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深圳市200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2年性病流行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性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2年性病报告病例数为12531例,较2001年增长了36.80%,年报告总发病率278.47/1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AIDS)报告数成倍增长,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率最高,尖锐湿疣位居性病构成第二位,淋病排第三位,仍是性病优势病种,但构成比继续下降。结论:HIV/AIDS、NGU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先天梅毒形势不容乐观,应大力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性病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1994年~2003年性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有关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惠州市1994年~2003年性病疫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1994年~2003年的性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25.45/10万,平均年发病数为2198,年平均增长17.55%,各年的性病发病变化不大,主要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为主。结论:惠州市性病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但性病的蔓延和流行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加强综合治理,普及性病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3.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近10年来NGU发病率逐年增加,全国报道病例数已跃居常见STD之首,而支原体是其重要病原体之一。为了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笔者检测2006年就诊的支原体感染者7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男性最常见的STD之一。通过性或非性途径传播,由非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其病原体主要为衣原体、支原体等。我们于2004年1月~2004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1例(NGU),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STD门诊患者499例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和尖锐湿疣,占第3位,其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和衣原体。由于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加上临床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致耐药性报道不断增加。为了解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我们对499例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进行了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TD)。NGU的出现和蔓延基本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开始以淋病为主,其后NGU逐年增多,最终其发病率超过淋病而居STD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万例NGU由沙眼衣原体引起,其发病人数已超过淋病(2500万例)。我院1990年报告的NGU构成比已超过淋病.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泰安市1994~2003年的STD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各级性病防治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预防保健科报米的疫情报告卡。病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病种:结果流行趋势:1994~2003年全市累计发现各种性病患者15256例,性病疫情呈增长态势,前9年年均增长51.28%,其中淋病年均增长42.25%,非淋菌性尿道炎增长159.33%,尖锐湿疣增长41.89%。这三种病增长幅度最大,梅毒、生殖器疱疹增长比较平稳。全市性病总数自2002年开始出现负增长(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2004-2006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对2004-2006年STD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报告STD2248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1.55/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淋菌性尿道炎居首位,淋病次之;但梅毒、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呈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稍高于男性。20-40岁为高发人群,15岁以下儿童性病发病呈增加趋势。结论STD报告病例数逐年降低,但低年龄组人群发病有所增加,因此STD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仍需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2003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0  
目的:分析2003年广东省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材料: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及其所属的79个县(市)的性病防治机构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2003年全省上报性病病例85405例,较2002年下降10.40%,年发病率为95.62/10万,较2002年下降13.31%。病种构成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和淋病为优势病种。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20岁~39岁性活跃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高学历人群逐渐增多,男女比例为1.25:1,差距逐年减少,地区分布仍以沿海地区(如广州、深圳、江门等市)占多数,城市与山区的发病数差距在缩小。结论:2003年广东省性病发病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这是我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在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取得的明显效果。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开展性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加强综合监测,才能更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其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和衣原体。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耐药现象也越来越多。为了解2002年湖南地区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笔者对1817例性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并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了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1999~2003年性病的流行趋势,评价5年来该区的性病防治效果。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近5年来的性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是总的发病率、各种性病的发病率和构成比等。结果:广州市番禺区1999~2002年性病的发病率基本持平的趋势,2003年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一直高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淋病是三种主要的性病。结论:广州市番禺区1999~2003年性病发病率仍然较高,仍未得到根本的控制,对其防治和控制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威海市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06-2010年报告的498例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年间报告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共498例,男356例,女142例,33例患两种以上性病;发病构成比先增高后降低,由2006年的14.26/万,先上升至2009年的28.11/万,后降至2010年的21.08/万。梅毒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尖锐湿疣最高,平均为32.60%,淋病逐年下降;21~2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4.18%),5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逐年增高;职业以待业者为主。结论梅毒等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高年龄组性病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因此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应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性病监测10年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近10年性传播疾病(STDs)的流行趋势。方法 以广州市STDs监测系统收集的STD流行病学资料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行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过去的10年间,广州市的STDs平均发病率为277.3/10万。男性发病率始终高于女性,分别为335.3/10万和219.3/10万。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持续上升。淋病则处于稳定下降状态,10年间下降24.5%。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HIV/AIDS则处于极低的发病状态,平均发病率均低于0.5/10万。83.69%的性病患者处于20-39岁的性活跃期年龄组,15岁以下儿童性病患者在10年内上升1.36倍,非婚性传播占总性病患者的62.8%。结论 加强性病知识及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争取在一个10年内使STDs流行在广州市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167例女性吸毒者性行为和三种性传播疾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广州市女性吸毒人群性行为和三种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167例女性吸毒的性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三种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女性吸毒主要以未婚的性活跃年龄段(20岁-29岁)为主,且98.10%未婚吸毒曾有过性行为;167名吸毒女性中,每次性交均使用避孕套的仅有4.79%;检出性病24例,检出率为25.15%,三种性病依次为梅毒19.16%,淋病7.78%,尖锐湿疣1.20%,其中有4例混合感染。结论:女性吸毒性病感染情况严重,是性病传播尤其是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性病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儿童性病的构成传播途径。方法 使用病原体培养、抗原检测、5%冰醋酸发白试验、病理、RPP、TPHA结合临床诊断,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NGU27例,GU21例,淋菌性眼炎4例,GU合并NGU1例,CA8例,GH1例,SY1例,以女性儿童多见,主要由家庭成人传染。结论 儿童性病主要病种是NGU、GU、CA,与成人性病构成相近;控制成人是预防儿童性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男性STD患者念珠菌性尿道炎21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男性性病患者念珠菌性尿道炎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疗效。方法:对已确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梅毒等有尿道炎症状者,用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尿道拭子作真菌培养,并观察斯皮仁诺、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治愈率和真菌学治愈率。结果:男性病患者念珠菌尿道炎的感染率由2.50%逐年上升至17.64%,NGU患者中检出最多,共193例(90.61%);念珠菌性尿道炎合并Ct和/或Uu感染者为26.42%;以白念珠菌感染导致念珠菌性尿道炎最为多见,共166例(77.93%);斯皮仁诺、氟康唑治疗187例念珠菌性尿道炎的临床治愈率、细菌学治愈率分别为77.71%、95.18%和80.95%、90.48%。结论:男性病患者念珠菌尿道炎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NGU患者感染率最高。尤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斯皮仁诺、氯康唑可以作为治疗念珠菌性尿道炎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228名女性桑拿按摩从业人员性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我市高危人群性病的流行情况,对我市10家酒店的228名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性病调查。结果:发现性病72例,检出率31.57%,其中,细菌性阴道病14.91%(34/228),淋病7.9%(18/228),非淋球菌性宫颈炎7.46%(17/228),尖锐湿疣0.88%(2/228),软下疳0.44%(1/228)。结论: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是性病的高危人群,应主动对该人群进行监测,并加强行为干预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下疳样脓皮病伴尖锐湿疣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男,27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全身散在黄豆至蚕豆大梅毒硬下疳样溃疡和阴茎背侧赘生物。既往有非婚性接触史。尿道分泌物衣原体快速检测( );反复暗视野查梅毒螺旋体及梅毒血清试验均阴性。诊断为下疳样脓皮病伴尖锐湿疣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给予口服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及盐酸伐昔洛韦片,局部湿敷、尖锐湿疣皮损局部电凝等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