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者男,42岁,发现右大腿包块6年,近1年生长加快,1个月来右小腿沉重.查体:右大腿中段及下段内侧可见一肿物,呈梭形,斜行向内下,长约10 cm,宽约5 cm,触之质地中等,边界清晰,活动度好,无压痛,皮肤颜色及皮温无改变,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2.
腓骨肌管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腓骨肌管处受各种因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61年由Sunderland首次提出腓骨肌管主要为腓骨长肌起始部纤维与腓骨颈部所形成的骨纤维隧道,腓总神经从中穿行。Kopell等口将此称为腓骨长肌纤维拱。腓骨长肌拱形结构,大多数为混合性或腱性,因而腓骨肌管可看作是相对较致密的隧道。各种原因引起的腓总神经在腓骨肌管处卡压可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直接影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超声评估收肌管阻滞的准确位置。方法择期非下肢手术患者190例,用超声扫描大腿内侧腹股沟至髌骨上缘的解剖结构,辨别并标记股三角、收肌管(AC)、收肌管起点(BAC)及收肌管终点(TAC)的位置,标记髌骨上缘、股骨大转子、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到髌骨上缘中点(MT)及股骨大转子到髌骨上缘中点(HT),测量髌骨上缘至MT、HT、BAC、TAC的距离及AC的长度。结果所有受试者股三角、BAC及TAC超声图像均清楚显示。190例受试者BAC均位于MT远端,182例受试者BAC位于HT近端,8例受试者BAC位于HT远端。结论通过190例受试者,超声影像中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中点位于股三角内,准确的收肌管阻滞穿刺位置应位于股骨大转子与髌骨上缘连线中点水平。  相似文献   

4.
于桂娜  陈凌 《临床荟萃》1997,12(8):378-379
患者 男性,16岁.第1胎,足月顺产,自3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肌无力.发作时意识清,四肢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最短4~5小时,长至1~2天,静脉点滴氯化钾后缓解,每月发作2~3次.发作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无智力障碍.6年前曾作脑电图、心电图均正常.住院前半月患者发作频繁,每次发作时间较前延长,静脉点滴氯化钾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术后采用收肌管阻滞早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未来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择期接受初次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与浸润麻醉组(IA组),每组30例,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手术前30 min给予ACB组收肌管阻滞早期镇痛,给予IA组浸润麻醉早期镇痛,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2、4、8和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来评价其镇痛效果;分别于术后各时点,采用徒手肌力法评价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并对比两组镇痛有效率和肌力减弱发生率。结果术后1、2和4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和12 h,ACB组VAS评分较IA组降低,且曲马多使用量少于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ACB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较IA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镇痛有效率高于IA组,肌力减弱发生率低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两组均未见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物中毒、血肿和苏醒延迟发生,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早期给予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收肌管阻滞,患者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较传统浸润麻醉好,可以减少曲马多的使用,且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无明显负面影响,肌力减弱情况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Peet 于1956年首先应用“胸腔出口综合征”一词以描述由于在胸腔出口处神经血管束受压而产生的一组症状.在此以前曾用过不少名称,例如颈肋综合征、肋锁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肩臂综合征、臂丛综合征等等.由于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致使这些病人求医于不同专科的医生.  相似文献   

7.
李先业  程庭英 《临床医学》1990,10(4):158-159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syndrome)是指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部受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临床上并不少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结合本组病例对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分析。临床资料我院从1960年2月到1987年6月,共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收肌管阻滞不同输注方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或Ⅲ级,年龄65~77岁,随机分为2组(n=30):程序间歇式输注组(P组)和恒速输注组(C组)。术毕给予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10 mL,并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P组程序间歇输注,单次自动给药剂量为10 mL,间歇时间为2 h。C组持续输注,背景剂量为5 mL/h。两组患者单次按压剂量为5 mL,锁定时间为30 min。当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时,按压镇痛泵。若30 min后无缓解,皮下注射盐酸羟考酮5 mg,进行镇痛补救。分别于术后4、8、24、48和72 h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并记录术后1~3 d患者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患者8~48 h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P组术后1~3 d患者步行距离增加(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镇痛补救率、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间歇式输注收肌管阻滞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抑制动态痛效果优于恒速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9.
井手淳二  徐红萌 《疼痛》2000,8(3):136-138
  相似文献   

10.
股内收肌综合征其疼痛主要位于股内侧靠近腹股沟会阴敏感区等部位。我院在疼痛门诊中采取闭孔神经干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人9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2例,女7例。年龄31~70岁。病因为分娩伤3例,久蹲快起伤2例,暴力伤1例,骑跨伤1例,无确切诱因2例。部位为右侧6例,左侧3例。病程为2天~10年。其中6例为妇、骨等多科久治无效者。诊断依据 (1)病史:大多数病人有不同原因的急慢性外伤史,少数病人可无确切诱因;(2)症状:病人通常表现为以一侧股内侧靠近腹股沟会阴敏感区的疼痛(其中1例35…  相似文献   

11.
黄鸿明 《大医生》2023,(1):53-5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大腿远端阻滞用于膝关节全身麻醉手术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术前观察组患者经超声引导行大腿远端阻滞,对照组患者经超声引导行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48 h内自控镇痛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48 h内自控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至术后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14 d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后1 d,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高于术后6 h,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90-2091
目的探究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收肌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四头肌肌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8h观察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两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8h、24h两组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对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有助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镇痛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将入选患者分成收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在超声下行股神经阻滞,收肌组在超声下行收肌管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膝关节HSS评分及12 h、24 h、48 h后的镇痛效果。结果收肌组患者12 h、24 h、48 h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24.44%,11/45)相比,收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20.00%,9/45)较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57,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同等,但收肌管阻滞更对患者恢复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更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候某,男,47岁,病案号:5172。陕西省宝鸡市人,空军某部上校通信员。其20余年空中通信工作环境为飞行舱空间狭窄,拍电报时右上肢需牵拉向前下方。自述1990年以来,冬季右手小指及手掌尺侧极易冻伤。右肩疼痛,右前臂肌肉肿胀。右前臂内侧、右手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8月我院30例行TK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分、肢体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6、12、24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F=35.062,P0.05),且不同时点显著差异(F=21.458,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均存在显著差异(t=3.067、119.5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能够更好地缓解TKA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效果、股四头肌肌力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屈膝及静息时术后1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CB联合PCIA组(A组)40例和PCIA组(B组)40例。B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方法,A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联合ACB镇痛。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72 h(T5)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A组患者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1 d HADS评分及术后出现显著的抑郁症状(HADS-D≥8)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 d HADS评分与T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4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治疗护理及疗效观察,阐述了施行康复训练的方法、机理及重要性。病人由于改善姿势,提高肩部肌力的锻炼,或经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锻炼,加速治愈肌肉萎缩,无力,麻痹现象,促进了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疼痛,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