨特异性IgE、血清IL4下降,而IFNγ及IFNγ/IL4比值升高;两组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92.86%,B组80.00%,两组比较无差异(F=1.56P>0.05)。结论SIT可促进Th2向Th0转化,恢复Th1/Th2平衡,SIT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否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3年7月-2004年12月住院的RSV毛支患儿200例,入院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水平及肺功能.毛支治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3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肺功能.停止治疗后继续观察2年,了解吸入激素3个月对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的影响.结果 ①毛支治愈后的3个月内,治疗组无症状天数为(78.92±8.03)d,对照组为(74.83±9.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个月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③治疗组按吸入激素疗效分为毛支后喘息组和未再喘息组,这两组患儿入院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停止治疗后2年两组患儿喘息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毛支患儿治愈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3个月,可改善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升高、Th2功能亢进者,治疗期间可以减少毛支后喘息再发.吸入激素3个月不能减少停药后2年内喘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6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4 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顺尔宁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T)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顺尔宁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 1型糖尿病TH1 TH2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测定 30例儿童 1型糖尿病和 30例健康儿童的干扰素γ(IFN γ)、IL 4水平。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及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进行比较。结果  1型糖尿病患儿的IFN γ水平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病程 <2年者 ,IFN γ水平高于病程≥ 2年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1型糖尿病患儿的IL 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IFN γ IL 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HbA1 c <7 0 %、HbA1 c 7 0 %~9 0 %及HbA1 c>9 0 %的三组患儿作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自身抗体阳性患儿和自身抗体阴性患儿的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儿童 1型糖尿病存在TH1细胞免疫应答增强 ,TH2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且这种特征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表现得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8例对照组儿童IL-4/C-33T位点多态性,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和NPs中IL-4水平.结果 两组IL-4启动子区C-33T位点均可见TT、CT和CC 3种基因型,其中病例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9%、26.9%和6.2%,对照组分别为69.4%、26.9%和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8,P>0.05);病例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3%、19.7%,对照组分别为82.9%、17.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073,P>0.05;OR=0.847,P>0.05).病例组三种基因型间NPS中IL-4及血清总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103,F=0.529,P均>0.05);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825,P>0.05).结论 温州地区儿童存在IL-4/C-33T位点的多态性,但未发现其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Foxp3 mRNA的表达、IgE合成的检测,以探讨其在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RSV检测阳性的5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的比例,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含量。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少,特应性体质(7.7±1.6%)和非特应性体质组(8.8±2.1%)均低于对照组(10.5±1.6%)(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特应性体质和非特应性体质组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总IgE含量毛细支气管炎特应性体质(241.2±102.5 IU/mL)和非特应性体质组(125.5±63.2 IU/mL)均高于对照组(27.2±10.5 IU/mL)(P<0.01)。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Foxp3 mRNA表达及血清总IgE含量在毛细支气管炎特应性体质和非特应性体质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CD25+Treg、Foxp3 mRNA与血清IgE水平之间相关密切,r=-0.70,-0.79(均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Treg和Foxp3 mRNA表达降低,二者低水平表达使IgE合成增多,共同参与了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49-353]  相似文献   

20.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CD40L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认为毛细支气管炎是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免疫功能异常。CD40/CD40L是免疫应答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它们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及IgE的产生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IgE的相关性及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PBMC CD40及CD40L的表达情况检测,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40L在毛细支气管炎组和肺炎组表达均增高(P<0.05),且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P<0.05);CD40在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P<0.01);IgE在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毛细支气管炎组中CD40及CD40L的表达与IgE均成正相关(r=0.607,0.819,均P<0.01),在肺炎组和对照组中二者无相关性。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CD40/CD40L及IgE的表达增高,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这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54-3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